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4、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师:小朋友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继续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2、(画面定格,荷叶特写。)师指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
3、这是怎样的'荷叶?(生:圆圆的、绿绿的……)教师板书“圆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听听都有谁?
2、老师范读
3、你听出来都有谁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贴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不仅吸引了小伙伴,还吸引了生字宝宝呢!瞧,它们也出来想跟荷叶一块游戏,你们认识它们吗?
同桌一起读一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课件出示单独一屏的带拼音的生字。)
5、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真棒!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躲到荷叶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师指齐读。)
6、观察这些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音、形)
7、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宝宝,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
8、谁来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9、你能帮助宝宝找到朋友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词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大家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大家再完整地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待会儿我们比赛读。(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节读。)
3、学生评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师:听了小朋友优美的朗读,老师觉得荷花池更美丽了。连一些可爱的小伙伴也忍不住来聚会了。你们定知道他们是谁了吧!(学生自由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瞧,他们都来了!(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师: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①生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自由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②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质疑。)
③小组先讨论解疑,再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例:a、教师用体态语帮助理解荷叶为什么是小水珠的摇篮。b、用生活实践,说一句话理解“透明”。如:生活中除了蜻蜒的翅膀是透明的,还有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等。c用动作理解“躺、立、放声、捧起”。
④在解疑中穿插朗读。(如:小水珠多喜爱荷叶啊!谁愿意扮演小水珠,用喜爱、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呢?)
⑤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等。
(五)拓展内容,实践感知
1、这么美的荷花池,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参加,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先小组讨论说,再个别自由说。)
2、小朋友们一定也喜欢上了荷叶吧,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保护它。)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播放课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满满一池美丽的荷叶吧!(动态的满池荷叶随风摆动的优美场景配乐播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基础知识点】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2. 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 学习比兴和夸张的手法,语文教案-回延安。
【教学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拓展环节】 新诗创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
〖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对诗作进行整体感知。
2. 感知问题: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习环节〗
1.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回延安》。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段压一韵。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音字,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2. 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读出的亲切、热烈、真挚情感)
3. 讨论学习
朗读这首诗,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诗的感情线索,是作者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4. 难点全解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判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围绕一天,通过对具体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们珍惜时间,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绩,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 佩佳 羞愧 馋涎欲滴 翻耕砌墙游 手好闲 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 坐 吃 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二、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 科:数学
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由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
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采用的教具为PPT课件和学具。(圆柱体切割组合学具,各小组自备所需演示的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
出示问题: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
(有的学生会想到:老师将它捏成长方体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会想到捏成正方体也可以的!)
3、创设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
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一)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
(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启发学生回忆得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所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经验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1)启发猜想:可见,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可以把所学的转化为学过的。那么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你能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这是学生会有圆的面积想到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老师激励同学们: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吗?但我们还是要小心地验证猜想的科学性。都说实践出真知,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动手尝试着进行转化,并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① 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转化的。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
② 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有什么发现?(电脑演示转化过程)
③ 这是同学们刚才的转化过程。那书上是怎么说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用直线标记,找出关键句。全班齐读。
(3)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转化过程。其他同学边观察边思考: ①切割后拼成了一个近似于什么的形体?
②圆柱的体积与拼成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③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什么?
④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有什么关系?
