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峡》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 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 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教学重点: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教学模式: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教学过程:
一、 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1、长江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它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 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2、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归纳:百里三峡图里有哪些景物?为什么说它是百里山水图?
3、 从课文中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险
三、 学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学后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语句学的?
刀砍剑劈像……像……还好像
(2)、感情朗读
(3)、教师适当小结。
2、 比较第二与第三、四自然段的.异同。
同:写法相同
异:描写景物不同
3、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 、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探究:课文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怎样来写的?
(3) 、感情朗读
4、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5、 山奇、水急、船险,充分展现了三峡风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齐读
四、 学文六、七、八自然段。
1、 三峡不仅风光优美,还有许多迷人的传说,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画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状。
2、 齐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说说故事。
3、 学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对三峡这幅百里山水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 再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五、 迁移发展
1、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面对神奇的三峡,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故事,一曲《长江之歌》更是抒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它的热爱。欣赏《长江之歌》
2、 以“长江三峡,我想对你说”进行说话练习。
3、 课后作业:寻找、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故事,阅读时间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三峡》教学设计3
【创意说明】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这篇课文(展示课题)。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欣赏有关三峡图片,领略三峡壮丽景色。(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
教学板块一:复习旧知,积累词汇
1、 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
2、大屏幕投影 明确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见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教学板块二:研读赏析,共同探究
过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2、 共同探究: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屏幕显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写山,突出山高峡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起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侧面映衬
《三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屏幕上出现三峡自然风光图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整体感知
1、读得熟:
⑴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阙嶂曦襄溯湍山献漱峻属裳
⑵听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⑶指名读,分组读
2、看得懂:
⑴听读课文,注意着色字词意思
⑵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质疑解疑;反复读,熟读成诵。
四、品读课文,品析美景
1、当回小导游:
(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面几幅图画与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体诵读相关语句。)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郦老夫子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础上,我们来当回小导游,把三峡的绝美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可以从地貌特征、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在编写、解说导游词的`基础上明确: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征:山高岭连
山水画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水枯谷凄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备: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一字一景,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五、质疑探究
1、本文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
3、请你也问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得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七、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三峡》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
2、学习本文以空间转换为说明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的写法。
3、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解说词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播放《长江之歌》)
(一)导入:
听着熟悉的音乐,感受这荡气回肠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长江正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大山洋洋东去,而三峡正是这奔流不息的长江之上最神奇最壮观的峡谷。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中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饱饱眼福。
(二)检查预习:
1、长江三峡是哪三峡?
2、三峡的地理位置在哪里?长度是多少?
3、作者对三峡总的评价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
(口头回答表格内容)
名称乐章地理位置长度自然景观特点人文景观
瞿塘峡英雄颂奉节县的白帝城—巫山县的大溪8KM激流雄碑刻
古栈道遗址
风箱峡
巫峡云雨吟四川巫山大宁河口—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40KM云雾秀神女峰
孔明碑
屈原、王昭君
西陵峡勇士赞秭归县的香溪河口—宜昌的南津关76KM险滩险黄陵庙
百闻不如一见,欣赏几幅三峡图片。辨别是三峡中的哪个峡谷。
(四)问题探究:
既然三峡的自然风光如此优美,作者介绍自然景物时为什么惜墨如金,却花了很多笔墨去写人文景观?
(学生自由朗读有关内容并讨论回答,师总结归纳)
神女——大禹——屈原——王昭君——诸葛亮——冯玉祥
古
↓
今
历史上的西陵人——解放后勇士——我们的人民
表达了对有贡献的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齐读三段抒情段落,再次体会感情,这种感情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三峡江水滔滔的气势、永不停息的江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予了中国人一种精神: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如今三峡工程不再是毛泽东笔下的`宏伟蓝图而是可以亲眼目睹的事实。(欣赏三峡工程图片)
(五)探讨写法:
三峡之行到此结束,我们不仅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内心洋溢着一种激情。这得益于解说词这种特殊文体的魅力。
1、了解解说词: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的说明文,多用于口头表达。解说词运用广泛:产品展销、图片展出、文物陈列、标本说明、园林介绍、影剧解说、新闻人物介绍等。它常与实物或图象相配合。本文是为电视画面配置的文字说明。
2、一般的说明文:
说明对象:三峡
说明对象的特点:雄、秀、险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以两段巫峡的语段为例,体会解说词的特点。学生自由阅读讨论归纳)
3、特殊说明文:
材料裁剪:描绘巫山云雨
视觉形象感:描写、引用诗句
比喻、拟人
历史文化传说
表达自由:议论、抒情(深化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增强了解说的亲和力)
(六)布置作业:
1、仿写句子:以三峡为抒情对象,仿照书上三段段落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句子。
2、假设你是导游带领你的游客来扬中游玩,请你准备一篇介绍扬中的解说词。
《三峡》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难点:
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点拨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写的是三峡美丽的景色。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看图)
2、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属引凄异(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一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3自读课文,互说译文
4、说一说:看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明确:⑴、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⑷、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看图)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险峻、连、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夏——急猛水涨 凶险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中写山水时应用什么表现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写冬春季节时,应用了动静结合.
