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1、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书写羽、翠两字。
3、学生反复诵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音频、翠鸟捕鱼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和妈妈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听朗读,思考问题:
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这是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补充翠鸟的相关知识。
再次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4、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鱼)
5、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动作敏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
7、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更加具体的理解翠鸟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指导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六、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羽、翠”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请写一个有关翠鸟的谜语,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
2、留心观察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鸟,抓住它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中的一个方面,用一两段文字描述下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识字写字,积累规范的语言,培养语感永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有情有趣之中达成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逐层深入中走近大禹,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整个设计从字到词再到句直至文,学生在认、读、说、看、思、议等学习活动中习得语言,培养情趣,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伟、雄、治、洪、害、姓、理”等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没、倒”,理解相关词语,如“洪水”“无家可归”等。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感悟洪水的凶猛,走进故事背景,初步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用心品读、积累语言,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和规范口头语言。 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感悟洪水的凶猛,体会老百姓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在识记练说中走近大禹。
(一)出示音节,同音字交流引出“禹”:
1、字卡出示音节“yǔ”,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读着这个音节,你想到了哪些汉字呢?(学生自由说)
3、确实,我们中国的汉字奇妙无穷!同样一个读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像yǔ,可以是自然气象的“雨水的雨”,可以是动物身上的“羽毛的羽”,可以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的宇”。 而这个“禹”(板贴)又是指的——一(学生答)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为重的低年级,同音字学习是一大难点。导入环节运用“看拼音想汉字”引出课文主人公“禹”,既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掌握yǔ这个读音的相关同音字,积累词汇,同时还能使学生辨析判断能力得到增强,引出课文也显得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一句话介绍初识“禹”
1、禹是谁呢?经过预习,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禹吗?(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和“很久很久以前”。 (预设: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则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指名读准词语,要求学生了解:在名字前加上“大”其实是人们对禹的一种尊称。并相机在“禹”前板书“大”。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治理了洪水,则相机出示词卡“治理洪水”。指名读准字音,尤其注意三个生字“治、理、洪”的读音,并齐读。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的生活年代,则相机出示词卡“很久很久以前”,指名读准。相机了解这里的“很久很久”指的是4000多年前,并指导读好这个短语,读出年代的久远,可和“很久以前”作比较。
2、现在,你会用上这三个词介绍大禹吗?学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渗透规范的句式训练:可以把名字放在前面,比如禹是——;还可以把名字放在后面,比如,什么时候,有一个怎样的人,名叫——)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板书——治水。 相机教学生字: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相机板贴关键词组“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很久很久以前”,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准读懂并读好,一方面又能通过检查预习和鼓励变换语序,引导学生懂得运用这些词语规范地介绍禹,进行浅层次地句式训练,从而做到触类旁通。】
二、在思考质疑中了解故事。
1、齐读课题。读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为什么治?怎么治?结果怎样?)
教师指着板书小结:这是一篇故事性的课文,这样的课文一般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2、带着自己的思考再读一读课题。齐读。追问: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洪水)
3、教学生字“洪”:齐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在情境交流中认识洪水
1、联系字义,理解“洪水”:在文中,“洪”是“大”的意思,那么洪水就是指——(很大很大的水)。
2、视频引入,认识“洪水”:洪水大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洪水视频)
2、交流发言,感受“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指导朗读,感悟“洪水”:像这样水势大而凶猛又对人类有灾害的洪水我们称为——“滔滔的洪水”(出示板贴)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读出洪水的大,洪水的猛)
4、小结过渡,引出文本:是啊,这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传说,在4000多年以前,也就是禹生活的时代,就发生过这样的大洪灾。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这次洪水灾害的。
【设计意图:理解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是本课时的难点,对洪水危害的认识越清晰,大禹的形象就越高大。学生也许会在课文的叙述中找到描写洪水的语言,但是他们感受不到洪水的凶猛。通过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带来的冲击,以及师生彼此的交流碰撞,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洪水泛滥的灾害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在滔滔的洪水声中,学生也更容易朗读出洪水的来势汹汹】
四、在文本语言中感悟洪灾
●教学第一自然段,屏显第一自然段文字
1、读通文本,纠正字音。
(1)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多字。
(2)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倒”和“没”,后鼻音“姓”。
2、读懂文本,感受洪灾。
(1)这里的洪水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呢?指名说。 交流并出示词卡: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2)教师引读:你看,这滔滔的洪水一路咆哮而来,淹没了( ),农田被( ),冲倒了( ),房屋被( ),真是太——可怕了。
(3)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评价侧重于读出洪水的可怕) (4)理解“无家可归”
大水淹没了农田,就是说——(人们没有粮食吃) 大水冲倒了房屋,这又是说——(没地方住) 人们没有家住,这就叫——无家可归。
指导朗读——无家可归(指名读,齐读。读出可怜、悲惨的语气)
3、读好文本,升华情感。 一读:可怕的洪水,令人们的生活痛苦不堪,就是因为——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二读:这样可怕的`洪水,来了一次又一次,看,它又来了——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洪水退了,老百姓刚开始种上庄稼,准备重建家园时,它却再次咆哮而来——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过渡:面对洪水带来的深重灾难,老百姓多么渴望有一位大英雄拯救他们啊,这时,谁出现了?他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变换次序引读“淹没农田”和“冲倒房屋”,旨在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感知动宾搭配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到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进一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最后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洪灾的危害震撼人心,大禹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跃跃欲试中走进了文本。】
四、在图文趣读中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漏字。 (2)指名分自然段读,相机出示重点词语正音(2—4自然段)。
【设计意图:扎实过好字词关,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读重点词语来检出预习效果,又借分自然段朗读感知课文大意,达到以课文为依托赋予词语生命活力的目的。】
2、图文联系,明内容。
(1)观察课文的四幅插图,思考分别对应的是哪一自然段。(以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
