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4 14:02: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电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路教学设计

电路教学设计1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器材

  电池两节,小灯泡两个,开关三个,导线若干

  (三)实验过程

  1.课前复习

  首先带领学生对电路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的并联电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老师通过演示进行的串并联电路的实验。

  2.进行实验

  实验电路图

  串联电路实验电路图

  并联电路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器材

  (3)、根据电路图按照顺序连接电路

  (4)、检查所连接的电路

  (5)、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明亮情况

  (6)、记录实验情况

  (7)、整理试验台,把实验器材回归原位

  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按照电路图给的顺序连接

  (2)、为避免连接错误,连接电路时最好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

  (3)、并联电路连接时最好先连好一个完整的支路,再把另一个支路并联到第一个支路上

  (4)、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5)、实验结束时一定不要忘了整理器材

  4.实验小结

  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5.布置作业

  (1)、填写实验手册

  (2)、会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图

  反思:略

电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 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科学探究、讨论和交流、讲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

  怎样使两个小电灯亮起来?

  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应当怎样连接电路?

  2、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电源、两只小灯泡、开关和导线。尝试着连接一下。

  3、将学生连接好的一个串联的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进行演示,讲解。再将学生连接时的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演示、分析。然后请学生总结出什么是串联和并联。

  4、总结: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请同学们再分别用这两种方式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在串联电路中把其中一个小灯泡拧下来再装上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2)、在并联电路中把其中一个小灯泡拧下来再装上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3)、在串联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4)、在并联电路中再并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5)、总结: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相同。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只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彼此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6)、交流和讨论:

  小明房间内的吊灯和壁灯如何连接?开关应该如何连接?

  画出吊灯、壁灯、开关连接的电路图。

  (7)、学生阅读 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彩灯和冰箱灯的工作原理

  思考讨论

  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思考、总结

  进行实验操作,并画出电路图

  学生进行实验

  思考和总结

  学生完成电路图并交流

电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或者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没有变化。

  2、了解什么是电路暗箱,电路暗箱有什么特点。

  3、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箱,让同伴来检测。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电路暗箱,并且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箱,让同伴来检测。

  教学难点

  学会制作和检测电路暗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线、小灯泡、电池、制作电路暗箱的材料、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大家来做一个猜猜乐游戏。

  2、教师把两根导线的一头握在手里,问:同学们,老师握在手心里的导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

  3、学生猜一猜,老师松开手进行验证。

  4、教师引导:我们这样猜的话,只能靠运气,有没有方法判断老师握在手心里的导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

  5、板书课题:

  14、电路暗箱。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在电路中增加电池或灯泡

  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电路,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个简单电路的组成。

  2、假如我们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或者一个小灯泡,那么小灯泡的亮度会不会有变化呢?先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

  预测:

  增加一个电池,小灯泡变亮。

  增加一个电池,小灯泡变暗。

  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变暗。

  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变亮。

  小灯泡的亮度会不会有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3、学生分小组活动,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或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没有变化。

  4、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预设: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变亮,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会变暗。

  活动二:解电路暗箱

  1、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箱,让同伴们来检测。

  2、出示课本43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一下本次解电路暗箱的要求。

  3、如何解电路暗箱?出示课本43页“解暗箱提示”。

  这个电路暗箱有4个触点,分别是A、B、C、D,触点之间可能连接了导线、小灯泡、电池。根据外接灯泡的变化,判断暗箱里两个触点之间的情况。

  解电路暗箱指导。

  4、观察43页电路暗箱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个电路暗箱有几种接法?

  预设:

  A—B

  A—C

  A—D

  B—C

  B—D

  C—D

  B—A

  C—A

  D—A

  C—B

  D—B

  D—C

  5、根据大家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个电路暗箱可能有12种接法,触点之间,可能连接的是导线、小灯泡、电池。如果连接的是导线,外接的小灯泡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暗箱里连接的是小灯泡或者电池,那么外接的小灯泡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预设:

  如果两个触点之间连接的是导线,那么外接的小灯泡亮度不变。

  如果两个触点之间连接的是小灯泡,那么外接的小灯泡亮度变暗。

  如果两个触点之间连接的是电池,那么外接的小灯泡亮度变亮。

  6、下面我们就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几种情况来进行检测,得出结论,填写好课本43页的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验证自己的推测,填写好记录表。

  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检测记录表,说一说本小组的检测结果。

  7、交流讨论:你认为出现这几种检测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8、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电路暗箱进一步了解了电路的特点以及工作的原理。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电路暗箱,并且通过解电路暗箱进一步了解了电路的特点以及工作的原理。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去探索关于电路暗箱的知识和秘密。

  板书设计

  14、电路暗箱

  判断导线的通断

  增加元件对电器的影响

  解电路暗箱

电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1)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6)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指导画电路图:

  (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3)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1)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2)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3)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4)用材料试着组装。

  (5)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1)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3)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电路教学设计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现代公民应当对数字技术有所了解。但是经过课前访谈,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困乏。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类似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事物学习起来困难较大,不能很好地掌握。尽管学生在高一年级学习了计算机基础,了解二进制,但是“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是与学生学习的二进制和普通代数完全不同的运算。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学生探究小组课前调查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的事物在课堂上可视化,降低学生接受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电路图作为工具,并通过实际举例和分析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给学生自主建构的台阶,这样在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现代数字技术。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章恒定电流的最后一节,同时也是为选修3-2传感器的教学做准备,是新增加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时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比较熟练,对逻辑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对逻辑电路尚不清楚,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探究式、归纳式

  教学手段:运用新闻视频、测量汽车电脑板输出波形视频、CoolEdit录音软件、门电路演示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计算机、投影、PPT演示文稿、话筒、视频

