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5 09:56: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区别形近字,会写四字词语,积累表示“看、说、走”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时的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语言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区别形近字

  1.出示“但、担、峰、蜂、锋”

  2.指名读

  3.交流讨论这两组字中三个字的不同之处。

  4.分别给它们组词。

  二、走进“我能写”

  1.学生自由读这四个词语。

  2.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3.从这些带点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

  汇报你的发现。

  4.写一写这样的四字词语。

  三、走进“我能填”

  1.出示这些词语,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2.在小组内互相学习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徘徊盘问

  溜达疾步

  3.把词语按要求分类,完成填空。

  4.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说、走”的词语?

  四、积累词语

  把你喜欢的词语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古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完成春联的活动策划。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等方式完成语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春联的奇妙。

  教学重点:

  端正态度,放开手脚,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各种活动

  教学难点:

  深入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团结协作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解题,作者介绍。

  解题:惠崇,宋朝著名画家,是个和尚。

  《春江晚景》,这是惠崇创作的`一幅画,这首诗就题写在这幅画上。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3.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的意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甜辞方法?

  4.小结

  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春联活动策划

  1.出示春联,指名把这副春联读出来。

  2.介绍春联的有关知识。

  春联在我国源远流长,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3.活动策划

  收集你感兴趣的春联,策划一次活动。

  收集春联,朗诵春联,书写春联,张贴春联。

  4.布置任务:课余时按策划完成活动。

  5.检查活动完成情况。

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三个新偏旁,学会正确书写“飞”“马”“鸟”。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渠道识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学写三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

  导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影子有关的儿歌《影子》

  板书课题:9、影子yǐngzi提醒学生注意:“影”后鼻音;“子”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过渡语:请小朋友把书轻轻地翻到81面,认真听师范读,注意听清字音。

  2、自读课文

  过渡语: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并给生字注上拼音。

  三、学习生字

  过渡语:现在生字宝宝要离开课文单独出现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卡片“影”

  认识偏旁:三撇儿

  看着这个字,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呢?(引导: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2﹑出示生字卡片“前”“后”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注意正音。

  ?指出“前”“后”是一对反义词,表示方位。

  3、出示生字卡片“常”

  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并提醒学生注意:“常”翘舌音,后鼻音。

  4、出示生字卡片“跟”“着”“黑”注意“着”这里读轻音

  ?教师带读

  5、学习“狗”相机认识新部首:反犬旁(课件出示)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带有反犬旁?(猫、猪、狼、猴……)

  6、出示生字卡片“它”学习新部首:宝盖头(课件出示)

  7、出示生字卡片“朋”“友”

  ?让学生组词,再齐读。

  8、玩游戏辨析“他”“她”“它”的使用。

  导语:现在林老师有三个好朋友,但我不知道哪个字该送到他们的手里,谁愿意来帮林老师把这三个字送给他们呢?

  卡片出示:“他”“她”“它”。

  (找三位小朋友,一位女生,一位男生,另一位小朋友拿动物的图画,再找一位小朋友帮老师找对生字“朋友”)?

  9、巩固识字

  生字宝宝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请小朋友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过渡:这么多的生字小朋友都认识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棒!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①齐读课文

  ②提问:想一想,课文这两个小节分别写了课文中的哪一幅图?

  (第一小节写第一幅图,第二小节写第二幅图)

  ③看图填空(课件出示)如:影子在________,影子在_________……

  ④看图试着背诵课文(课件出示图片)

  ▲了解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游戏:老师手里拿着小太阳的.卡片,找一位同学当老师的影子,当太阳在老师的左边时,老师的影子在哪?当太阳在老师的前面时,老师的影子在哪?(通过游戏理解课文,影子的位置是和太阳的光线有关)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五、学习写字“飞”“马”“鸟”。

  1、学习写生字“飞”

  教师教学生学写“飞”这个字的新笔画:横斜钩。

  (学生跟老师书空,讲授“飞”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习新笔画,学写“马”“鸟”这两个字。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学生跟老师书空)

  (2)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3)按笔顺书空

  3、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4、讲评学生的字。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①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②继续观察,在哪儿还能看到影子。

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泉水》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

  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本课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

  【设计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通过示范、设问、表演、声音等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营造一种“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激情和真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低年级年龄学生和心理特征,教学中采用多元激励性评价用语,旨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本节课探索和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目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然、塔”两个生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难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课 型】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有关音乐及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出示幻灯片2)