(2)指名回答,并能结合文字内容简单说说图意。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篇课文有四幅插图,正好和四个自然段相对应。让学生凭借插图找文本,这种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结合文字解说图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训练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进一步发展。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理解文本内容而服务,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四、在观察比较中练写生字
1、出示要学的生字:治 洪 害 姓 指名读一读并找朋友(扩词)
2、记住字形。
3、学写字:先出示 “治 洪 姓 ”,仔细观察字形,发现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 观察“害”,说说怎么把它写漂亮。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难写的笔画。
5、学生读帖,自己书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时,摒弃了对每个字字形结构的繁琐分析,采用观察比较三个结构相同的生字,来掌握这一类左窄右宽的生字在书写中的重点和难点,省时高效。在示范指导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帖,训练学生自己学写字的能力,有效地落实了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桥》。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洪水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让我们在走近一座桥,一起去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桥》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作好情感上的铺垫,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从而直观地理解题目。)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7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出示要求。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写了几副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随文指导“祭奠”两个字,那现在请同学们把小标题串连在一起,再去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答)这也是我们平时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3、(幻灯片出示)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一读?
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组,你们发现上面这一组是描写————,下面这组是描写————。请同学们在上面一组的每个词语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去读一读,读完思考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4、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哄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5、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观看一段视频,告诉老师看完后你的感受。
播放视频
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文中,再去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文本,把握文章结构。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走进老汉,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生读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在这危机的一刻,老汉出现了,他是怎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呢?
2、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如果让你在站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
3、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一读这两段话。
4、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朗读。
5、面对惊慌失措的村名,老汉却像座山一样的站着,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板书)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板书)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
6、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导学生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
四、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3、从老汉的“揪”和“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后两种动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背后的真相
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这用力一推,表达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他儿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父亲远去了,儿子也远去了,只留下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可是英雄的光辉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请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7、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小结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桥”为题?而你又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呼应,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己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一定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 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大量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 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读了一些书,认识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这就是日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领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自己读准字音。
3、认记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2)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检查,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齐读课文。
3、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并在日记本上写出日记的格式。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板书: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板书: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五、拓展训练。
说说你今天想写什么?今天回家就写出来吧!念给爸爸妈妈听听。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发、硎(xíng)、澌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少年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少年和祖国的关系
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字词积累: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就:靠近。
乎:句中相当于“于”。
2.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明确:共五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
木直中绳??使之然也。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三)齐读一二段,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探讨第四段:大家齐读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知识点积累:
焉:兼词,“于之、于此”。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或方法。
蚓无爪牙之利: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三)、发散思维:
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
(四)、课内拓展练习: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1)涅:黑泥。(2)滫:污水
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甲文: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
乙文:环境对人的影响丙文: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颜色多、形态多且变化快的特点。
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所以课堂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读为主,边读边想象,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火烧云的特点,并借助这些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激发他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
火烧云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的特点。
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小黑板出示自学小检测,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1、自学小检测:
(1)查阅资料介绍火烧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火烧云的?