4、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结
四、作业布置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朗读并背诵本文。
4、通过对比认识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与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优美风光吧。引出课题。
一、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字音、断句)
二、分析课文。
1、根据课文提示读全文。思考:每段所写内容及景物特点。
讨论明确:
1)内容:三峡形势,(总写)四季景色(分写)
2)景物特点:三峡形势——连绵陡峭
夏——水大流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凄清悲凉(见屏幕)
2、根据图象介绍三峡景物,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见屏幕)
3、讨论:作者安排文章顺序的思路。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讨论:对比分析《三峡》与《雾中三峡》的异同。(见屏幕)
5、看今日三峡工程建设录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结:
1、内容;
2、景物特点;
3、对比体会,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四、作业:写短文:《美丽的怀柔》
要求:
1、抓住景物特点。
2、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三峡》教学设计9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中的美景在哪里吗?(三峡)对,这是三峡的美丽风光。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字音字形。
恐怖(bù) 玲珑(lóng) 悬崖绝壁(xuán)
险峻(jùn)浣妆(huàn)古褐苍苍(hè)
凝望(níng)蔚蓝(wèi)秋高气爽(shuǎng)
3、词语解释。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险峻:山势高而险。
浣妆:梳洗打扮。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青葱:形容植物浓绿。
4、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明确: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明确:文章先总写后分写,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形势之险恶。
二(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三(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二)内容探究
速读课文,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明确:
景物特点诗、谚语、典故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紧张
灯影峡浓厚的江南风味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极为可怕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典故:刘皇叔托孤凄凉
教师总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板书设计
三峡
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
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山水奇险美丽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五、课外拓展
三峡是一首诗,三峡是一幅画,三峡更是一首歌。你一定读过有关三峡的诗,欣赏过有关三峡的画,听过有关三峡的歌。请调动你的词汇积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巴东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吧!
示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青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婉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三峡》教学设计10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通过朗读品味 ,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一)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二)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峻;茂:指草茂) 哀转久绝(绝:消失)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
教师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五、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 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 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然后写一片断赞美家乡某一季节特征。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4、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六、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作业设计
正在召开的上海世博会,来了不少外国游客,如果他们去游三峡。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网上资料,写一篇《三峡自然风光导游词》。
板书设计:
两岸连山
地貌特征(山) 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三峡
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 春、冬 素湍绿潭 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有 形 有 色、有 声 有 情
《三峡》教学设计11
《巴东三峡》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 设计理念
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山川的秀美壮丽,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二、 设计特色
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讲授课文前,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比较对三峡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三、 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简介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理,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配乐)
1、读准字音
2、用笔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比较阅读
和郦道元《三峡》对照,两篇文章有哪些区别?
4、请学生结合齐课文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总体印象。、
(三)、品读“西陵峡”
1、黄猫峡:品语言。语句整齐简洁,画出景物特点,齐读体会。
2、灯影峡:品画面。
突出品味对黄陵庙宇描绘。
可在课前布置爱好美术的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进行想象,然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技法用图画再现或创造黄陵庙的佳境。课上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由发挥对作品的见解,在评议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老师做适当点评即可。
全体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语气要求轻柔舒缓。
3、崆岭峡:悟谚语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突出的显然是险峻的山形水势。
4、米仓峡:晓一字。
体会“赴”字的妙处,可插入介绍《渡荆门送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总结并板书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三峡的自然景观资料(包括图片、照片、风光片等)和人文历史资料(包括三峡的神奇传说、风土人情、历史沿革)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文字里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 展示作业,交流心得,回忆上一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作品
(二) 品读“巫峡”
1、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提示:(1)注意这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2)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是什么。
2、请学生谈谈巫峡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不一定拘泥于课文的描绘。
可根据课文描绘体会巫峡的独特奇景(奇险美丽的山水或者闻名遐迩的`云雨)
此间可穿插学生课余收集的各种材料。
3、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用,了解游记丰富生动的语言。
这部分侧重于学生自己分析、朗读、想象、再创造。
4、拓展训练,合作探究。
如果请你为巫峡拍一段风光片,你准备怎样取景和编排?