  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知道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符号及真值表;

  (3)会用真值表表示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

  (4)会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

  (5)初步了解集成电路。

  能力目标

  (1)查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简单的逻辑电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设计报警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基本逻辑运算

  3.逻辑门电路

  4.提高

  拓展训练:设计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

  演示试验:验证报警功能能否实现

  介绍:集成电路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关于美国全国停播模拟电视信号的新闻)

  【提出问题】

  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

  探究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第一组介绍模拟信号:介绍模拟信号的由来、概念、并利用CoolEdit录音软件现场录制并展示本班同学声音的波形。

  第二组介绍数字信号:介绍数字信号的优点、A/D转换、概念,并展示汽车电脑板输出数字信号波形视频。

  通过课前小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观看信号采集过程和视频,为学生搭建台阶,让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使学生易于掌握概念。

  新课讲解

  【介绍】

  (1)信号从产生、传输到输出的转换过程。(以电视信号为例)

  自然界的物理量-传感器-模拟信号-A/D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或传输-D/A转换器-模拟信号-输出。

  (2)常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波形图。

  (3)数字信号中“0”“1”代表的`一般意义,着重强调他们并不代表大小。

  了解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知道“0”“1”还可以表示物体所处的状态,知道与普通代数的区别。

  澄清模糊认识,对信号传递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学习简单逻辑电路作准备。

  【介绍】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不同的数字产品因为功能和用途不同,所以具体电路差别非常大,但他们都具有几乎相同的功能框图。

  【提出问题】什么是逻辑关系?

  总结:输入(或条件)与输出(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示】电路图1

  提出问题:开关状态与灯的亮暗之间的关系?

  介绍:与逻辑概念及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与逻辑的例子?

  引出:与门电路

  介绍:与门的逻辑符号,引导学生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与普通代数的区别,它是用来处理逻辑关系的,并非加减乘除。

  【展示】电路图2

  介绍:或逻辑并引导学生得出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或逻辑的例子?

  引出:或门电路

  介绍:或门的逻辑符号,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读法,再次提醒学生。

  【展示】电路图3

  介绍:非逻辑及其真值表

  引出:非门电路

  介绍:非门的逻辑符号和逻辑函数表达式。

  展示:与门电路示教板(用白纸将逻辑符号遮盖上,让学生看不见)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列出真值表并分析这是什么门电路?

  了解功能框图,知道数字电路内部基本工作过程和组成。

  回忆生活经验

  分析开关与小灯泡之间的关系,理解新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观察真值表,思考给出与门电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巩固真值表表示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学习三种基本的简单逻辑门电路及其功能和表示方法。

  记录实验现象,练习使用真值表,分析逻辑关系。

  通过功能框图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数字电路有个了解,并通过此教学让学生对为什么学习简单逻辑门电路有个较全面地了解。

  在学习门电路之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它是处理逻辑关系的。

  利用图形作为工具,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与逻辑概念,并为学习与门电路搭建台阶。

  通过举例巩固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举例加深理解巩固概念。

  运用所学能够判断门电路,并亲身感受利用数字电路可以实现逻辑运算功能。

  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假设设计一个表决器,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输入0,投赞成票或弃权输入1,提案通过为1,通不过为0,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与门电路

  在一场举重比赛中,有三名裁判,其中一名主裁判,两名副裁判,当主裁判和至少一名副裁判认为运动员上举合格后,才可发出合格信号。请问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结论:复杂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相互组合实现。

  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借助素材,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到设计出组合逻辑门电路,让学生体会复杂逻辑关系可以由刚刚学习的三种简单逻辑门电路组合实现,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简易路灯控制电路图,R0是光敏电阻,有光线照射时阻值会显著减少,R是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是一个路灯开关控制的继电器,图中未画路灯,请问框内应选用什么门电路?

  【实验设计】请利用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降低)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要求有火情发生时电玲响报警。

  【演示实验】

  利用传感器示教板验证学生设计的电路报警的效果。

  回顾已有知识,在具体电路中综合应用本章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综合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通过讨论设计实验电路图。

  通过具体电路的分析,让学生从前边的宏观分析回归到具体电路,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含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图,并为设计火警报警器作铺垫。

  通过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巩固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报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知识扩展

  介绍: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图

  集成电路的现状

  了解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水平。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思考留疑

  课后分析电路

  通过分析电路了解门电路是如何实现逻辑功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学生意见征集

  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以访谈形式的意见征集

  2)其他教师意见

  本节课作为宣武区高二年级的研究课,在全区进行展示,并收集听课教师的评价意见。

  评价量规:

  1)学生意见征集

  学生总体反映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变得主动,主干知识印象比较深刻、理解到位,对现代数字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其他教师意见

  比较有新意,课堂教学学生活跃、主动,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准确的指导。

电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路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二章的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xx 年版 20xx 年修订)》课程内容必修课程“电路及其应用”主题之下。第十二章《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主要研究的是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闭合电路的规律进而认识自然界的能源,提升保护能源的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1)知识层面。要求理解电功、电功率和电动势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掌握电源电动势与路端电压和内电压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节约能量的必要性。

  (2)能力方面。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理解、解释物理现象;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探究方面。能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理解焦耳定律和电动势的概念及物理意义;能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案。

  本节要学习的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整个高中电学部分最重要的物理规律之一,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延伸和完善,是分析实际电路和复杂电路的基础。教材通过分析闭合电路中的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处理教材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闭合电路中的电势是如何变化的,内外电路的电压有什么规律?这需要通过探究实验和理论推导寻找更多直观的证据来从多个视角寻找规律,并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2. 作为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从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时有什么优势?应该如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观点分析问题的区别,感受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确定为:熟悉而陌生的电池。