  丁冬 清泉 石缝 杜鹃 清脆 欢快 天然水塔

  2、老师范读课文

  3、师依据板书简单小结泉水去过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在老师的示范朗读中理清文章脉络。】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3)播放“泉水”声音。

  2、,品味 “丁冬,丁冬”“弹琴”和“冲”感受泉水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运用声音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重要词语的品读感受泉水快乐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设境引读,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师相机板书:多

  3、(出示幻灯片4)对比“人工水塔图”理解“天然水塔”。

  4、书空生字“然”;田字格示范教写“塔”:提醒学生右下“合”。

  【设计意图:情境引读,在读中感受泉水的“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在读中对比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在语言环境中认识与熟记生字并正确书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5)播放“泉水”声音。

  2、运用个别朗读与引导方式,品味比喻句领悟泉水的“清”一特点。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泉水“清”的特点,在个别朗读与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好文段。】

  五。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品读泉水对果树说的话,体会“甜”

  2、师引读:(唱)泉水丁冬泉水丁冬泉水丁冬响,流进山腰流过平地流到果园里,泉水穿过静静山谷,画眉鸟尽情唱,泉水说------齐读。

  3、个别读、角色读、分组读,感受泉水的“美”

  (板书: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品读泉水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泉水的无私奉献,在情境朗读中强化泉水“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的形象。】

  七。检查背诵(出示幻灯片6)选背3456段

  1、自由背诵全文

  2、个别背诵(选择背诵内容)

  【设计意图:再次整体感知全文,分层次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进行背诵。】

  八。发挥想象,拓展练习

  1、(出示幻灯片7)分角色朗读《泉水你到哪里去》

  2、(出示幻灯片8)播放泉水的声音

  3、(出示幻灯片9):泉水流到--------,她看到了--------,泉水说:“-------------”)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课外拓展朗读的引用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信息反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 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查阅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情境,分组活动,人人参与,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讨名字中的语文现象,领略祖国语言的文字魅力。

  教学难点:根据同学名字的特点赠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广泛收集我国古今名人的轶事。

  2、向父母等长辈询问自己名字的来历、意义等,看谁获得的相关信息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每个名字都蕴藏着语文,这节课我们将要进行“口语交际”,主题是“名字中的语文”。

  二、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目标

  1、自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1)学生自读提示。

  (2)讨论交流口语交际的要求及内容。

  2、师生共同却东各项交际要求及内容。

  三、小组交流

  (1)就小组成员名字中不懂字向本人提问。

  (2)把长辈给自己起名字时发生的故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3)说说当你知道父母为自己起名字的用意后有什么感受。

  四、猜想性评价

  1、教师列出若干本班学生的名字,请学生进行猜想性评价,本人验证。

  2、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五、创意性表达

  1、了解你最感兴趣的同学的名字的来历。

  2、根据其特点写赠言。

  3、全班交流评价。

  六、交流平台

  1、交流自己手机的我国古今名人名字资料。

  2、吧大家收集的资料装订成册,课后传阅。

  七、小结归纳

  通过口语交际,加深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了解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感受了名字所散发吃饭胡来的文化气息,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你还有那些收获呢?自己归纳一下吧!

语文教学设计7

  一、导入:

  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穷苦、艰难与悲惨。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却让我们的心灵被渔夫夫妇的勤劳、善良、坚强所震撼!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用心灵去触摸、去感受大师的语言和思想。

  二、目标出示: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对照一下,看哪几条是你本课中新接触,需要在学习中特别注意的。

  1、梳理课文重要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句段谈这样写的好处。

  2、运用环境、对话或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3、从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中继续体验穷人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4、人人参与,热情投入,在合作中提高

  三、小组展示,梳理写法:

  先来看导学提纲上的第一个问题: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最后选择你们组认为体会最好的一点进行全班汇报。哪位组长说说,小组交流时你要做好哪些安排?(学生发言)一是安排好本组内的发言顺序,二是安排好汇总记录,三安排好全班交流时的发言人员。哪位组员说说,这一环节中你应做些什么?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什么?

