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11 05:24: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四、考点例析

  [考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此题重点是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中,便成为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诗的意象,这种现象,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移情作用。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袭下去成为一个民族的某种心理象征。自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被作为一种惜别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为人们送别亲友的感情表达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对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继而流行,“桃花”就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总是重复某种意象的蕴涵,必造成阅读者的.反感,聪明的诗人总是在寻找着表达的新意,所以杨柳、桃花在不同的诗篇里呈现出各异的内涵。例如,杨柳可以是依依惜别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报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妇的闺思,甚至还能从它随风摆动的形象发现某些与人格精神有关的蕴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阳或鲜血。所以诗的意象中虽然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们的内涵和指向则不应受到限制和定位。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闻”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以古代离别往往从路边折柳枝送别来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着惜别怀远之意。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可见是有根据的评价。但鉴赏诗歌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因此命题者没有把这种评价绝对化,而是认为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考虑给分。这种主观性命题,更符合鉴赏的原则。

  五、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波澜,亦即情节波澜,它是小说的纵向运动。对小说结构的考察,亦应包括对情节波澜的考察。

  总的说来,《红楼梦》的情节推进并非大波大澜、大起大落,不给人以大惊大喜的审美感受。从题材角度看,《红楼梦》是一部家庭琐事小说,从风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凿”的大写实小说,这决定了《红楼梦》的波澜不惊。小说情节波澜的基本面貌如此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1、教材导读

  多彩的插图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滚铁环的;有抓子儿的;有捉迷藏的;还有的正兴致勃勃地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存放着数之不尽的玩法。这样一个贴近孩子生活的话题,无疑能激起孩子们表达的冲动、交流的.热情呢!

  学生爱玩的游戏很多,如:转呼啦圈、翻跟头、踢毽、跳绳等。交流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开心说,说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玩法,还要注意对不健康的游戏给予正面的指导。

  2、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自己玩过的游戏,并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应对,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

  (3)交流时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3、过程预案

  (1)看图引出话题

  (2)互动交流话题

  同桌互说自己平时最爱玩的游戏以及玩法。

  抽生汇报,大家评议。(强调介绍玩法要清楚、有条理)

  (3)现场模拟体验。

  (4)畅谈交流感受。

  (板书:认真倾听礼貌交流学习应对)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体会行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练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我虽然是第一次踏上长清这块土地,但是,长清人的热情大方、质朴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咱班的一位身穿橘黄和黑色相间的上衣的男孩,他圆圆的脸庞上洋溢着微笑,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也遮不住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我在这个春暖乍寒的

  了日子里,感到阳光的温暖,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答)杨光!

  哪一位是杨光?站起来我瞧瞧, 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谈理由)

  怎样才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呢?这一节课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去拜访一位世界文学巨匠,看看他是怎么作的。

  二、新授: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或者向同学着重强调的字词。

  2、用一句话表示所感知到的环境氛围 。如:这是一个…………的聚会。

  3、文学常识简介:

  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

  (二)研读赏析

  (导语 ):这几位文学大师倾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都值得永远敬仰。

  1、你最喜欢哪一位?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他们的性格的?

  (提示:可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方法:找一名擅长漫画的同学上讲台划出四位文学家的肖像,学生根据漫画分析人物性格

  教师以福楼拜为例:

  肖像描写:

  蓝色的大眼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语言描写:

  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

  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动作描写: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 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衣裤鼓起 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和讲一小 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性格特点:博学善辩,热情好客、开朗豪爽。

  以此为例概括其他三位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

  都德:开朗活泼 幽默健谈

  左拉:沉默寡言 坚毅聪慧

  2、你认为作者为何能把人物的性格表现的如此鲜明,将人物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

  (同桌之间讨论,教师巡视、倾听、点播。)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下列内容:

  准确的肖像描写

  (1)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

  (2)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3)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补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5)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和性格。

