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3-07 13:19: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方案之教学思想

  1、强调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例子”,。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技术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目的是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专题的方式组织内容,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组织原则。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创作的思路。

  3、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意义建构者。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教师主要角色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答疑者、辅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引导者等。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会本次课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5、提倡发现法,鼓励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有效的`学习。

  6、从“知行合一”思想出发,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术,将书本上的、教师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7、差异教学理念。设计分层任务和不同层级的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任务和课外拓展资料。

  8、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设计性、开放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璀璨的明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装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课后反思:

  本课由姜文姐教授,对于没有去过香港的`孩子来说,大量的图片和课文的介绍把他们真的带到了香港。老师设计当小导游来介绍香港,把课文当作资料,这是一种新的提法,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学生自学、思考

  四、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集体汇报交流

  五、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读了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友那些你懂得地方

  2、提出不懂得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海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度课文,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读,想象一下,那时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如此情景你想说什么?

  (3)、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看过还听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吗?试着讲一讲

  七、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作业:写写读了这片课文的感受,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个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耐人寻味。“老人和鸟”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情感目标: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人。他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下了。同学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体验交流。

  1.初读课文,充分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汇报讨论: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可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两个方面:

  (1)老人有爱心,他把小鸟当成朋友。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和“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等语句,初步感受体会老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关心爱护小动物的美好心灵。

  (2)小鸟们也爱老人,信赖老人。可以引导学生把鸟儿们开始的表现和后来的表现联系起来,初步感受动物的灵性,老人的善良,自然的美丽,生命的美好。

  三、激发想象,品读悟情。

  1.默读课文,感受老人与鸟之间那份浓浓的爱。

  以课后第二题“爱心记录”为依托,勾画、批注,在静思默想中潜心于文本。

  2.反馈交流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想象画面,真正做到“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的真味”。以下语句可作为指导品悟和朗读的重点:

  (1)“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鸟儿们听到老人和那些人在激烈地争吵,听到了黑狗在狂吠。最后,老人展开了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是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

  树是鸟儿的家,砍树就是毁掉鸟儿的家呀!老人怎能容忍?他面对挥舞的利斧,不顾自己年老力单,“叫喊”、“阻拦”、“激烈地争吵”、“展开布告”——以法服人。老人奋不顾身护树爱鸟,态度坚决,像“一尊山神”,震慑住了偷砍树木的.违法分子。

  (2)“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受伤的树干,抚摩着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句中用了两个“轻轻地”、两个“抚摩”,与上文老人激愤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老人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出内心对树木,对鸟儿的疼惜。

  (3)“看,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阴里,他那满头白发,多像一朵硕大的蒲公英,多像一盏明亮的神灯啊!”

  这句话充满了对老人的赞美之情。在鸟儿们的眼里,老人不再陌生、可疑,他已和森林融在一起,瞧!那满头白发就像一朵大大的蒲公英。而且,只要看到这满头白发,就意味着安全,所以,多像一盏明亮的神灯啊!

  (4)“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唧唧喳喳,唧唧喳喳,翻译出来就是:‘您好!您好!’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招待他的客人。”

  鸟儿的“拜访”体现出有了信任就有了亲近;老人的“招待”表达了由衷的欢迎。鸟儿从老人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饭粒”,更能从呵呵的笑中享受到诚挚的“爱”。

  (5)“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大胆”是出于信赖,这才是“珍贵馈赠”的内涵。句末省略号引人遐想:老人的肩上、头上停落了一只又一只的鸟儿,手上接了一颗又一颗的野果,心里涌起一股又一股幸福的暖流……

  (6)课文最后一段。

  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让人感受到壮观:成百上千的鸟儿不约而同汇集在一起,盘旋不去,哀鸣不止,震撼了山林;让人感受到凄美:花瓣、树叶纷纷飘落,缤纷的色彩在阳光的映照下炫人眼目。当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的小屋时,老人也就永远和森林、鸟儿在一起了。

  最后一段是老人与鸟儿之间深厚情感的升华,教学时要让学生以反复诵读为基础,畅谈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自己体会到的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

  3.激发想像,拓展训练。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言约意丰之处想象、表达。

  如:“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再如,根据文中人与鸟儿情感的发展进行创造想象:有了爱和信赖,森林中的居民日益增多,他们都想认识这位可敬的老人,如果你是林中一只小鸟,你会对新来的伙伴说些什么呢?