请你为自己的风光片配一段解说词。
拓宽文本外延,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悦,探讨合作经验。
(三) 总结并板书
(四)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 收集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 品读“瞿塘峡”
1、 瞿塘山水。
展示瞿塘峡风光图片或影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瞿塘山水的奇丽景致。
2、 两岸的人文景观。
(1) 白帝城托孤(学生可根据资料补充介绍)。
(2) 八阵图遗迹
学生可把收集的人文资料进行交换讨论,增进对历史文化的新认识,激发热爱祖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强烈情感,引发思古之幽情。
(3)揣摩作者情感。
3、 全体男生齐读这一部分要求语气舒缓稍深沉,经体现历史的厚重,意蕴的丰厚。
(二) 总结并板收
(三) 讨论作者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四) 体会课文中古诗、谚语以及自己即景诗句的引用效果(可穿插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此处进行小结)
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渲染气氛,增添韵味。
(五) 拓展延伸
1、 思考:怎样描述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象,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合进去?
2、 课堂评点
3、 阅读:记忆小三峡
记忆中的巫峡小三峡,总是在不经意中浮现脑海,虽然去年夏天的巫山小三峡之行,在我的游历中只不过是一次叩问,一次访,可这几天它却总在我的梦中。
小三峡位于长江三峡第一大支流大宁河游的巫山县境内,它是多少年前的造山运动,由大宁河捧出的一个神奇世界,那里山、水堪称天下绝境。……
(六) 总结归纳游记特点
(七) 布置作业
1、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题。
2、 借助资料,写一篇游记。
四设计意图
1、 让学生了解著名的三峡,体会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热爱祖国,
2、 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 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学习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的方法。
4、 学习文章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
5、 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6、 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综合性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理清写作思路。
7、 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实地调查,并能写好游记。
《三峡》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13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初二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绘之景、所蕴之情及作者绘景、蕴情的行文思路。
2、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体会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峡之美好。激发学生一览三峡之热情。
三、教学流程
(一)造境,搭建沟通的平台
(板书:峡)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出不同见解,最后明确“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游三峡。(板书:三峡郦道元)
(说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本课导语设计从“峡”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对话点
1、请学生读第一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峡之山的连绵与高耸,补充《宜都记》中“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的语句来对比印证,加深学生对三峡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导学生接着读第二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峡夏水的迅疾与奔放,引导学生回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虚。)
3、引领学生继续品读第三、四段春冬三峡奇丽景色的特点。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细节处
1、回归语言品三峡
(1)我们刚才跟随郦道元先生领略了三峡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试想一下:当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涧寒时。三峡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认真读文章三、四两段。给你所看到的图景起个恰当而好听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三峡》教学设计14
《三峡》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能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了解文章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美丽风景,先对图片进行一下描述,然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图片)
(第一幅)
生:这幅图片中有高耸的群山,延绵不断。群山当中有一条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河流。
生:根据图片我猜是三峡的图片。
(第二幅)
生:这是一条宽阔的江河,河两岸的山像被刀削过的一样,很平直,很陡峭。
(第三幅)
生:这是一幅远景图,壮观的山峡,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中间的江水有点像黄河,水面上有两艘游览的船。
师:你怎么知道是游览的船?
生:因为船的造型就像是游览的船,不像是其他的船,而且船边上有很多人再看两岸的风景,有几个人还拿着望远镜。
师:恩,观察听仔细的啊。
(第四幅)
生:这幅图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近处色彩鲜艳浓郁,远处则显得随意浅淡,画的风景应该是长江三峡的风光。山高水浅,意境深远。
师:很不错,的确可以说是一幅山水画。
(第五幅)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只能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我想这肯定是三峡了。
师:正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三峡旅游的?给大家做做导游,介绍一以下三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景物风光?