  (6)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7)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墨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8)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 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精彩的语言描写

  (1)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2)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3)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4)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的脸上录打谈话的气氛

  生动的行动描写

  (1)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2)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3)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4)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物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

  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纯客观描写:

  “头颅不漂亮,肥胖的脸,近视眼。”

  (小结):

  (1)抓住了四位作家不同的特 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和以往的纯客观描写不同,作者在记叙、描写的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插入了恰切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这位作家。

  3、品味语言

  (导语 ):文章写了四位作家,每一位作家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靠得是作者在抓住人物最大特征和兼顾人物各自性格的同时运用了准确的语言。

  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品读,可用“我发现 用得好,好在 ”来回答。

  (学生思索发言,教师适当点播)

  如:(1)我发现“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的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用得好,好在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福楼拜热情万分,激情洋溢的神态。

  (2)我发现“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中“迸发”一词用得好,好在用的准确而生动,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发出了火化。

  三、拓展延伸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写咱班的一位同学,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1学生写作。

  2生读作品。

  3问被写者满意与否?

  4其它学生谈优缺点。

  四、本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

  推荐阅读: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的《羊脂球》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点]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教学步骤]

  一、师生齐背课文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师生讨论。明确: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生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六、布置作业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他是谁?(示秦始皇像)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在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和别人一起去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的地方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读课题──《秦兵马俑》。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秦始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字,而秦兵马俑与之关系密切,课开始由他引入,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和时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及对秦始皇的评价。老师讲的故事穿插其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教师要拓宽文本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学习空间。)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自由的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话。

  学生自由读。

  小结评:读书认真,非常用心,有的摇头晃脑,读得入情入境。

  2、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课件3)

  师:老师检查一下难读的生字,看看哪只百灵鸟的声音最响亮,读的最准。

  过程评:XXX音读准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是要了解课文的大意,用快速自由读的方法最合适。读有要求,首先应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生自由读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情况,读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检查字音时针对学生表现要及时评价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如:翘舌音读准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惕。百灵鸟可以说是拟物法,把学生比作百灵鸟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读时大声,响亮。 )

  (设计理念:留心观察课堂,评价除了激励也包含提示学习的方法。兴趣始终要贯穿课堂。)

  小结评:同学们真棒,这些生字一点也难不倒大家。

  3、下面让我们回到课文,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高度概括兵马俑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4)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即评:XXX能抓住老师提问的关键词来读课文。

  4、指名读句,这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5、读生字时老师发现了不少出色的百灵鸟,现在看看有哪些聪明的小博士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

  (星级评价)

  ⑴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⑵ 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

  ⑶ 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先认真读读2、4、5、6、7、8段

  2、四人小组再合作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回到课文,要直奔重点问题,让学生质疑,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星级评价是肯定学生积极动脑,表扬提问的质量。小博士的称号让学生有提高身份和兴趣的感觉。 )

  (设计理念:读有变化,浏览才有思维的空间。学习兴趣的温度适时提升,有序变化。)

  三、汇报检查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

  3、假如你在博物馆,看到这么大的展厅里站着的一行行,一列列兵马俑排成的巨大军阵,你会想到什么?

  师:对,他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只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4、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老师这有几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课文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俑?你怎么猜出的?

  5、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因为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所以才显得个性鲜明,每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比读句子。

  学学作者仔细端详,用句式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紧扣文章的主题,汇报时却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必须多样,学生才能持续学习的兴趣。所以本小节采用了联想法、猜测法,比读法,既充分理解课文,又为学生创造生动变化的学习空间。 )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6、法国总统说:世界已经有了7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出现可以说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7、读文中赞美的句子。

  8、(看视频课件)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文章的学习,学生情感的堆积,到此时用法国总统的话引出文中赞美秦兵马俑的句子,再从文中拓展到录象资料,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感受,把对秦兵马俑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引发到最高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

  (设计理念:引用名言,随文拓展,激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做小导游向家人介绍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课后小结】