2、指名反馈。
3、按照火烧云上来前——上来时——下去了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掌握学习方法。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顺序找出作者在描写霞光照在大地上的景象时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
3、交流、反馈:(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老头儿、小白猪)
4、这些景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红红的、红的、金的、紫檀色的、金)
5、讨论:为什么在霞光的照射下,各种事物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呢?
6、指名反馈。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黑板出示合作学习提示,引导学生按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2—6自然段。
1、自主合作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述火烧云的?
(2)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4、反馈:
(1)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两方面描述了火烧云。
(2)火烧云颜色的特点是颜色多、变化快,从“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和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多。从“极多、一会儿”可以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3)模仿表示颜色的词说词语。ABB式;
水果名称+水果颜色;半()半()。
(4)用一个词概括火烧云的颜色特点。(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5)指名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句子的练习。
(6)指导朗读描述火烧云颜色的语句。
(7)火烧云形态的特点是形态多、变化快。“马、狗、狮子”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之多,“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准确地说明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8)读一读描述火烧云形态的语句,交流作者动静相结合描述火烧云形态的方法。
(9)用一个词概括火烧云的形态特征。(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形态万千······)
(10)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11)指导朗读。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自由读,思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2)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火烧云变化多而且快的特点的?
2、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七、总结全文。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素材,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孩子们,要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把你观察到的云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五上来前上来时下去了千
彩霞光颜色、形状一会儿姿
缤(多、变化快)百
纷态
教学反思:
《《火烧云》》全文都围绕着火烧云的“变”来写的,作者淋漓尽致地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瑰丽及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和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了落实“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关注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成功。
2、我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出发,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体体验出发,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开放的心理,学习和思维空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把课堂还给学生。
3、逐步提升组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培养团队精神。在课堂上要求在组内先组员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针对出现的错误互帮互助,进行第二次学习,达到共享知识点、寻找问题突破点、巧搭知识的衔接点。
因为我也只是“六步教学法”的探路者,所以对学生老是不放心,以至于课堂还有些“满”,留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初识高傲
师;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升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继续按照主题单元进行编排,共编排了八个单元,八个主题,分别是:“热爱花鸟”、“我爱阅读”、“民间故事”、“热爱祖国”、“学习说明文”、“父母之爱”、“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书山有路勤为径”。全册共安排课文26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6篇。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字词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分析理解一些浅显的文章,会运用通顺的语句进行语言表达。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弱,书写、阅读,表达等当面比较欠缺,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生字认识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方法,会根据需要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读书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运用灵活地教学方法和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3、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各种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学用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请大家由近及远观察。(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一天傍他来到黄河岸边,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知道这个楼的名字与什么有关吗?通过“鸟字边”和“隹字旁”知道与鸟类有关。课件出示鹳雀及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和讲故事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借助拼音,朗读古诗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并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幼儿园就已经背过。)
3、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春江花月夜》,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明白道理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四、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领悟古诗,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歌诗中华文化的瑰宝。鹳雀楼就是因为有了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而名扬千古。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名楼有四座。(出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的图片)讲述他们相应的地理位置及作品作者。(配乐)
六、作业布置
1、周末登上曲靖的靖宁宝塔,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生活实践中感受诗人情怀)
2、课外读王之涣另一首诗《凉州词》。
3、给《登鹳雀楼》配上一幅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2-20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06-0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30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24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集锦07-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08-05
语文的教学设计11-1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11-3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11-25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模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