  【学习主题】

  主题名称:熟悉而陌生的电池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的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对功能关系和能量概念已经有了一些理解,具有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念。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建立了“场” 的观念,熟悉电路的基本特征,为自由电荷在电路中的运动分析和能量分析做好了准备。但是研究闭合电路的电势问题需要建立恒定电场模型,分析自由电荷在全电路内的运动和静电力做功情况,这对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同时受初中物理中关于电源输出电压不变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闭合电路中路端电压是不变的,没有电动势的概念和对电路全局分析的意识。

  本节课要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逐步将视角从局部电路过渡到全电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能量观点理解闭合电路中电势变化的相关规律,最终发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分析论证、反思评估

  等能力。同时还要紧密联系生活、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掌握电源电动势与路端电压和内电压的关系,并能用做功和能量守恒的观点解释。(A3、B2)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经历“比较-概括-抽象”的思维过程,逐步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物理含义,知道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是标志电源性能的重要参数。(A2、B3)

  通过对比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经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实验验证、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科学探究过程,找寻闭合电路内外电压的规律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3、C2)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讨论,逐步发现问题本质,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过程中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体会研究科学问题时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必要性。(C3、D2)

  (说明:A、B、C、D 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的编码,分别对应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数字 1、2、3、4 对应每个维度的水平层次等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难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

  智慧教育云平台(微云服务器 1 台、教师平板 1 台、学生平板 20 台),PPT 演示文稿。

  教具:

  1 个小灯泡(电压 1.5v),干电池一节,镁片、石墨片、苹果、自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师演示仪,可变内阻化学电池一个,笔记本电脑 1 台,变阻箱一个,DIS 数据采集器,

  DIS 电压传感器(2 个),导线若干,自制非静电力类比演示仪,。

  学具:

  自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探究仪(4 组),可变内阻化学电池4 个,变阻箱(4 个),笔记本电脑(4 台),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循环递进式探究”教学法:设置问题串,通过对比、实验(分组)、建模开展教学。以情景导入,任务驱动,问题嵌入,活动贯穿,促进深度学习,实现教学进阶。

  【教学策略】

  智慧课堂 “云互动”: 基于智慧课堂全程跟踪探究活动,即时推送学习任务,对学生当堂建模、实验探究大数据收集、反思研讨过程在线及时处理反馈,发布个性化的批注讲解,确保探究活动的针对性。

  项目化学习策略:将问题前置,以结果为导向,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连续的、真实的、有挑战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达到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问题:

  户外探险爱好者在户外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一位户外探险爱好者在一次夜间探险的途中迷路了,手机也没电了,他想利用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可是手电筒也没电了,他的身边只有以下几件物品(图 1), 他能点亮小灯泡发出求救信号吗?

  智慧课堂平台互投票功能,收集学生的选择,进行大数据分析。(如图 2)

  (一)初次尝试,发现问题

  任务一:分析情境问题,实验验证猜想

  问题 :水果电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活动①:试一试——尝试利用水果电池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 1.5V)、电池盒、导线、两节新干电池,一节旧干电池,数字电压表。对比演示实验:

  用一节干电池(电动势 1.5V),给小灯泡(额定电压 1.5V)供电。

  将水果和石墨片、镁片制作的水果电池替换干电池,给小灯泡(额定电压 1.5V)供电。先测量开路电压(1.97V)。

  现象:水果电池供电的小灯泡不亮!电池两端的电压从开路时的 1.97V 左右降到了 0!

  评价 1:对水果电池能否让灯泡亮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智慧课堂平台的同屏展示功能:利用智慧云平台的展台功能实现同屏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如图 3)

  问题 :电池两端减少的电压去哪了?

  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意图:以生活情境引入,拉近物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对比演示实验大大出乎学生们的预料,形成了认知冲突,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熟悉而陌生的电池”做好了

  铺垫。学生可能会想到失去的电压留在了内部,使接下来的学习内容顺利地围绕学习需求开展。

  (二)实验探究,寻找线索

  任务二:测量内外电压,寻找变化规律

  活动②:探一探——探索电池内部的奥秘

  仔细观察:

  展示 1:将水果电池和解剖过的干电池展示给学生观察,介绍正负电极和电解质,如图 4。

  发现:电池内部存在电阻——内阻(r) 展示

  2:铅蓄电池,介绍结构。

  演示:用 DIS 数字电压传感器测量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并明确电源正负极。如图 5

  实验:在电源断路的情况下,用电压传感器测量电极与探针之间、探针与探针之间的电势差。(如图 6) 演示实验:在电源断路的情况下,用 DIS 数字电压传感器测量电极与探针之间、探针与探针之间的电势差

  智慧课堂平台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验可视度。(如图 7)

  发现特征:电源内部,电势在电极附近出现两次“跃升”。(如图 8)

  评价 2:能否通过实验得出电源内部电势有两次抬升的结论。

  问题 :如果将电源接入用电器,组成闭合电路,电源内部的电势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用 DIS 电压传感器测两电极 AB 和两探针 ab 之间的电势差(如图 9)。

  智慧课堂平台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验可视度。

  观察现象:外电路 UAB=1.87V ,相较于电路断路时,数值减小。内电路探针之间出现了电势差(φa<φb),Uab=- 0.14V 。

  结论:1. 电路导通时,电源内部有电势的降落,我们称“内电压(U 内)”,外电路电势的降落叫“外电压(U 外)”。

  2. 整个闭合回路电势出现两次抬升,两次降落。抬升的数值和降落的数值总是相等。

  问题 :内外电压 U 外、U 内之和、与电源内部两次电势抬升的数值总会是定值吗?