  为了上好本课,我给自己总结了八个字深挖、揣摩、修改、提升。虽然备课的过程很痛苦,但课后感觉收获很大。课前,我常为了一个问题跟自己较劲,反复修改,直到感觉适合学生的视角和能力水平为止。为了找好一张图片,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和过渡语、评价语也是独立思考和精心构思的,确实应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那句诗的意思。上完课后,我第一次自己作了反思,梳理教学过程,把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总结出来,这样做很好地积累了经验,也可以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

  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

  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走进课文。

  1、视频欣赏歌曲《好一个都江堰》

  附:歌词:

  那也不是传说,那也不是梦幻,那是真实的神话,那是人间的奇迹。那就是千秋都江堰。好一个都江堰,源头在四川,奔涌向前,悠悠几千年。先辈引来都江水,浇灌天下沃野良田。都江的水,静静地流,流过岁月,流过沧桑;都江的水,长长地流,流过昨天,流向明天。

  世世代代传承,离不开清泉米粮,祖先奇功伟业,诉说民族的渴望。那就是千秋都江堰。好一个都江堰,功德在人间,中华文明四海传。古堰挥洒新风采,造福天下万万年。都江的水,清清地流,润了中华,润了希望;都江的水,滚滚地流,奔向大海,奔向未来。

  2、精彩引入: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符号,那么胡同则是平民生命形态的缩影;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的宗教崇拜意识,那么扬州个园则是淡泊雅致的文人情怀。人类历史上无数的辉煌文明和不朽文化令人感慨不已,然而,时间流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多数的奇迹今天只剩下了一副躯壳,成为文明的标本。而在中国四川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里,有一座不起眼的水利工程,它以其汩汩清流,从古到今源源不绝地滋润着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乃至整个的中华民族。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它又承载着什么文化精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余秋雨的《都江堰》。

  3、PPT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4、记读雅词。

  惊悸 邈远 废弛 汩汩 庇护 濡养 突兀 浸润 修缮 炫耀

  履历 清朗 骚动 前兆 趋附 震颤 踊跃 喧嚣 咆哮 驯顺

  遴选 浚理 长锸 韬略 澄彻 劝诫 慰抚 承续 诘问 繁衍

  驯服 爽利 傩戏

  痛哭流涕 颓壁残垣 雍容大度 可掬可捧 精神焕发 心魄俱夺

  众目睽睽 金杖玉玺 铁戟钢锤 遥相呼应 怦然心动 衮衮诸公

  至圣至善 改恶从善 虔诚膜拜 钟鼓钹磬 朝朝暮暮 通情达理

  风调雨顺

  二、品读课文。

  1、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一)都江堰的价值

  (二)都江堰的水势

  (三)都江堰的建造

  (四)都江堰的精魂

  2、探究对比手法。

  (1)课文将都江堰与哪些事物进行对比?总共进行了几次大的对比?

  三次大的对比

  都江堰与长城 都江堰与大海 李冰与帝王诸官

  (2)三次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都江堰与长城: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

  数民众输送清流。

  都江堰与大海:都江堰把最强悍的生命赋之于规整,赋之于期盼,

  赋之于众目睽睽,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李冰与帝王诸官:李冰因官位成为一位实践的科学家,他以田间老

  农的思维进入了最纯粹的人类学的思维。

  (3)精段揣摩: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都江堰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课文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距离、文明特征四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的比较最根本最重要。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是文章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在为第三部分展开文化反思张本。

  (4)按照《长城和都江堰》组合要言的方法,女生写《都江堰与大海》,男生写《李冰与官僚》。

  【PPT课件示例】

  都江堰与大海

  走近都江堰,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都江堰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要看水,切不可忘了都江堰。

  李冰与帝王诸官

  中国千年官场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他未曾像别的官僚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历史上的官僚都成了过眼云烟,而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三、感悟语言。

