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10 08:21: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十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⑵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⑶ 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王 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心灵的理想国。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作者通过平易、净化、蕴藉、真挚的语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增强了。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工作。

  【教学设想】

  教师一方面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创设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兴趣,并开展赏读、感悟、研读、拓展等环节,在引导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后,引导学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⑵ 理解作者蕴涵在春酒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脉络,研读赏析语言,品味语言的意趣,体会生活细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亲人善,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情朗读课文,研读赏析语言,体会蕴涵在生活细节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体验拓展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2、查找作者琦君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入境

  1、课前或上课时在大屏幕出示春酒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2、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曾经读过的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展示春酒画面,能给学生直观感受;设置背景音乐,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请学生说自己读过的古诗词名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活思维,为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会意,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感情,下面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两段,最后两段全班齐读,希望能读出感情。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及春酒画面)

  3、教师鼓励性评价。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和个别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之中,教师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投影出示问题:

  1、哪句话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⑴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 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紧扣春酒,说明作者思念家乡的原因──民风淳、亲人善、人情美。

  (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自渎和自学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找出本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最细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只要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读出你真挚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理解体会这些语言的特点及蕴涵在其中的情趣,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着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主动研读赏析语言,体会并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思乡之情。教师只起到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拓展,深化主旨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先请同学讨论或写一下,然后抽查几位同学说一下。)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片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体会思乡之情及借物抒情的写法。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思乡之情,既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阅读《乡愁》,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选做一题):

  1、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阅读心得。

  2、如果你长大后离开家乡,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乡愁?

  (阅读文学作品,既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理解;写读后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活学活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播放《思乡酒》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春 酒

  家 过新年→民风淳 思

  乡 喝春酒→亲人善 乡

  味 吃会酒→人情美 情

  八、课后感悟

  本堂课整体效果不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举一反三,注重语言品味,让学生学会理解、领悟字里行间的淡淡真情,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后反响强烈。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重点】

  1、学习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抓住一个变字深刻剖析小说的主题。

  【学习、探究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查阅工具书,解决提示中给出的词语的意义。

  2、课前质疑:如果你要写一篇反映故乡变化的文章,你将从哪些方面来写?(人、事、物的对比)

  3、导入新课:

  本文也是通过对比来写故乡在二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的,要求大家熟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一个字来概述本文的内容。(变)

  二、揣摩课文

  (探究变的内容及原因。)

  导语: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用了一个变字来概括课文内容,现在我们对这个变进行扩展,把变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板书。)

  自然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

  变 ╱ ╱ 闰土

  ╲人的变化 杨二嫂

  ╲ 我

  1、如果以文中的故乡为题作一幅水彩画,二十年前的故乡可以画上哪些景物,二十年后的故乡可以画上哪些景物?

  二十年前: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碧绿的沙地。

  二十年后:苍黄的天空、零乱的村落、孤寂的乌篷船。

  过渡语:故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是我所未料到的,因此我的心情禁不住悲凉起来,那么曾经的'伙伴、乡邻们会是什么样的呢?

  2、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与闰土相关的句、段,并把它们分类整理用表格显示出来: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项上套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眼睛通红,头戴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语言 鲜活的语言脱口而出 称我为老爷,断断续续 神态 怕羞 欢喜和凄凉 动作 向一匹猹尽力刺去,干脆利落 默默的吸烟 对我的态度 友好、热情 恭敬 对生活的态度 无忧无虑 悲哀,寄托于神灵

  3、透析人物性格,用少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和中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说两句话。

  (学生自由说话。)

  4、类读课文。学生分小组谈谈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

  兴趣质疑:杨二嫂这个人物如果不写,对作品的内容会产生什么影响?

  (杨二嫂代表了社会的一个阶层,是小私有生产者,她的变化更能说明农村经济的变化。)

  5、分角色朗读第46~52段我与杨二嫂的对话,体会杨二嫂的性格特征。

  6、品读课文:我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物,我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我对故乡以及故乡中的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小说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写故乡的变化。

  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情他的遭遇。

  我对杨二嫂有些厌憎,但也流露出了同情。

  我虽怀念故乡,但却有些失望,更希望故乡能美好起来。

  7、探究小说的主题:课文中为什么会有这多的变?小说在结尾写到水生和宏儿的关系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明确:小说以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为线索,描绘了二十年代初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苦难命运。塑造了深受封建压迫的旧中国农民闰土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走出一条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三、拓展练习

  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表现人物和事物的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课后作业

  锡林郭勒大草原现在是什么样的呢?还这么美丽吗?请同学们课下做一次小小的调查或访问,写一篇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细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默读第段,边读边填写表格。(表格见《教参》65页)

  2.讨论填表的情况,然后齐读表格的内容。

  3.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二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沦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

  密切(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题。

  (2)背诵第8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明确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填写课后习题2的表格。

  二、讨沦检查填表情况。

  三、看表格完整地回答:课文作者按太阳的哪几个方面写的?每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四、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五、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六、作业;

  (1)听写词语。

  (2)作业本第3、4、5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 点: 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 点: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 法: 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

  2、学生自己读课文,预习生字词,想一想:我会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利用网络、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文

  1、由秋天植物的种子成熟引入,设问导入课文。

  2、齐读课题:

  ⑴ 知道“植物妈妈”“孩子”分别指植物和它们的种子。

  ⑵ 用补充课题的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辨,纠正字音。

  2、学生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

  ⑴ 勾画交流:

  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 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并作上符号。

  4、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在朗读中感悟

  1、读第1节:

  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练习读好问句。

  2、朗读2、3、4节:

  ⑴ 说一说:

  你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⑵ 通过网站或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在书上勾出关键词语。

  ⑶ 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关键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读、表演读。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试着背诵课文。

  四、实践活动

  1、读课后“泡泡”里的话,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资料;通过网站了解一些典型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朗读背诵,进行字词训练。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朗读、背诵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分组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节进行背诵,提高背诵兴趣。

  4、“接龙”方式检查背诵情况。

  二、进行字词训练,识记生字

  1、读“读读抄抄”里的词语:

  ⑴ 强调词语重叠时轻声的读法。

  ⑵ 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点?只观察不回答。

  ⑶ 学生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2、识记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读生字,练习口头组词:

  (“知识”中的`“识”读轻声。)

  ⑵ 学生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一个字?

  (区别“己”“已”的不同。)

  ⑶ 教师小结学生的识字方法,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式。

  ⑷ 巩固:

  在网站中通过文字游戏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

  ⑴ 重点示范独体字的写法:

  (通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确定笔画位置。)

  ⑵ 示范三个女字旁的字的写法:

  (指名在黑板上写,然后进行笔画整理。)

  4、练习写一写生字,教师课堂巡视,看笔顺及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5、小结书写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绎( ) 歉( ) 冶( )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 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

  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温情的母亲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

  古井 络绎不绝

  帮助老人 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报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要点】

  1、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莫泊桑拜师

  二、精读指导

  指导朗读2--5节

  1、指名读,边听边划出福楼拜说的话,找出话中最关键的一句。

  2、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1)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

  (2)他为什么不说"是你的功夫还不行"?

  (3)他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学生回答)

  3、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1)一方面对两个人性格特点的`感悟;

  (2)另一方面勤学苦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回顾上述学习方法,小组自学6--10节。

  5、反馈,学习效果。

  三、谈收获

  1、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小节。

  四、赏读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3、配乐朗读,评议后再读。

  五、造句

  1、分别找出"酷爱"、"滔滔不绝"所在的句子。

  2、理解意思。

  3、再读句子,体会用法。

  4、仿造。

  5、集体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3篇08-01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