  活动③:测一测——测量闭合电路内外电压

  分组实验:利用自制学具(如图 10)测量电路的内外电压的数值,并计算两者之和,改变外电路电阻 R,多次测量,寻找规律,将实验相关数据填入表 2。

  智慧课堂平台的同屏提问功能:学生将实验结论拍照提交,老师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共性结论。(如图 11)

  评价 4:分组实验数据是否合理,能否得出内外电压之和与电源内部电势两次抬升的数值总相等的结论。

  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对同一电源,闭合电路内外电压之和与电路内部两次电势的提升值之和相等。

  对同一电源,闭合电路内外电压之和是定值。

  问题 :这个定值到底反映了电源的什么特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化学电池的构造,发现电池的内部电势特点,逐步建立电源内电路的物理模型,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学生经历了观察对比、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加深了对于闭合电路内外电压与电源内部两次电势

  提升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理论分析,发现规律

  任务三:运用守恒思想,理解科学本质

  活动④:想一想——电源如何维持闭合电路有持续的电流

  引导:有一个量总是保持不变,这在物理学上我们常称做“守恒”。能不能从守恒的角度思考。类比演示:如图 12

  思考:流回负极的正电荷是如何回到正极的呢?

  类比:将小球由低处搬运到高处,能继续依靠重力吗?

  得出结论:电源依靠非静电力做功将流回负极的正电荷搬运到正极,维持持续的电流。

  评价 3:能否说出非静电力的作用。

  活动⑤:理一理——从能量观出发理清电路中的守恒关系

  思考: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想一想,闭合回路中静电力做功和非静电力做功的关系是怎样的? 结论:闭合回路中静电力做功等于非静电力做功 W 电=W 非

  活动⑥:推一推——推导电动势和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推理论证:

  由实验数据可得:E=U 外+U 内

  有能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可得:q U 外+ q U 内=W 非

  推导得出:E= W 非/q

  含义:E 就是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移送单位电荷所做的功。即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电动势——非静电力所做功与所移动电荷量之比。符号:E 单位:伏特(V)

  智慧课堂平台的同屏提问功能:学生将实验结论拍照提交,老师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共性结论。(如图 13)

  问题 :水果电池给小灯泡供电时外电压为什么很小? 活动⑦:看一看——再次观察实验数据寻找线索

  观察:再次观察分组实验数据(表 2)

  结合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实验结论 E=U 外+U 内, 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

  (备注: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评价 4:各组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能否推导出电动势的表达式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智慧课堂平台的录制微课功能:现场录制微课推送给学生,供学生课后观看

  问题 :你能解释水果电池为什么不能点亮小灯泡了吗?

  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交流讨论,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经历先交流再观察、再猜想、再推导、再思考,从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发展了科学思维。同时,这样的设计循序渐进,遵从学生认知规律。

  (四)应用规律,解释现象

  任务四:运用欧姆规律,解答情境问题

  活动⑧:说一说——水果电池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原因

  水果电池的内阻 r 太大,导致闭合电路中的电流 I 小,故外电压 U 外小。

  实验验证:利用注射器改变铅蓄电池内阻,观察内电压、外电压以及电流的变化(图 15)。

  智慧课堂平台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验可视度(图 16)。

  评价 5:能否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释水果电池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原因。

  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意图:解释原因,即是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使本节课的情境贯穿始终。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同时增强了实践意识, 深化了物理观念,发展了科学思维。

  【课堂小结】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初次尝试,发现问题

  二、实验探究,寻找线索

  三、理论分析,发现规律

  四、应用规律,解释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来源于生活真实情境,从发现问题到探究原因,再到发现规律,最后解释现象。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充分运用了循环递进式教学方法。学生在一个个递进的情境任务中不断认识科学本质, 寻找到物理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锻炼了关键能力,提升了科学素养。

电路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知道三线插头与三线插座的接线。

  3、能正确使用测电笔

  【学习过程】

  电能由于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控制、清洁、容易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活动1:观察家庭电路的组成情况

  小结:家庭电路主要有 等组成。

  活动2:观察和分析家庭电路连接方式

  小结:家庭电路中干路上的元件有: ;它们接在家庭电路中的先后顺序是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插座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开关与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活动3:活动:观察三线插头与三线插座

  活动4:活动:练习使用测电笔

  1)测电笔组成:金属电极(笔尖)、绝缘外壳、__________、氖管、弹簧、金属电极(笔尾)

  2) 测电笔使用:

  a、使用时,手要接触

  b、使用时,手绝不允许

  c、当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电线时,绝不允许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分再去接触

  【典型例题】

  【例1】小明同学为了更好地学习,搬进了新书房,可新书房缺少了一盏用拉线开关控制的照明灯和一个可插电扇的插座,请在图中,为小明同学设计一个完整的电路.

  【例2】如图2所示为张洁同学演示使用测电笔的几种握笔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b)和(c) B. (a)和(c) C.(a)和(d) D.(b)和(d)

  【例3】小红家的电能表如图所示,她家已接有100W的彩电,700W的电饭锅,PZ220—40的电灯2盏,当这些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电能表中通过的电流是 A;她家还可以接入PZ220—40的电灯 盏。

  【例4】 一家庭电路如下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电灯不亮,但用测电笔测试a点和b点均见氖管发光,电灯不亮的可能的原因是( )

  A.电厂停电 B.供电线路某处火线断路

  C.灯丝断了 D.供电线路某处零线断路

  【例5】

  81805

  一位同学家里的电度表11月初的读是的读数11月未为

  81897

  他家只有同规格电灯3盏,每天使用2.5小时,11月份他家共用了______ 度电,灯泡的功率是______。

  【课堂检测】

  1.在家庭电路中从进户线到用电器之间应有总开关、电能表和熔断器,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