  1、你最欣赏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

  2、你不理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

  【PPT课件显示】

  余秋雨散文语言的特色

  一、力避熟语,追求个性。

  如野山荒漠、颓壁残垣、濡养、卑处一隅、心魄俱夺、阴气森森、浚理、邈远、游观、判然不同、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股股叠叠等词语或改造熟语,或创造新词,体现了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匠心,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另外,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等体现了作者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艺术能力,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被岁月的淤泥掩埋和以使命为学校等语言表述则形象幽默,富含哲理。

  二、偏爱四字词,喜欢用整句。

  如渐觉滋润、愈显清朗、地震前兆、海啸将临、山崩即至、急于趋附、陡然一惊、急流浩荡、大地震颤、有所执持、无所专攻、金杖玉玺、铁戟钢锤、镇于江间和测量水位等四字词语在文章中联翩而至,使文章读来很有气势。

  三、运用比喻手法。

  文章多次使用了比喻手法。以乡间母亲比喻都江堰,以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比喻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的都江堰水流,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的连串喻体比喻都江堰的骚动和声音,以金杖玉玺铁戟钢锤比喻权势等,这些比喻手法的使用都使得文章生动形象。

  【课外延伸】

  欣赏余秋雨散文《三峡》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1、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2、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选读美句】(杂然读齐声读)

  1、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2、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3、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

  4、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5、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四、课文总结。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

  都江堰是朴实无华的,宛如一位只知奉献,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这样默默无闻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这样为民请命的无数仁人志士,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延续,中华的文明才得以延续。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4、通过雪松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山谷雪松图、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朗读配乐

  [课前活动]

  1、猜谜。

  2、过渡:猜谜语还是比较简单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大都能揭开谜底。但世界上也有许多谜却并不那么容易解开。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山谷中就有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呢?(板书:底)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快速地阅读一遍,然后来说说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2、学生读。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呢?

  指名说(出示图)

  再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他说。

  ⑵那么,谜底又是什么呢?

  指名说(出示谜底)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1、山谷中的谜我们知道了,谜底也揭开了,那是不是我们这篇课文就学完了?还要学些什么?

  指名说。

  2、咱们先来看看谜底是怎么被揭开的。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⑴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一段,我们比比谁读得仔细,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做些记号。

  ⑵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3、这雪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们傲立于风雪之中,是那样的苍翠挺拔,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着图,也可以轻轻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

  ⑴听课文录音。

  ⑵刚才,在你脑海中出现的雪松是什么样儿的?

  指名说。

  4、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好。

  自由练读。

  指名读。教师适当点拨。

  齐读(配乐)

  5、刚开始读这段话,雪松在书上,再读,它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我听出来了,你们已经把它读在了心里。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有灵感的也可以写写小诗。

  ⑴学生自己写。

  ⑵在小组中互相读读,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多读几遍,发现问题自己改,也可以请教别人。

  ⑶交流。

  四、总结提问,延伸课外

  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雪松不仅能顽强地与大风雪抗争,而且能够适时地弯曲和反弹,始终保持自己的苍翠与挺拔。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它还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这对于我们会有些什么启示呢?那两位旅行者又会从中明白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课堂练习: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 (h h) 树冠 (ɡuün ɡuàn) 旋转 (zhuàn zhuǎn) 蕴含 (yùn wn) 湛蓝(zhàn shn) 栀子(zh z)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 ) (3)很感兴趣地谈论。 ( )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会读生字字音,会写落、藏、爬、躲,重点理解藏、躲等动词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动词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掌握藏、躲、爬的字型特点和意思。

  教学难点 :

  按秋天到了,树叶落在(哪里),(谁怎么样),把它当(什么)。的句式说话。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收集树叶;

  2.做好相应的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启发谈话

  1.小朋友,你们树叶找到了吗?(出示课件树叶)请你拿出来,高高举起来。

  2.请小朋友转动一下小脑袋看看四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反馈(突出秋天的时令特点,突出树叶多、美)。

  4.这么多的树叶,你们是怎么找到的?