  1、环境描写:通过室内外的环境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的品质。

  齐读这段话。是啊,屋外的天气那么恶劣,可小屋里却如此温暖舒适,多么勤劳的桑娜啊。

  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环境只是为烘托人物而做的。

  课前布置大家背诵这一段,请同位检查一下。

  2、心理描写: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感觉到桑娜当时的紧张、不安,矛盾的心理。让我们感觉到桑娜本性的善良。

  出示这段话。让我们再次走进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我提示,大家读:桑娜在猜测,在自责……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桑娜后悔自己没考虑周全,……桑娜坚定了信心……一段心理活动,让我们在体会到了桑娜不安的心情,更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

  再来想一想,作者不是桑娜,他为什么会把桑娜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如此真实、生动?(板出:设身处地)

  此时此刻,你就是桑娜,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3、对话描写:通过这些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非常朴实,他们没有交流一些豪言壮语,却让我们感觉到渔夫和桑娜一样,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对话确实要朴实,要符合人物的特点,除此之外,对话描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自己读读这一部分,想想看,然后和同位交流交流。(学生能说出说话前都加上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这样使对话更形象。)

  师出示:完全说在前,对比读。谈谈读后的感受。

  这些对话是运用了说的四种不同形式,使对话不单一,很灵活。

  小结: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善于运用说的四种形式,而且提示语的运用至关重要。

  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作者留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现在,我们要接过作者的笔,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接着看导纲的第二个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汇报,老师有一点要求,汇报时,不要照搬导纲上的答案,要将它压缩成一句话。()时间,()事,赞美()的()品质。看谁的概括能力强。

  小组合作练笔:

  出示合作要求:

  1、选择故事,确立方法:选择小组内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和最喜欢的一种写作方法

  2、口头续编:小组成员口头合作续编片断

  3、个人练笔:在小组口头续写的基础上,个人练写

  4、欣赏修改:小组成员互换作品,欣赏修改,选出最优作品。

  小组展示,评价。

  小结:时间关系不能所有优秀作品都展示,课后,请这些同学领作文纸认真抄写,装订成作秀作文选,供同学们学习。

  四、总结布置作业: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将故事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练习使用修饰语,正确搭配形容词与名词;

  2、积累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3、学会分辨疑问句和反问句,能用反问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4、练习使用拟人手法写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学唱郊游歌曲。)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今天我们一起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郊游,你们看――(出示课题:语文天地。学生齐读。)

  2、“语文天地”是个神奇的世界,那儿藏着数不尽的知识珍宝,等着我们去采撷呢。让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出发吧!(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二、写一写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1、“采集林”车站到了。这一站我们将采集些什么呢?同学们请看。

  2、(出示“许多”、“不计其数”两个词。)谁能读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表示数量多的词。)

  3、对了,这一站我们一起采集表示数量多的词语。(出示题目:写一写表示数量多的词语。)请同学们将自己采集到的表示数量多的词语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小组派一名同学将采集成果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智慧之花最多。(小组合作学习)

  4、(“采集成果大比拼”,检查小组学习情况。采用竞赛抢答形式,教师将学生回答通过电脑打字投影出来,全班认读。奖励。)

  5、在采集林中,我们采集了许多表示数量多的词语,有些小组还得到了智慧之花,没有得到花儿的小组也别泄气,下一站还有机会。让我们坐上火车继续往前走吧!(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三、练习使用修饰语。

  1、“心语林”车站到了。这一站我们一起来说说话吧。说什么呢?同学们请看。

  2、出示练习题,看谁填得多:

  快乐的()鲜艳的()美丽的()简单的()

  (1)你能把这些词语填充完整吗?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

  (2)(检查练习情况:运用竞赛抢答的形式,以四人小组“开火车”每人把自己所填的答案念出来。)

  (3)(注意强调填名词,避免出现“快乐的跳”之类错误。)

  3、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出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能从这些词语中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说一句话吗?(学生选词造句。)

  4、同学们说得真精彩,相信下面的站点也会更精彩,让我们出发吧!(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四、学习分辨疑问句和反问句。

  1、“智慧林”车站到了,看这个站名,你想说什么?(生说)对了,这一站要考考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反应最快。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出示练习题:想一想,哪一句话不用回答?

  可我连一个穷人都不认识,你认识吗?

  这是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穷人就该老是穿旧的东西呢?

  (1)自己读一读这三句话,看看哪一句不用回答?为什么?(第三句不用回答,它的意思是强调穷人不该老是穿旧的东西。)

  (2)用不同的语气读这三句话。(一、二句用疑问的语气,第三句用强调的语气。)

  3、出示三个句子,学生抢答,说说哪个句子不用回答:

  这单元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难道我们不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吗?