  A.熔断器、电能表、总开关 B.总开关、熔断器、电能表

  C.电能表、总开关、熔断器 D.电能表、熔断器、总开关

  2、 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是_______联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要装在家庭电路的______上,外面的供电线路就接在电能表上,这样才能测出用户全部用电器的_________,电能表上标着的电压值是_________,电流是_________.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多,在家庭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与控制它的开关是并联的,与插座是串联的

  B.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

  C.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是使用的电器总功率过大

  D.增加大功率用电器时,只需换上足够粗的保险丝即可

  4、某班同学在学了有关家庭电路的知识后安装了四盏电灯,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试a、b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则故障可能是 ( )

  A.火线与零线短路 B.a、d之间某处断路

  C.b、c之间某处断路 D.电灯的灯丝断了

  【课后练习】

  2.三孔插座上面有一个插孔是和插头上标有E的导线接通的(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E是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的

  ②电路中E应和室外大地相连

  ③如果和E相连的导线断开,用此插座的洗衣机电动机便不能转动

  ④将测电笔笔尖插入E孔,正常情况下测电笔的氖管会发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图4

  3.小明家买来的洗衣机上用的是三脚插头,由于家中没有三孔插座,于是他把三脚插头

  换成两脚插头插在两孔插座上,洗衣机照拌工作,但这样做在 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4.当电源插头出现如图5所示的`两种情况时,一旦插入插座内,会造成短路的是 [选填“(a)”或“(b)”].

  5.如图6所示,测电笔的氖管发光,表明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的是 .三孔插

  座比两孔插座多的那个孔是跟大地连接的,当电冰箱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把用电部分连人电路外,还把电冰箱的 与大地连接起来.

  6.在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错误的地方打上“×”号.

  BC—65B电冰箱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110W

  工作频率50Hz

  总容量60L

  7.一小型号电冰箱的铭牌如右表所示,根据铭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电压是_______V,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______A,若电冰箱每天正常工作6h,一个月(按30天计)耗电_______kwh,电冰箱与其它用电器如电灯是_______联连接的;电冰箱、电灯、电视机中使用三孔插座的是______。

  8.甲图是一个家庭电路中常用的插座,其中A孔应接________线,B孔应接________线,C孔应接________线.乙图是某同学连接的两个家庭电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9.(09宁波)如图所示是小科家部分线路连接图。当小科用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氖管发光,可知右孔内的电线与进户线中的 线相连接;当闭合开关s,灯L在亮的瞬间熄灭,而室内其它用电器仍正常工作,则灯L处电路 (填“开路”或“短路”)。

  10.电工师傅常用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L0(检验灯泡)取代保险丝来检查新安装的照明电路中每个支路的情况,如图所示。当只闭合S、S1时L0不亮;当只闭合S、S2时,L0和L2都呈暗红色;当只闭合S、S3时,L0正常发光。由此可以判断( )

  A.L1所在的支路短路

  B.L2所在的支路断路

  C.L3所在的支路短路

  D.各支路均完好

电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激趣引入

  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通过观察小彩灯的发光现象及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强烈的求知欲。

  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

  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在黑板上连通电路使灯泡发光后,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5、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6、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1、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利用磁性元件在黑板上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5、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1、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2、能认识常见的元件。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初步练习根据实物图画简单的电路图。

  5、初步练习简单的电路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相互协作的情感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6、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探究串并电路的特点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对各组汇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部分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各组学生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画好电路图。

  4、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

  5、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

  6、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1、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学生自行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按照电路图沿着一定的顺序连接好电路,并进行实验。

  5、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同时也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

  6、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验证。

  1、培养学生善于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体验对所探究问题的合理性进行筛选的过程。并培养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巩固电路图的画法。

  4、再次练习实际电路的接法,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5、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使他们的综合技能得到提高。

  6、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使他们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课堂巩固

  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ABCD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1、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通过观察五彩缤纷的灯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能产生美的感觉,从而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2、再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加强对所学知识巩固。

  小结和练习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2、思考题

  1、学生自我总结。

  2、完成思考题。

电路教学设计10

  1.备教材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本章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规范学生的语言及实验操作,认识各电学器材的作用和规范使用,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渗透和注重培养人文素养。

  本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是开章首篇,充分体现了以上四个特点。家用电器、电源的能量转化和“手电筒”部分,呈现生活真实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电路的基本元件组成及各组成元件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各元件的作用,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渗透。通过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会根据实物画电路图,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教材中“用电器”这部分内容,紧扣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联系生活实际,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讨论家庭生活中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教师在教学中过程演示电动机转动的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有电动机部分用电器的能量转化。从而师生逐步归纳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是本节的难点。教材中“用电器”这部分内容,紧扣电源作用是提供电能,再利用PPT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直流电和交流电。在理解了各元件作用后,初步让学生感觉到设计的喜悦,利用手电筒实物,结构图,感觉电流路径。

  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通路状态,学生根据活动成果很容易辨别。断路状态,开关断开,学生也很容易辨别,此处直接放给学生。断路状态中,电路可能是某处接触不良,导致断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疑惑,带着问题去找简单故障,同时引导学生初步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短路状态的教学分两部分,一是认识短路的危害,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短路故障,让学生用手去摸,切身感受短路会引起电源和导线发热,同时教师演示家庭电路中出现短路很容易引起火灾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电路绝不允许接成短路。二是会辨别短路,电源短路部分学生较容易辨别,用电器被短路部分,教师请学生演示实验,通过现象分析原因,更加形象直观。同时,学以致用,利用书本WWW题型,师生根据电流路径共同辨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实物图设计电路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设计同学尝试设计手电筒的电路图,师生共同体验美感过程,小结电路图设计的几点要求;再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电动机模型,完成电路设计。