  二.揭示课题,教学落字

  1.秋天到了,许多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我们把这样的黄叶叫落叶。(出示课件,将树改成落)

  2.全班齐读课题。

  3.指名读生字落。

  4.你能给落字找个朋友吗?(组词练习)

  5.这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6.反馈:①(部件分析法)

  ②(加偏旁法)

  ③(换偏旁,加偏旁法)

  ④(其他)

  方法有很多,但是小朋友们应该选择你喜欢的`,比较简单的方法。

  三.教学第一段

  1.刚才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秋天,那我们来看看秋天是怎样的?(出示课件,观看录像)待会儿,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刚才你看到的美吗?那你能用美的句子来说说吗?(反馈评价突出秋天的美,引导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3.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秋天,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课文第一自然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出秋天的美。

  5.指名读课文,请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这段话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反馈重点:

  ①(出示课件: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一片一片能换个词吗?(一张一张、一张张、一片片等)

  ②(出示课件: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黄了,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问:一片一片和一片片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试说。

  ③教师当树爷爷,学生口吹气,(当秋风姐姐),分别演示树叶一片一片和一片片的情景。

  ④现在你发现了什么?(一片一片是指落叶时有时无,随风飘落的样子;一片片是写落叶接二连三、纷纷飘落的样子。)

  6.你们理解得不错,那你们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朗读课文(2-5自然段),学习生字

  1.过渡:你们读得很好,那么树叶会落在哪里呢?后来又怎么样呢?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2-5自然段,注意带有音节的字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出示课件: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检查。)

  3.反馈:会读了吗?现在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待会儿请你来评价。

  4.再指名读生字全班指读生字。

  5.藏字教学。

  ①看样子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会读了。不过现在又有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你们有信心去解决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中哪个特别难写?(藏)难在哪里(字很复杂,笔画很多。)

  ②我们先来看看藏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③原来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藏字又是怎么写的。教师范写。

  ④学生试写一个出示2名学生作业 ,学生评价;请学生说说写这个字的时候,你们觉得哪个部件最难写。学生再写一个,要求写得比前一个更好。

  ⑤字写得不错,不知这个字的意思是否理解,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吧!(出示课件: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请你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藏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⑥反馈。(课件演示小鱼藏在树叶底下的动画)你还有自己的理解吗?

  ⑦谁能用藏来说一句话。

  ⑧小结:从刚才的说话中,老师知道你们对藏字的意思完全理解了。

  6.躲字教学

  ①其实与藏字的意思相近的在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你们知道是谁吗?(躲出示课件)

  ②关于这个字,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重点要学生交流对躲字的记忆;身字旁和身字的区别;躲字的意思等。

  ④你能用躲字来说句话吗?

  ⑤朗读句子: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指名读全班读。

  7.爬字教学

  ①小虫是怎么过来,躲在里面的呢?(爬)

  ②指名读。这个字中有一个新的偏旁:爪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捺)

  ③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树叶落在地上,甲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

  8.小结: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生字?(出示课件:落、藏、躲、爬),全班齐读,书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积累动词

  1.出示刚书写练习的生字:落、藏、躲、爬。问:请你仔细看看这四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动词;都有偏旁)

  2.像这样表示动作的词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3.这类词的确很多,老师也摘录了一些:

  A:爬、游、飞、跳、跑、走

  B:躲、藏、坐、披、包、顶、拿、举、戴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4.你能从上面的动词中选择几个,用秋天到了,树叶落在(哪里),(谁怎么样),把它当(什么)。的句式来说说话吗?(课件出示)

  5.学生自由准备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评出说得最好的。

  6.全班交流,要求听者听出说者说了几个动词,是哪几个?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想学习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06-14

【荐】教学设计方案06-1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精】教学设计方案06-17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