  小明为什么能当上“三好学生”?

  4、每个同学自己创作两个问句,一个需要回答,一个不需要回答,然后上台考考大家。

  5、同学们的创作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通过下一站。(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五、练习拟人的说法。

  1、“创作林”车站到了,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发挥想像力,就能创作出优美、生动的语言。

  2、(课件出示小鸟的动画)你们看,谁来了?(小鸟)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跳舞、小鸟在歌唱、小鸟在前面带路……)

  3、(出示课文中的例句:小鸟在前面带路。)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前面飞的样子像人在带路,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小鸟当成人来写。)

  4、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瞧,连花儿也――(出示课文例句:花儿向我们点头。)

  5、花儿为什么点头呢?(花儿被风吹动,样子像人在点头,这也是用了拟人手法,使句子更生动。)

  6、(教师用“―”和“~~~~”分别画出“小鸟”、“花儿”和“带路、点头”,提问:)运用拟人手法时要注意什么呢?(事物的动作要和人的动作有相同之处。)

  7、出示句子:小树_____。太阳_____。

  让学生说说“小树”、“太阳”在什么情况下和人很相像?

  8、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9、现在,就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用拟人手法创作出生动的句子。

  10、(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创作,集体评价,颁发智慧花。)

  11、写作文时用上拟人手法将使文章更能吸引读者。

  六、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畅游了“语文天地”,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采摘了智慧花,收获真不少。这次郊游你们快乐吗?学习语文是快乐的事,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学语文。(伴随《火车开了》的乐曲离开教室。)

  〖教学后记〗

  这是第十三单元“快乐的生活”中的单元综合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掌握语言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仅就教学“如何使用拟人手法”这一知识点谈一点体会。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学写拟人句,关于拟人手法的使用,在本单元的主体课文《快乐的节日》中早已接触过,学生并不陌生,语文天地中安排这一练习旨在进一步指导学生写好拟人句。我先让学生读课文中的例句“小鸟在前面带路”、“花儿向我们点头”,然后提问学生:“小鸟会带路、花儿会点头吗?”从而引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接着让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创作“小树”、“太阳”。可是在反馈的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同学对拟人句的概念较为模糊,有的同学写道“太阳把热尽情地洒向大地”,立即有学生反驳:“这不是拟人句,太阳本来就会把热洒向大地。”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本应闪现创新火花的环节却一下子成了辩论会,拟人句的创作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课后,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究其根源就在于没有让学生从例句中找出事物和人之间的共同点,如:小鸟在天上飞和人带路、花儿被风吹和人点头之间都存在相似的地方,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缺乏、思维方式单一、思维定式束缚,就出现思维滞涩的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按照知识――能力――创造这样一个顺序进行,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纵向探究,就是启发他们在学习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着原先的思维方向进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样做,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让他们的思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向纵深发展。结合本环节的练习,可设计为先让学生说说小树、太阳在什么情况下和人的哪些方面相似,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列出作为创作参照,学生有了具体的感知,思维流畅性增加,在此基础上组织语言,将句子写生动,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

  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检查预习

  宫阙(què)玉宇(yǔ)朱阁(gé)

  绮户(q)无眠(mián)婵娟(chánjuān)

  三、简介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讨论:

  ①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讨论概括: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4、小结

  ①文章结构

  上阕望月(写景)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②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

  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1、配乐朗诵

  2、体会诗情

  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

  听歌曲,再现情景。

  七、迁移

  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

  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

  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美。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理解视而不见、准是等词,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利用课文进行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

  难点:目标3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教时

  学习内容:审题,自学生字词,学习第2-6节,了解各种大自然的语言,朗读、背诵、想象、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到课题,你怎么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3、回顾第五单元提示,复习科普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划出来。

  2、交流讨论,学生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

  三、学习2-6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理解准是。

  (2)朗读练习:应用什么语气来读?(高兴,因为天气好)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白云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4)背诵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1)蚂蚁搬家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哪个词说明马上要下雨了?

  (2)朗读练习:要下雨了,应用怎么样的语气读?(着急)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蚂蚁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3、第2、3自然段对比互练

  (1)分组对比朗读。

  (2)调换句式练习:

  白云飘得高高,出门_________。

  蚂蚁忙着搬家,老天准要_______。

  4、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习几个生字:泳、逗、编、雁

  (2)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第5自然段又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两个第1句都是什么句子?