  教材以“电路各元件作用”和“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系列问题为载体,学生不但可以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也能够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而且可以促使其美好情感和价值观的进一步提升。本节课程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它是电学的开首片,体验探究电学的过程,培养情感态度是引领学生学习电学的关键一课。是学生学好电学的基础,是学习“电路设计”“电路的连接方式”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所以本节在物理教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和突出的。

  2.备学生

  (1)生活经验。虽然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没有学习过电学,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充分给与体验的的机会与时间,初尝探究的喜悦。

  (2)知识与能力储备。用电器和电源的能量转化,学生在学习了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学生举例的同时,教师注意给予适当的引导。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部分,教师仅需引导学生规范语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短路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感知,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短路的,怎样的电路才能称之为短路,学生并不太清晰,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让学生感觉短路带来的危害,因此,电学中绝对不允许连接短路。

  3.备教师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特点,扬长避短。一方面,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储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掘他们的生活经验储备,充分发挥其知识与能力储备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层探究,把握好课堂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用多种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克服学生的认知障碍;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动力操作和视频分析等组合,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电流形成的难度。

  4.备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确定以下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源是能持续供电的装置,了解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初步认识家用电器。通过实例,知道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通过实验认识电路,知道通路、断路和短路,了解短路的危害。

  2.过程和方法:

  会分析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能量转化。

  通过观察和联系实际来认识常用的各种电池和用电器

  通过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观察手电筒,体会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与讨论,了解家用电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乐于动脑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增强节约用电的意识。

  总之,希望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执教者本身尽可能多的认识,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功能,促进、引导、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发现,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促使培养学习电学的兴趣。

电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上的一节常规课,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动手操作性强,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对知识综合应用。在本课设计中我始终围绕科学课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来展开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的知识,回顾旧知和生活实际,并不是枯燥空洞的去说,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点亮一个小灯泡。在课堂上充分鼓励敢于尝试的同学,对于学生在点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其他的孩子去发现,去指正。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先来认识一些电器元件,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它们的科学名字。你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再一次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而对这样的组装,他们可能很早就已经玩过类似的游戏。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因此,小灯泡很快被学生点亮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接着,我又会提出一个问题。“分析我们的连接,你能说说干电池的电流是怎么走动的吗?”这下可难住了一部学生。她们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少部分对电学感兴趣的学生可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但说不完整。在他们的思考问答下,更多的学生会加入思考的行列。此时,我将孩子们零散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全盘托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开关来控制灯泡。而这个连接却没有开关。我们能不能加一个小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熄呢?加入开关,重新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又很快的完成了组装。现在,请你把我们的连接用实物图画下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学生们花了几分钟才画好实物电路图。要画得像容易吗?感觉怎么样?要是简化一下就好了!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此时,可以充分让学生们想想简便的方法,她们给了我很多好的意见。我也给同学们一种方法,学习画简单的电器元件符号,用符号再一次画简单电路图。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对灯泡内部的结构不了解,对看不见的电流就更不清楚了,而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开启学生智慧的思维。因此,我这课的设计,先点亮小灯泡,认识电流的存在,小灯泡只有在回路电路中才能亮,一旦断开就会熄灭。然后,逐渐的增加电器元件,我们不可能始终用手握著让小灯泡亮,电器元件就可以让我们的手解放出来。这就构成了一个电路连接。学习画简单电路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知电路连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电路的布置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电路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电流和电路知识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本节内容包括电路的构成、三种基本的电路、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电路图,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对电路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些认识可能是粗浅的。但对于电路的状态,学生的分辨不清,但又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发生短路的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演示,用事实说话,突破教学的难点。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路图,学生画图时往往缺少规范性,所以教学时做好示范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要分配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规范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画电路图的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4、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短路及其危害

  【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

  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

  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电路

  观察前面电铃的连接图(投影显示)

  提问: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条件?

  学生: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2)电路闭合为通路。

  你能否以同样的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呢?

  [分组实验]连接单灯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

  学生经过猜想、分析、讨论,分析各种可能原因,会对开路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电路中的某处断开了,电路就没有了电流,用电器也就无法工作。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合上开关,小灯泡亮了,电路中又有了电流。要想让用电器正常工作,电路中必须有持续的电流,也就是电路必须是处处接通的。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分析:闭合开关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小灯泡流向电源的负极。

  小结: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讨论: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教师: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开路现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故意用断丝灯炮)、开关、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讨论: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演示]把小灯泡从灯座上取下,灯泡尾部的金属触点直接接触干电池的两极,用导线把灯泡螺丝套和电池的负极相连,灯泡不两,说明灯丝断了。

  演示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

  演示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不仅如此,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3、电路图

  如何把演示板上的电路连接情况反映出来呢?用画实线代替导线,画出课本实物的连接图,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如果都用实物连接图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是费时、费力的,其连接情况也不易识别。

  下面我们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元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电池、开关、灯泡、电铃、电动机等元件的符号,要求同学跟着一起画。

  教师示范门铃电路的电路图画法。仔细观察不妥电路图,归结电路图作图规则。

  再要求学生把课本的实物连接图画成电路图,及时反馈,同时指出同学画图当中出现的错误。

  小结: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电路图不仅画起来比实物图方便,而且看起来也方便,所有复杂的用电器的电路都有电路图。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电路图,辨认通路、开路和短路,还要学会根据电路图来实际连接电路。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板书设计】

  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电路的三种连接方式:短路、通路、开路

  3、电路符号

电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开关可以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知道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合作、勇于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开关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2.体验包括设计、制作、改进在内的技术与工程活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选择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开关,并用它控制电路中电器的工作状态。