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瞿塘峡山高水急,极为壮观,人称“夔门天下雄”。
巫峡谷深峡长,幽静秀雅。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恰似亭亭玉立的十二仙女,自古就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据我所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乡都在巫峡附近。
西陵峡水急滩多、行船艰险而令人望而生畏。西陵峡两岸石壁的形态、色泽都十分奇特,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黄牛峡等区段都名有特色。西陵峡下口正在修建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形成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景观。在到三峡工程之前还有白帝城和地缝天坑等景点。
师:真为同学说得很详细,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是今天的三峡风光,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94页。
二、作家作品:
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
生: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这本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谢谢××的清楚简练的介绍。对作者和《水经注》一书大家作个了解即可。
三、自渎课文,疏通文义:
师: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文章默读一遍,不会读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
师:请看幻灯片,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
生:阙处(quē)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bì)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师: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句读和语气,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自己不懂得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然后每组选择一段结合课文的注释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三峡的优美风光,说出来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师: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帮忙的字词?
生:“重岩叠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嶂”怎样解释?
生:“重岩叠嶂”实质重重叠叠的悬崖。“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生:“至于夏水襄陵”这句中,“襄”书上解释为“上”,“陵”又怎么翻译呢?
生:“陵”是指打的土山,这里是说到了夏天水漫了上来,把大的土山都淹没了。
师:翻译的非常准确,看还有没有问题?
生:第二段最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怎么翻译?主要是“御风”和“以”字我们不知道怎样解释。
生:“御风”意思是驾乘着风,我想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就算骑马驾风而行,都没有从长江中行船那么快。
师:解释得非常好,看来你们小组的效率还挺高的。还有没有小组在字词的解释上有问题的?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请大家做做导游了。
四、讨论体会:
师:纵观整篇课文,大家想一想,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2分钟。
(2分钟后)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有一种惊叹的感情。
师:惊叹?有没有一个成语可以更好的表达你这个观点?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叹”字。
生:叹为观止。
师:很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他写连山,用了“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这些词,还有后两段写的那些景物都不是平常所能见到的。
师:理由还比较充分,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之情。三峡嘛,我们现在都有这么多人喜欢去玩,说明大家都喜欢,所以才能成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说明它很美很吸引人。
师:注意,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所以它美吗?最好在文中去找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生:是因为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一美景奇景,所以人们喜欢去游玩。
师:那你们认为作者对三峡喜爱,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找。
生:理由是第一,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细致,尤其是对水的描写,分了夏、春冬和秋天来写水。第二,写景都是极力写它的奇险壮美,带有一种前面他们说的叹为观止的感情,既然叹为观止嘛,就说明他很喜爱。
师:“奇险壮美”,这个词用得很不错,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生:第一段中“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第三段中“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等等。
师:回答得很具体、很落实。我们知道《水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好,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欣赏和赞叹的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
五、研读赏析:
师: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峡的导游,请你根据郦道元的这片《三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正准备前往三峡旅游的游客作总体介绍。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段集中讨论,组内交流3分钟,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起来当导游。在本组的导游介绍前需要小组四个人一起将所选的段落当堂背诵一遍,要求整齐、有感情。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和表现最佳导游奖。获奖的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
(3分钟后)
师: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是第一段?
(一小组齐背第一段,“导游介绍”)
师:嗯,背得很整齐,也比较流利,不过速度稍微快了点,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乘坐“中华之星”号游轮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旅游,三峡最有特色的就是两方面——山和水。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请游客们到船边上欣赏这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群山,现在是早上,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基本上才能在处于峡谷中的船上看到太阳——如果天气好的话,并且到下午一点过后太阳又会躲到重岩叠山后面,一整天见不到面了。月亮也是一样只有到半夜的时候才能看到。
师:很好,有想象力,介绍比较准确,若语气和用词能再增添一点吸引力就更好了,谢谢这名同学和他们小组。哪一组来介绍第二段的内容?
