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3 08:21: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时:3课时(预习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习指导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习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

  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

  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②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③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d=2r。

  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习第4题,画在练习本上,同桌互相检查。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画的?

  谈话: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就是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初步体会通过观察事物获得猜想,通过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

  圆规、直尺、小球、圆形纸片、磁铁、双面胶。

  学具:

  圆形物体、白纸、水彩笔、直尺、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

  (1)自然界中的圆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圆。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你知道吗?自然现象中也有很多圆,你们看这是光环,这是水纹,这是向日葵。这些都很美。

  (2)生活中的圆。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圆形的钟面。)

  (圆形的光盘。)

  (圆形的瓶盖、圆形的茶叶桶盖等)

  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篮球不是圆,它是球,不过它的切面是圆形的。) 车轮是圆的。这是车轴,这是钢丝。(电脑演示)

  小结:似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物体做成圆的是为了美观,而有的做成圆的,就有一定的道理,象这种自行车的车轮就一定要做成圆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用自行车车轮为对象来研究、探索圆的特征。

  二、探索圆的特征。

  1、画车轮简图。

  (1)抽象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车轮进行简化。(电脑演示抽象化处理)

  (2)画图。

  这是一个车轮简图,你能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简图吗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桌面上的一些工具或物体(圆形物体、圆规、水彩笔和尺),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的简图。(展示4-6个。)

  你是怎么画车轮上的圆的呢?

  (依靠圆形物体画圆)

  (直接用手画圆)

  (用圆规画圆)

  (3)介绍圆规画圆。

  圆规是我们常用的画圆工具,用它来画圆,比较正确和方便。那我们先来认识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另一脚可装铅笔尖。怎样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呢?

  (1)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长度。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如果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大一点,那画出来的圆就(大),那这样画出来的圆就(小)。

  你会了吗?请你拿出另外一张纸,用圆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

  2、原型启发,进行猜想。

  (1)观察、比较。

  同学们画出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车轮简图,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些什么共同点?你能根据这些共同点,猜想一下: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呢?

  请把你的猜想和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汇报。

  你有哪些猜想呢?

  (圆形物体可以滚动,没有角)

  (圆都有一个中心)

  (圆的中心到圆的边缘的距离相等)

  (3)小结:

  刚才我们猜想圆可能有这样一些特征,但这只是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思考和验证啊。

  3、验证

  (1)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

  你感觉圆会有中心吗?

  会有有几个中心呢?

  会有两个中心吗?

  圆的中心在哪儿呢?

  你能准确地找到这个圆形纸片的中心吗?

  请大家拿出事先剪好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

  找到了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用尺量的。)

  (用圆规找的。)

  (用对折的方法找的。)的确,把这个圆反复对折几次,获得了一些折痕,这些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

  圆中心的这一点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也叫做圆心,用小写字母o表示。(圆的中心改成圆心)。

  (3)下面我们来验证第二个猜想。(圆的中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 因为圆的中心叫圆心,所以这个猜想也可以说成圆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

  这里的曲线上我们给它个名称叫圆上。(改成圆上)

  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

  这点在圆上吗?(在圆上);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外);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内);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圆上到底有多少个点?(无数个)。

  那我们要验证这个猜想,不就是要验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吗?(板书加任意一点)

  真的都相等吗?

  你能验证吗?(请同学拿出刚才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巡视(你是用量的办法,那你多量几条,增强点信心,把每条的长度记下来。)

  学生介绍验证的方法。

  量的方法;

  折的方法。

  你折了几次?

  折了4次,现在有八条线段等相等了,那我再折一次呢?(16条)再折一次呢?(32条)我再折一次,再折一次,再折一次,折无数次呢?(无数条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相等了)这样,我们就能确定这个猜想是对的了。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试验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这样我们通过对车轮这个具体事物的仔细观察,获得一些猜想,再通过验证,从而证实圆确实有这些特征(板书:验证),得出了结论,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要仔细地体会掌握。

  4、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进一步感受一下圆的特征。

  (1)线上的小球转动。

  我这儿有一个小球,系在一根线上,如果我捏住线的一端进行转动,假设手的位置不动,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

  我们用电脑模拟。

  (2)橡皮筋上的小球转动。

  我这儿还有一个同样的小球,系在一根橡皮筋上,同样来转动,看看这时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

  我们用电脑模拟一下;

  小球划出的是什么图形?

  (电脑演示)是圆吗?

  为什么第一小球划出的`是圆,第二个小球划出的就不是圆呢?