  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更加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软木块(橡皮)、图钉、回形针、小灯泡、小灯座、小开关、电池盒、电池、导线、红灯和绿灯。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36插卡式门锁图片。)门锁内的开关可以控制门的打开和关闭,类似的装置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能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电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元件控制着电流的通和断,这个元件就是开关。

  2.提问: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简易电路中,小开关是如何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的?(预设:通过控制电流的通与断。)

  3.揭题:那么电路中的开关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电路中的开关。(板书:电路中的开关)

  【设计意图】利用开关控制电流的通与断是学生认识电路的.重要内容,通过思考开关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来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小开关

  1.提问:(教学提示: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开关。)这个开关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预设:黄色的支架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银白色的簧片和弹簧夹是金属制成的,支架和弹簧夹连接部分的螺丝钉是铜制成的,红色按键是塑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预设:塑料是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通过;金属(包括铜)是导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2.布置任务:开关的制作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这种结构特点使开关具备控制电流通和断的功能。接下来我们就把小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它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教学提示:给每组分发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和小灯座。)

  3.小结:按下开关按键,开关的两个金属触点相触,电路接通,用电器工作;松开按键,开关的两个金属触点分离,电路断开,用电器不工作。

  探索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开关

  1.过渡:开关有控制电流通与断的作用,那么,不同用电器的开关都一样吗?(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37电磁炉、电风扇和电灯的图片。)

  2.提问:大家会使用这三种用电器吗?它们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预设:用手指轻轻触摸电磁炉的开关就可以打开或关闭电磁炉;旋转电风扇上的旋钮开关就可以启动或关闭电风扇;按压电灯开关两端,就能打开或关闭电灯。)

  3.讲解:不同用电器有不同类型的开关,图片中电磁炉的开关是触摸式的,电风扇的开关是旋钮式的,电灯的开关是按压式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开关的工作方式。(教学提示:出示“常见的开关”资料。)

  4.小结:除了生活中常见的按压式开关、触摸式开关和旋钮式开关,还有很多在特殊电路中使用的开关,如空气开关、遥控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等。(教学提示:出示对应开关图片。)

  探索三:做个回形针开关

  1.过渡:认识了那么多种开关,接下来,我们来尝试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小开关。

  2.活动:给每个小组分发1块小木板、1枚回形针和2枚图钉,指导学生按照教材P37图文步骤制作回形针开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小开关,指导学生将观察点从开关本身转移到简易电路中去。通过介绍多种开关,拓展学生对开关种类和样式的认识,激发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更多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的。最后指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回形针开关,并完成一个包含开关在内的简易电路的连接,这实际上是学生对电路概念和电路通与断原理的立体呈现。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学会了制作简易小开关,我们就能控制一个简易电路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开关常常能控制几个电路,例如红绿灯电路。(教学提示:出示红绿灯图片。)

  2.提问:大家猜测一下,红绿灯电路中的开关是怎么控制红灯和绿灯的亮与灭的呢?(预设:红绿灯电路中有两个开关,分别控制红灯和绿灯的亮与灭;红绿灯电路中只有一个开关,当开关转到一个位置时,接通红灯,转到另一个位置时,接通绿灯。)

  3.布置任务:我们来尝试制作用一个开关控制红绿灯的模型电路吧!(教学提示: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材料,并出示制作步骤,指导学生分工完成制作。)

  4.拓展: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再亮起一盏黄灯,应该怎么办?请大家课后自行设计。完成设计的同学可以找老师领取材料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学生熟悉的红绿灯模型,帮助学生应用学到的电路概念和导体、绝缘体知识,体验科技制作和工程实践的魅力,感受科学技术应用与创造对生活的帮助。

  教学反思

  开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和使用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关注过开关的原理,更不会知道如何制作开关。所以,本课先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断的。学生在多次按动开关和观察小灯泡的亮与灭的过程中,会对开关的工作方式产生一定的认识。再介绍各种类型的开关,拓展学生对开关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小开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作用的理解。拓展活动有一定困难,教师需巡回指导或在制作前播放演示视频。

电路教学设计14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说明与建议

  想想做做

  本节可以直接通过想想做做引入新课。

  课本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灯泡和玩具电风扇等,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动玩具中都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连接,可以控制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会很强烈。

  这节课应该在实验室上,两人一套实验器材。

  学生开始实验前,务必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钟!

  实验警钟!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目前不必深入说明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的原因,只需简要说明其危害,并要严格遵守。

  电流和电路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在学生完成三次闭合电路的连接后,启发学生思考三次电路的共同特征。

  学生会发现,导线将电池、开关、灯泡(或电动机、音乐门铃)逐次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会亮。他会说这是由于电池中的"电"有了可以流淌的路径。教师在这里要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仅仅限于实物的连接;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在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时,为了方便,往往是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电路图便是其中的一例。也可以说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课本中的几个常用元件及其符号不必在此让学生多练,认识就行,可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使用来逐渐掌握。

  想想议议

  作为电路知识的巩固,教材设置了栏目中的问题。让学生检查有错误的电路,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路不闭合就不会有电流。课本图5。1—4的错误在于电池没有接在闭合的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电源和用电器关于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按《标准》的要求是从能量的角度讲的,即"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这里,深层次的含义是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如,灯泡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小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动能;音乐门铃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只是由于学生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还很粗浅,这里没有强调"转化",但教学中可以讲"转化"。

  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电池消耗"的实验,让学生从电池的消耗来体会能量的相互转化。