(另一小组齐背第二段,“导游”介绍)
生:游客朋友们,请看岸边那些山陵,到了夏天有时发大水,江水会漫上山陵,就像白素贞水漫金山。沿江上下的行船都被阻绝。据说在古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那清早从四川的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县,壤中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就算是骑快马驾轻风开奔驰,也不象它这样快。
师:这为同学语言很幽默,不过在座的应该没有人见过百素贞水漫金山吧。类比最好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不错,掌声鼓励,next。
(第三小组齐背第三段,“导游”介绍)
生:现在是初春,大家虽然见不到壮观的洪水,但是春冬的三峡也有其不同一般的景致,请游客们看这水面又洁白的浪花,还有绿茵茵的潭水洄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风物的影子。请抬头看那高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注意留心山崖中会有一些悬泉和瀑布冲刷在怪柏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名导游的介绍?
生:我来。这位导游语言丰富,口气也挺有导游的味道。介绍全面,就是有些不流利。
(第四小组齐背第四段,“导游”介绍)
师:背得比较流畅,遗憾的是不够整齐。有请导游。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如果大家国庆十一黄金周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三峡旅游,不是我贪财还想赚大家的钱,而是秋日的三峡的确又别有一番风味: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有霜的早晨,你会感到这里的树木很清凉,山间很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叫着,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了哀猿的回声,悲切宛转,很久才能消失。所以自古有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几位导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老师真是难评定孰优孰劣,课后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吧。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请注意文章的句读和读时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需要注意一下最后那一句渔歌的语气应带一些忧伤哀怨。
六、总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四位导游的介绍,结合原文,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小组讨论一分钟。
(一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是从三峡最有特点的几个时间季节——夏日、春冬、秋晨来描绘其不同的景象的。
师:概括得很好,很准确。
七、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看看它们和《三峡》有和联系、异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
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吧!
1、早晨
(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
(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
(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
2、中午
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
(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
(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
(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
(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5)、抽生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全体学生自由读文
3、下午
(1)展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思考着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下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雾)
(2)、在这段中那些景物的描写很美呢?你来读一读。
(雾美——青色、透明;长江美——明亮的带子,平静、轻缓)(板书)
(3)、通过朗读比较中午和下午三峡的不同,板书下午三峡的不同的特点(平静)
如果把中午的三峡比作充满活力的小伙子,那下午的三峡就是一位——羞涩文静的少女,如果说中午三峡的特点是热烈,那么下午三峡的特点就是——平静
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一个读3自然段,一个读四自然,感受他们不同的特点。
4、夜
(1)请生谈夜的景物的美。
拟人的作用,使三峡充满生机和灵性。
为什么像惊醒了一般?(因为夜很静。)(板书)
(2)关于夜晚,谁还有补充?
读一读月出的景色。
(3)、三峡的景物到底独特在哪儿?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师: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的皎洁(课文用“清冽”一词描写月光);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那样直挂下来。
(4)、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自己读、推荐读)
5、就像一道道瀑布领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多么神奇美妙的三峡秋天的月色啊!
6、点明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ppt出示)
正因为它是中秋,所以: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引读)
最后一段和第一自然有什么关系吗?(前后照应)
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借鉴,为己所用。
三、读美文。
在这美丽浪漫的秋天,作家方纪带我们游览了美丽的三峡,你最喜欢什么时间的三峡?你能读读吗?
1、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读。
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四、赞美景。(随机掌握)
师: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发言的同学,可以先讲。
生一:我感到三峡太美了,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
师:不必等长大,假期有机会就可以去。
生二:我觉得作者写的这篇课文很好,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阅读丁丁东东的视角,根据自己上课时的独特体验和收获写下“我的视角”。
五、回顾总结。
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把三峡描写的这么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方法。
1、作者描绘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指板书)早上,……。三峡的早中晚各有不同的美,那么,《三峡之秋》整体上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气息呢?(成熟的气息)
2、此之,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为自己的文章添色!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描述三峡两岸风光的古诗中结束这次三峡之旅吧!全班齐诵:《早发白帝城》。
六、写美景。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希望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书写自然之美。
现在正是秋季,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秋天银杏叶和枫叶的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借鉴本课的写法,完成“小练笔”。(模仿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自拟。)
【《三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峡》教学设计【经典】09-28
《三峡》教学设计05-26
《三峡》教学设计04-24
三峡教学设计06-01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04-14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02-23
长江三峡教学设计08-26
《三峡》教学设计15篇(荐)07-15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必备2篇)09-22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教学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