(二)教师课件演示
1、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依次解决问题。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享受阅读,感悟生命,学会学习以及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读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去感悟。读着读着,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便跃然纸上了;读着读着,文中的词语就理解了,积累了;读着读着,平时要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就有了;读着读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2、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领会爱迪生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观察:感悟朗读。
【教学重点】:故事性课文的语文文字的感悟,主人公的聪明机智。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课前准备】:PPT制作的词语投影等
【教学流程】:
一、回顾
1、复习生字词语:(投影出示)
爱迪生 检查 急性阑尾炎 来不及 环顾四周 迟疑片刻 几盏油灯 急得团团转 一溜烟似的 捧着 明晃晃
斥责 胡闹 委屈 点燃 亮堂 恍然大悟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
2、复习第一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非常的爱动脑筋,非常的聪明。让我们一起走进爱迪生的家,去看看他究竟聪明在什么地方。)
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
1、生自由读第二段,你了解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关键的词句来理解。
(1)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师引导:七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有的小朋友还在上幼儿园,有的小朋友刚上一年级,有的.小朋友)
【让爱迪生和自己作比较,拉近爱迪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爱迪生当时年龄的小,为下文体会爱迪生的爱动脑筋和聪明做铺垫。】
(2)抓关键词语直打滚、几十里外、马上、来不及等去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
3、朗读指导。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手术顺利地做下来了吗?(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生默读课文第三段,划出相应的词句)
2、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去体会。
3、让学生上台表演当时的情景,结合动作理解环顾四周、迟疑片刻、连连说、急得团团转。
【一、二年级的学生表演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文中的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动作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在生活中是不常见的。结合表演来理解,既增加了学习课文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实践证明:学生很容易把环顾四周同东张西望等同起来,对其它词语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4、猜测想象:大家急得团团转中的大家会是谁?(如爷爷、奶奶、邻居等等)
【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插图中所描述的,意在为下文中让学生体会爱迪生的聪明做铺垫,家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想不出的办法,却被爱迪生想到了。】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爱迪生的爱动脑筋和聪明)
1、生自由读课文,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神态去理解,划出相应的词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学生理清思路,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的好品质。
(1)父亲对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①爸爸又急又气,爸爸急什么?气什么?
②结合语境,通过朗读来理解斥责。
③结合图片和语言来理解恍然大悟。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象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爱迪生的动作表现。
(3)房间内的变化。
(4)医生的神态和语言。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讨论
1、别人想不出的办法,爱迪生为什么能想出来呢?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四、小练笔(任选一题)
1、做完了手术的妈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会对爱迪生说些什么?
2、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
五、拓展交流(课外)
1、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2、收集爱迪生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
3、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或做过哪些小实验说一说。
【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衔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生字的偏旁部首与生字字义之间的关系。 2.学会数量词的使用。 3.学会成语故事。 4.了解万物与太阳的关系。 5.学写“风、日、小、问、田、水”,回认“喝、咬、吞、吐”及课表。 6.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认一认 1.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认的字拼拼音。 2.分小组读儿歌。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认识口字旁的.生字,在文中画出来。 6.理解儿歌的意思。 7.你还能找到哪些有口字旁的字。二、读一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2.一行一行地读,想象每一行词语连起来以后的表示的画面,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初步感受词语的逻辑变化,数量词越多,第三四行表现的范围越来越大。读的时候要感觉到变化。 3.将四行连起来读,边读边想像一幅完整的画卷: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三、读成语故事 1.借助拼音读通短文。 2.同坐互相读给对方听。 3.全班齐读,说说想到了些什么。 4.你能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四、认一认 1.学生自己认一认,看自己会认多少字,回忆一下这些字都是怎样认识的,还没有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 2.小组间读给其他同学听。 3.全班齐读。 4.让学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一)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什么?
2.读小女孩说的话。
3.自己想一想与同座说一说。
4.鼓励生多说,如看到树可能会联想到伞、森林、春天……
5.如果将生的想象受到图的限制,师可相机增加一些可供想象的内容。
(二)写一写
1.读田字格里的六个字。
2.生仔细观察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说说怎么记,写时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3.指导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写字。
4.写完后互相评一评。
(三)看太阳的颜色
1.提前布置任务,自己思考、尝试,可以按书中的图示做一做,还可以自己想办法。
2.课上小组讨论,你是按哪种方法做的?怎么做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说。(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努力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4.颁发“口才奖”、“发现奖”。
二、我的作品
1.在右上角贴上自己的照片或写上自己的名字。
2.激发兴趣,引导生关注自己的优点,努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
3.提供展示空间。生认真完成作品(互评)
三、师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两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
(1)读准“世”的音,是翘舌不是平舌音。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5、播放多媒体课件,再加配音朗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用横线画出来。
要求: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正音。
翘舌音:站、湛、澄。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边音:丽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动物的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
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4、自读,指读,赛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美字头”。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书空。
4、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5、指导写字。
在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字形,并说出生字书写时关键笔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乎、世、鸡、美”
6、师范写以上四个字,学生描红,临写。
7、生写剩余的生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
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⑴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
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参照教学设计(A)。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有关内容参照教学设计(A)。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6.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
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五、学习迁移
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06-14
【荐】教学设计方案06-1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精】教学设计方案06-17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