  练习:把两个反问句分别改成陈述句。

  理解这两句用比喻方法写的好处。

  (4)训练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抓住春天与秋天的不同来指导)

  (5)学生自己选择第4或第5自然段进行背诵。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学到什么本领?

  (2)理解年轮:什么叫年轮?

  教师画几个树桩,让学生来说说每棵树各有几年了。

  教师说树的.年龄,学生来画树的年轮。(注意由内向外画)

  四、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5两题

  第2教时

  学习内容:学习开头与结尾,语言训练,举实例,仿写练习,总结全文,思想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背诵练习:学生自找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

  二、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

  1、读第1自然段,练习:

  (1)我本以为______,现在才知道______。

  (2)只要我们_______,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

  (1)只有_______,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2)如果不认真观察,那就_________。

  如果观察了,但不动脑筋思考,那也会______。

  3、理解视而不见,学习多音字假。

  4、读、背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提高,读写结合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刚才说的大自然的语言。

  四、小结

  1、这两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与本领?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3、4、6题。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分析】

  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

  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

  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

  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

  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7、学法总结:

  ⑴ 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⑵ 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3、背诵3、4自然段。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板书设计】

  观 潮

  远 潮来前 伟壮观(钱塘江潮) 潮来时

  近 潮过后 有声有色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与《鲸》一文进行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把作者对松鼠喜爱之情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了解关于作家的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新课学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它是可爱的----

  生:松鼠。

  师:课前我们已经读过两遍课文了。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出示:驯良 榛子 榉实 橡栗 矫健 帽缨 船舵 苔藓 狭窄 勉强

  个别o读,齐读词语和单个生字。

  师:说明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把事物的特点准确清晰,明白无误告诉大家。《松鼠》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关于松鼠的哪些知识呢?大家出声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了解松鼠特点

  师:通读课文以后,你们了解了关于松鼠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零星回答了,如很乖巧,很太人喜欢,横渡溪流的时候很会想办法、跑步很轻快,会自己搭窝,很干净等等。

  师:我们交流了这么多,足足有十四个知识点,把零零星星的知识点梳理梳理,归在一起就是一句话,也就是作者开篇就告诉我们的

  生齐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师:乖巧什么意思。

  生:“乖”就是很听话,“巧”就是很聪明。

  师:拆一拆的办法很好。那驯良呢?

  生:“驯”就是性格很温顺,“良”就是很善良。

  师:性格温和,会为人着想。

  三、细致读书,品味松鼠特点

  1、举一------关于“漂亮”

  师:关于“漂亮”在第一段的描写中。

  生:第一段

  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师:怎么就漂亮了呢?

  生:面容很清秀,秀就是漂亮。

  师:有的人就形容老师长的面容清秀。作者把松鼠当作人来写了。(板书:拟人)

  生:眼睛闪闪发光,说明松鼠很漂亮。

  生:帽缨似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生:特别可爱的是美丽的尾巴翘起来,当作被子或者房子。

  师:(板书:比喻) 作者写松鼠的漂亮极有顺序,(边引导,边在课件的松鼠图画上标注描写的顺序)我们再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此段

  2、反三-----关于“驯良”、“乖巧”

  师:驯良是 脾气很好,顺人心意,很善良,乖巧是很可爱,很聪明,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老师不带着你们学习了,请默读第二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们刚才说的这么多特点归到乖巧和善良中去。

  生:(读文) 在树上生活,不接近人的住宅,说明他们很乖的,很驯良的。

  生:(读文)白天基本上不出来活动,只有到了晚上人们都已经睡着了才在树上跳来跳去。一点不打扰人。很乖巧,驯良。

  生:(读文)横渡溪流,相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树皮当船,用尾巴当作帆,太聪明了。

  生(读文)走起路来很轻快,连蹦带跳的,一忽儿跑上去了。真是乖巧。

  生:(读文)会用叫声表达感情,惹恼了,会发出恨恨的叫声,高兴的时候比黄鼠狼的声音还要尖些。

  生:(读文)在冬天蛰伏的时候还十分警觉,只要一触动就醒了。

  生:(读文)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的空心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真聪明。

  生:(读文)搭窝的时候,更感觉聪明了。搭的.窝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和安全。

  生:(读文)松鼠非常干净,它们用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

  四、比较写法,体会喜爱之情

  师:在我们的读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松真是一个---

  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师:同是说明文,我们看介绍“鲸”的时候是这样的

  出示:

  比象更大的动物就是鲸,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他的上腭,四个人围在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举例 数字 打比方 比较 )

  师:写松鼠如果也这样说明: 松鼠体长20—28厘米;尾巴,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腹面白色。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

  生:这样写的话,看不出作者的喜爱之情的。有点死板。

  生:像书上这样写的话,更能体现松鼠的可爱,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你们说的好,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情感不一样,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松鼠》全文都是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在准确表达松鼠特点的基础上,又非常传神,形象,生动。像这样的句子太多了,请再默读课文,找到传神描写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默读后朗读:

  生: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生: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生: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藓苔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师:课堂学习马上就要结束,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篇说明文,一篇用了

  生:打比方 举例子、比较,列数字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明白,

  师:还有一篇呢?

  生: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师:无论怎样写,都要把事物的特点准确表达出来,如果是后者,我们就称为“文艺性说明文”,前面这一课就属于“常识性说明文”。今天的《松鼠》选自于法国布封的《自然史》

  学生自读资料袋内容。

  师:这本书描述详细而科学,文笔又极其优美, 在他的笔下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天鹅则是和平的、开明的君主。期待同学们好好阅读布封的《自然史》。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1、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了“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始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2、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3、“我的发现”列举了存在不同差异的两组句子。意在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试着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4、“读读认认”安排的是一组反义词语,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义词学习新的生字,同时积累反义词语。

  5、“读读背背”安排了古诗佳句,目的是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6、“展示台”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学生分析】

  1、有前面综合性学习作为基础,学生在口语交际时,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踊跃地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

  2、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句子的差异后,要运用这些规律,试着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4、学生要积累几组反义词及优美的诗句。

  5、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全班学生可以共同商讨成果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分组讨论确定。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增样才能把句子写具体。

  4、积累反义词,会认7个生字。

  5、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6、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内交流

  1、交流了解到的情况。

  2、把了解到的情况根据内容整理成几个方面,推举代表,准备在班上汇报。

  三、各小组参加班级交流

  1、各小组代表发言。

  2、随时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发言:与其他组重复的,要一带而过;比其他组详细的要进行补充。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从几个方面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

  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能作写什么呢?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写出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或者几年后家乡情况的变化,或者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学生自主习作之前,可以让他们说说想写些什么,提示学生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者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

  三、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四、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句子,我会有所发现。

  2、我能认识生字。

  3、我能读背诗句。

  一、我的发现

  1、出示两组句子,自读,思考:

  ⑴你发现了什么?

  ⑵你还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⑴说一说读两组句子的发现。

  ⑵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①找一找、画一画学过的课文中的这类句子。

  ②说一说,在课外读物中发现的这类句子。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齐读。

  3、同桌或小组比赛:离开了拼音,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出示生字卡片,说说还在哪里见过它们。

  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熟读诗句。

  2、指名读,注意指导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3、边读边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学生体会到:诗句都是写景色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再读,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意思。

  5、背诵诗句:

  ⑴引导背诵:

  抓住诗句的对子特点,会背诵的更快。

  ⑵练习背诵。

  ⑶男女生合作背。

  6、拓展:

  有兴趣的可以搜集与诗句有关的诗读一读。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⑴小组里进行展示。

  ⑵在全班展示:

  开扩思路:不仅可以展示关于环境的有关资料,如照片、手抄报、建议书、广告、调查报告等,还可以展示自己在做的事和新鲜的想法。

  ⑶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内容

  20xx春期正式使用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21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第五单元课文后没有安排语文园地,全册共安排了7个语文园地)。全册内容共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安排了7次习作,第三组课文后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第五单元的课文后面安排了一次习作例文欣赏,共两篇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识字加油站——拓展识字。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附录部分包括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识字和写字各250个。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学寓言、明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奇妙的大自然,走进想象世界,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寻找大自然的奥秘,走进童话世界。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0xx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8、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写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

  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语文园地的教学。语文园地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指导朗读,不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明确教学要求,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大胆交流,勇于发表观点、见解,全员参与,共同评价并为他们的写作下铺垫。

  (四)习作教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写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本学期计划习作12篇,坚持写日记。

  (五)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1-10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12-27

语文教学设计06-12

语文复习教学设计09-04

语文影子教学设计06-14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7-21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08-31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