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附另一个版本
第一课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2、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领悟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选定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全文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
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我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 “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 “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
2、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黑板上写了两句话,谁愿意读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说并试读)板书“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请同学们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语文书101面。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流览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已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哪几部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了有名的作家。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可见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那么对于自己在预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
三、品读“童年的故事”
1、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童年的故事”!和作者一道来分享他童年的喜怒哀乐好吗?(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14自然段(童年的故事),边读边思考: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2)、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3)、画出有关描写母亲、父亲及作者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母亲一念完……”)(板书:母亲) 请女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母亲特别开心,赞美我的诗精彩极了)你能读出母亲兴奋地赞美我的语气来吗?(指名读)
(2)、听了母亲的赞美,“我”的表现怎样?(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腼腆”是什么意思?“得意扬扬”又是什么意思?)
(3)、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请男同学读读这句话: )(板书:父亲)
(4)、听了父亲的评价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5)、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对我写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竟截然相反,为此还发生了争吵,有关作者父母争吵的这部分对话我想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读读。(指名读对话)
(7)、听了父母的争吵,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伤心、难过、没面子……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生读、齐读)
4、学习课文写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师:同学们,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学学这种写法好吗?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续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指名口述)
(1)听到“营训”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回的生日蛋糕,我——————————————。
(3)等了半天,他还没来,我————————————————。
四、研读“后来的认识”
1、同学们,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读课文15-17自然段(即后来的认识这部分)。(出示灯片:自学要求)
认真自读课文15-17自然段,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
(1)、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说)
(1)、母亲赞扬他只是想鼓励他,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板书:热情鼓励)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评价,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板书:严格要求)
请 女同学读读课文15自然段。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母亲的鼓励,我才热爱上了写作;也是因为有父亲的警告,我才能从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了一名作家。
(2)、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段,好好体会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待会儿我要请同学说。(学生齐读)
指名说: (随机出示句子点拨理解:)
出示句子:“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幸运”?作者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指名说)
我们应带着什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请男同学读读)
文中“两种声音”指的.是哪两种声音?“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她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为什么?
(指名说:“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只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3)、同学们试想: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指名说)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不同的爱。)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出示灯片)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师:是呀!同学们,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童年所受的教育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七、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好好翻看一下记忆的匣子,(出示灯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2、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学会生字,理解文中不懂的生词。
5、在讨论的基础上能及时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
【学习准备】
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朗读,讨论解疑。
〖教具准备
1、抄有现代诗教育与孩子的投影片。
2、抄有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出课题
1、投影片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引出课题。
2、由课题提出问题:
⑴ 为什么要打引号?
⑵ 分别是谁说的?
⑶ 为什么会这么说?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评价?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梳理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⑴ 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实际谈感受,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花时间使学生切实理解第一个问题,这对解决后两个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⑵ 为什么我越来越体会到我是多么幸运?
以生活例子具体说说幸运和不幸运。
⑶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结合第二题,以简笔画形式来理解。
4、小组合作,探究,解疑。
5、班内交流、汇报成果,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三、小结
四、作业
准备下节课的辩论赛。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鼓励 父亲:批评
兼而有之(幸运)
只有一种(引入歧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
⑴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⑵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⑶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⑷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
(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⑴语段一: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⑵语段二:
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⑶语段三: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⑷语段四: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
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看来,文中两种“评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
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
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
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进行评价,有感情地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你在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3、这两句截然相反的评价怎么会同时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感受爱意
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1、出示句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找出这份幸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讨论:
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3、讨论:
为什么说“糟糕透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4、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的“越来越”体会“我”理解的过程。
联系作者的简介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5、深化爱,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意
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
一、揭题。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提问: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有什么发现吗?
(1、课文的题目加上了引号。这是因为引用了父母说的话。2、 “精彩”和“糟糕”意思相反,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片面的评价、都是极端的评价,“极了”和“透了”都是达到了顶点。根据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3、父母对什么事做出了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父母作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二、研读课文
1、课文(1—14)自然段写了父母对我写诗作出评价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4),想想:父母是怎样评价我写的第一首诗的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对自己读懂的内容可以做一些标注。
2、指名学生回答。(面对巴迪的诗,父母的评价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母亲的评价。)
3.找出母亲的话,师引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评价。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指名朗读。)(表扬:你读的精彩极了)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这么好的诗,这是母亲的评价,要不要拿给父亲看,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回来?(焦急、兴奋、自豪、迫不及待)
(1)在焦急的等待中,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指名读)为什么要这么说?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感受到什么?(懊到极点)如果老师把这几个动词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为什么?(换词后,悲痛的程度不够深。)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动作的描写,表达出了小巴迪极度沮的心情。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学习这种写
作方法。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迪得意扬扬,“糟糕透了”,巴迪很难过,失望、痛苦。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带给巴迪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强烈的反差,就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七八岁的巴迪怎么受得了呢?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中,巴迪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先自学,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你读懂了哪个句子,先读那个句子,再谈谈你的理解。)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补充说明,出示)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样的力量?(鼓励、赞赏、给我写作的源泉板书: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是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警告)。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迪就不会健康的成长。只有有了这两种力量,巴迪才能健康成长。
(2)对于给巴迪力量的人,巴迪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感激)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幸运的巴迪对父母亲的感激。我们一块来读这句话。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
巴迪理解了这一点,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能成为著名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更离不开父亲的警告。于是,巴迪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师读(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板书:爱)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感受一下。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你理解吗?测试一下。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1、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妈妈生气地责备你,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2、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3、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4、老师给过你们爱吗?有过表扬的爱吗?有过批评的爱吗?
四、总结: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因为有这两种爱,才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父母长辈们给了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同样,我们也要给他们回报。我们用什么方式去回报他们呢?(指名说)
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有自己的感受,送给同学们,我们一起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推荐一本书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健康成长。
六、板书设计:xx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3
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体会文中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得到别人的评价,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评价?
生汇报
2、你听到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吗?
3、这是一个七岁男孩在作了一首小诗后,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为什么父母会给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
1、生自读课文。
2.查读字音,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指名读,并强调“兴”的读音。
(3)同伴互查
3、汇报主要内容:
(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母亲,也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父亲太严厉。因为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有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对巴迪的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他的爱。)
三、品味文章,感悟学习:
1、带着“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2、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巴迪成长的三个阶段来品读课文。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 “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告“我”。就是因为在“我”的成长中一直有这两种声音,才使“我”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5).在学生谈完第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创设情境有选择地引读第一部分。
(6).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比较: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说说哪句更好些,为什么?
(7).在学生谈过后,教师总结:后一句话好,它写出了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8).在学生品读课文,谈感受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鼓励、批评、爱。
教师小结:巴迪正是在这两种爱的教育下,他逐渐学会了冷静地分析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结,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五、拓展练习,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2.谈感受。
3.体会表达方法。
4.如果让你选取一个爱的片断写下来,你打算怎么写?这两篇文章有有哪些表达方法是我们能借鉴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把两篇文章拿出来细细对比,体会它们的表达方法,然后动笔写出我们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鼓励 批评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育】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发展】
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归纳、综合能力。
【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2、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题目?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书前,多读几遍生字词。
思考: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加上批注。
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围绕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五、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师点拨
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六、练习朗读、背诵
1、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把它背下来。
2、小组内试背。
3、汇报,评议。
七、交流读后感受
一一从这篇文章,你学会了什么?
八、作业
一一读后感《我明白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5-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3-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2-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0-2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4-04
糟糕极了和精彩透了教学反思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