  由一节电池、小电动机、开关组成电路,观察小电动机的转速随着时间逐渐变慢。这可以说明电池中的电能减少了,而这部分电能正是提供给了小电动机,维持了它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电极的极化使得电池内阻增加,从而输出电压降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输出电压还能有所提高。不过,从根本上讲,这也确实可以看做电池容量减小的表现,所以以上的解释也不错。不过教师应该注意,这里不要说得过多,否则可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导体和绝缘体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将各种物体(硬币、金属的剪子、塑料尺、橡皮……)连接到小灯泡的电路中,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物体是容易导电还是不容易导电。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这种差别,知道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初中阶段,学生在了解这一特性之后,必然会产生了解其原因的愿望。课本只是直接说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所以能够导电;食盐水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所以也是导体。

  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这段内容具体化,用较形象的板画(如图5—1)或动画类的计算机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电流的方向

  教材中没有以"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这种方式给出电流方向的定义,而是回避了实际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初中学生在"电流和电路"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这样处理,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由电子的实际运动方式跟我们头脑中"定向运动"这种经典模式其实也是相差很远的。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其方向就是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这里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最好不要简单地说电流沿着"正极到负极"的方向,因为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到正极的。也不必让学生区分电源"内部"和"外部",在谈到方向时只要不把"用电器"一词忘掉就不会错了。

  教材中提到发光二极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种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生活中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实例很多,电视机和收录机上的指示灯、城市街道上的红绿灯、火车站上的布告牌、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都有用到发光二极管的。教师在这里结合当地的实际多做些介绍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小玩具、小仪器的兴趣。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此题的目的是进行"根据电路图连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这种训练对于学好电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增加一些这样的练习,要不怕简单、不怕重复、不厌其烦。

  不仅要在纸面上"根据电路图连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还一定要在实验室进行多次这样的练习。要多练。在成年人看来,连小灯泡跟连小电机、连音乐门铃好像是一回事,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对于知识,一般说来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只作课本上的练习远远不够,要在实验室里多动手练。

  2、这是一个设计题,比较简单,连成一个闭合电路就行了。可以和第1题结合,在实验室里进行训练。

  3、这是一个设计制作型练习。首先要能够区分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不过,不要把二极管的正极、负极这两个名词告诉学生,学生会把它们和电源的正负极混淆。只说让学生判断,他们手中的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哪条接线流入,不允许从哪条接线流入,就行了。

  有的发光二极管需两节电池串联起来才能发光,使用时要注意给学生配备合适的电池组。

电路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其它物理概念(如电阻、电功)的基础,是掌握电学中的物理规律(如欧姆定律等)、认识电学中的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知识;本节课的学生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实验中关于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基本根据。可见,本节在整个电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规范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四、教学资源

  本节课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每组的.器材有: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2.5V和3.8V小灯泡各一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桔子1个、铜片、锌片(铝片)各一片。

  教师演示用的器材: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实物投影及配套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本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把问题具体化,由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再通过交流与合作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进行梳理反思,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知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不同规格)的电路连接方式有多少种?请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若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发光亮度一样吗?

  师闭合开关和同学们一起观察灯的发光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灯的发光情况会不一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灯泡的亮度不同可能与电压有关,引出本节实验要探究的

  问题:串联、并联电路电压会有什么关系?

  引入科学探究的七步骤。

  学生回顾电路相关知识,复习串、并联电路特点,将电路图画在练习本上。

  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思考会想到可能是电压不同的缘故。

  复习巩固科学探究过程

  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可能电压有关,进而引入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注重物理过程的理解

  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请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鼓励并肯定学生的猜想。

  3.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讨论,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然后再画出实验电路图。

  实验时要测出哪些数据?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

  4.进行实验

  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根据本实验的要求引导学生设计表格。

  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将实物连接投影在屏幕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5.分析与论证

  请几个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起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表扬学生总结出的结论。

  6.评估与交流

  师:能否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为什么?

  师:你打算如何再测?

  师:除了多测几组数据,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改变实验条件(更换灯泡、电源)再进行测量。

  猜想1:各部分的电压可能是相等的。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猜想2:灯泡亮的地方电压大,灯泡暗的地方电压就小。

  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猜想3: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因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猜想4……

  采用小组式教学。学生讨论,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请一位学生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如图1所示)

  学生想好后回答:可以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AB两点、BC两点、AC两点,测量电压值。正确叙述电压表使用方法。

  学生参考课本实验记录表格

  生答: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检查好电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做实验,将记录的实验数据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

  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

  (1)总电压大于部分电路电压。

  (2)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约等于总电压。

  (3)部分电路电压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4)亮的灯泡电压大,较暗的灯泡电压小。

  生:不能。数据太少了。

  生:多次测量。

  学生改变实验条件(更换电源,灯泡),进行实验。

  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表达式:U=U1+U2。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猜想应当是有根据的。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

  教师的示范操作很重要,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的能力。

  提醒学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原始数据,不要凑“数据”。

  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以小组为单位,资源共享,进行第二次测量。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

  通过刚刚的实验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同学们现在来猜猜并联电路电压有什么样规律?

  2.设计并进行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呢?电压表要测出哪些数据?

  下面同学们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研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将实物连接投影在屏幕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3.分析与论证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想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说明实验时测出AB两点、CD两点、EF两点的电压。

  学生们设计表格、连接实物、动手实验。

  实验完毕归整器材。

  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表达式为:U=U1+U2

  培养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

  教师可以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

  拓展提升

  (1)让学生们总结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2)两灯电压相等时,两灯一定是并联吗?

  (3)利用电压表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教师介绍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学生总结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能马上想出答案并起来交流。

  学生会为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兴奋不已,开心地测量水果电池电压。

  应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的知识点。

  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练习

  (1)小结。

  (2)练习电压表的读数。

  (3)利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计算电压值。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本节课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等等。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电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12-25

电路教学设计15篇01-06

小学科学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12-14

电路教学反思12-01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06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06

电路教学反思(15篇)12-30

电路教学反思15篇12-03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