  四、回读全文,链接生活。

  因为具有较为浓厚的童话色彩,回读全文时可用“你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五、积累语言,尝试背诵。

  引导学生自主积累文中精彩语句、段落,并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六、识字与写字。

  在字音上,注意“脂”字读一声,“馈”字不要读成“贵”。在字形上,注意运用形近字比较法识记“衔”“译”“炊”。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将“衔”“吼”写得紧凑、美观,提醒学生注意“嵌”是上下结构。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字词。研读课文,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段写天安门城楼前与整体介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注:作者已经把课件提供给站长,请向站长索取。)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北京

  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并猜猜歌名,(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2、摸清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没去过)

  师:请你说说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你们在哪儿见过北京?)

  生:

  二、读北京

  一读

  1、师:听了这几位小朋友的介绍,大家想不想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2、今天,教师将与小朋友们一道去游一游。(揭题,读题)

  3、请把书翻到116页,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比谁读得最认真,最充分)

  4、检查朗读: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B同桌互读,齐读。

  5、师: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对北京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

  三、游北京

  1、师:北京有许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小朋友们喜欢先上哪儿玩?

  2、文中哪个自然段对此作了介绍?

  3、自由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5、(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相应辅导)

  6、集体交流读书感悟。

  7、动态生成,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文本

  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比一比,小组讨论。

  (2)、反馈时,指导学生读好闻名中外、雄伟、雕刻精美、永垂不朽等词。

  (难点突破:在广场的北面,除了天安门城楼还有什么?出示相关图片天安门前真美,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自由试读,指名读)

  (3)、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生补读课文;

  (5)、认真读课文,独立填写天安门广场示意图。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

  (6)、交流(7)介绍天安门广场上的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三自然段:1.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草如荫、鲜花盛开、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意思。

  2、以喜爱的心情来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1.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北京的美)

  3、引读第五自然段:应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4、读全文:(自由读、男女生试读)配乐齐读。

  四、探北京

  课后阅读《北京》综合资料。

  预设:

  1、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学生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与向往;

  2、课堂采用开放式的结构,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学生对文本的学习随着自己的兴趣而展开;

  3、课堂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4、以多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观赏图片中领悟美,在欣赏音乐中创造美;

  5、课堂上通过同桌互读、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实中,很多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写作教学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仍然谈“文”色变,惧怕、厌恶写作文,写出的枯燥乏味,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面对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入手,对写作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一、培养学生真情实感,倡导真情写作

  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是学生远离了生活。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奔波于学校和家庭,单调的直线生活导致他们无暇观察和体验生活,无法从生活的土壤里吸取养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让作文回归生活。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一直以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只是一味地强调写作的技巧、章法,更有甚者竟然要求学生背诵范文,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出现大同小异、苍白呆板的。“情感是的生命”,写作灵感正是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轮回和生命的力量;走进社会,体验人情冷暖和生活的真谛。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深入社区,深入农村,并把观察到的新鲜事物一一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经历,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细腻、详实,有真实的生活,有真挚的情感。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往往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于一体,无一不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结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将整个身心融入作品中,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将“作者情感”与“自我情感”自然融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合理利用博客,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之不足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易于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追赶潮流,尤其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学生以往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时下博客作为一种流行的网络写作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理想的写作工具。博客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能够给读者带来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识,它开放性强,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让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不足: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枯燥,很大原因是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为了应付而不得不“无病呻吟”,而博客的运用迎合了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他们可以随时把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发表在博客上与别人分享,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博客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久而久之不仅能够激发写作兴趣,还能养成写作习惯。其次,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还能为师生的互动搭建一个平台,以往学生的写作训练都是通过周记、命题作文的形式进行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仅仅是通过老师对纸质作业统一批改进行的,反馈信息滞后,交流渠道单一,师生很难尽情地交流,而在博客平台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绪随时书写,教师作为参与者可以随时阅读与评论,双方的交流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形成良好的互动;再次,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阅读、转载和评论,在这个开放、共享、互动的环境里获取课本里没有的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写作能力。

  三、运用同伴评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同伴评价,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作文,写评语,给成绩,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来,这既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激励的过程。比如写作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通过批改写作能力较高同学的作文可以得到一个学习的机会,对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很多同学不愿意让别人看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写作能力不好的同学,他们往往觉得难为情、丢面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同伴评价,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激励这部分同学,为了保住“面子”,不被同学笑话,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写好作文,而不只是应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批改作文的时候都比较细致,尤其是对错别字的修改和近义词的选择比较准确,可见通过同伴评价还能加深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同伴评价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中调动起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修养,分享写作经验

  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之外,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写作文不单单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当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之后,应该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构思,如何行文,老师不但要发号施令,还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分享写作的经验与乐趣。

  如果教写作的老师不会写就如同教游泳的老师不敢下水一样,是无论如何都教不好学生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做法颇具借鉴价值:如平时经常在个人博客上练笔,当学生作文出现较多问题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并且同一题目写好几篇,跟学生的作文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评析。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运用各种技巧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3篇08-01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