  (因为第一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始终保持不变的,所以划出的是圆。而第二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在变化的,所以小球划出就的不是圆。)

  小结:通过这个小球游戏,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在一个圆中,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距离在变化,那小球划出的就不是一个圆。

  5、认识半径、直径。

  刚才我们认识了圆的特征,那数学家又是用哪些概念来描述圆的呢?请同学拿出教材,自学书本p116页到117页。看书的时候,你可以把重要的概念划一划、圈一圈、书后的问题可以试着想一想,答一答,有不懂的还可以问一问。

  有哪些概念啊?

  什么是半径?半径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啊?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r表示。

  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

  什么直径?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d表示。

  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

  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判断直径(电脑演示)

  5.判断题: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3)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要小。

  (4)直径的两个端点在圆上,那么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是一条直径。

  三、解释与运用。

  大家学得很好,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自行车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吗?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现在有两种自行车,一种车轮做成圆的,另一种车轮做成椭圆的,来看他们的运动情况。

  请大家想象一下,你坐在这两种不同的车上,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因为第一种车上,车轴到地面的距离不变)

  (在第二种车上,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在变化。)

  为什么在圆形车轮中,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化?

  (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请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圆规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并标上圆心,直径和半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1、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书上图:四个苹果2瓶水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5)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6、分数的书写。

  (1)师教写1/2。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1/8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请生阅读书P98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长方形1

  1/3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7、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五角星(1/5)巧克力(1/8)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形的1/3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8、黑板报。《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

  科学天地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9、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图:一岁现在的我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

  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

  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10、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

  1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习。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难怪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三个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想一想圆与它们有什么区别?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金鱼图,你能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同学们真会观察,一下子抓住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看,我们这么容易就进一步了解了圆,你们真了不起!

  任务一: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老师真佩服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干什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真棒!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三: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6页例2到57页上面一段,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三个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直径是半径的2倍。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学生互检互查。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图略)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起始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画圆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铅笔

  课前学习活动。

  (1)观察生活中的圆。

  教学程序及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言:对于圆(板书“圆”字),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

  2、多媒体课件播放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圆。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中感受新知

  1、我们一起回顾我们昨天预习的情况。

  2、体会画圆的多种方法。

  3、在观察中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4、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2)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

  (3)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5、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6、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该装在哪?

  2、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有圆。

  3、扣子的扣眼应该开多大的口?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o无数条相等

  直径d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数学

  3、课时:1

  4、师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相关的网络资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 “动手动脑”,先让学生想办法画一个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关于圆的物体,感受生活中的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画的圆纸片剪下来,再引导学生动手对折,初步感受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概念。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最后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教师的指引和调控下,学生自我动手发现知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提高圆的知识在生活应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说到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2、游戏中概况圆的定义。

  (1)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

  (2)组织学生游戏:这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这些形状的硬纸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让几名学生上台摸。)

  学生摸完后,

  师:有可能把其他图形当成圆形吗?为什么?

  (3)结合学生叙述,小结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贴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它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4、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

  生:(车轮、花坛、水池……)。想一想,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2)“我能剪”环节,剪出自己画好的圆。

  (三)、认识圆的特征

  1、动手折一折。

  生:折自己剪下的圆

  师: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折痕交于一点。

  师生总结: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师: 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2、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

  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四)、圆规画圆

  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规,认真观察一下圆规的样子。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师: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小组讨论:(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3、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

  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一)

  圆(本质特征):圆上各点到定点(半径)的距离都相等。

  圆的画法:

  圆的相关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它们也都相等。

  教学后记

  在学生已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份名称。学生对圆心与圆

  的半径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认识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中引出圆,再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然后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初步认识,加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缘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体化,同时已经学过了几种常见图形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前学的几种常见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故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获得,“学”数学就是“做”数学;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学验证和知识深化、运用的机会。通过认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现象。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圆形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圆形物体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在黑板上板书“圆”字,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指名回答)

  生:十五的月亮、轮胎、月饼、圆脸蛋、唱片……

  师:一个“圆”字让大家浮想联翩,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用你手上的工具动手画一画。问: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

  二、探究特征

  师:刚才大家用各种工具画了圆,但是,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有的工具并不好用,而且大多数只能画一种大小的圆,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很方便地画各种大小的圆呢?是什么?

  生:圆规。

  师:对,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就是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生拿出自己的圆规观察),圆规有一个小圆柄,画圆时手要握住这个小圆柄,还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画圆时,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只脚要叉开,手握住小圆柄旋转一周。

  师: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生画圆)

  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用圆规画圆的过程(组织交流)

  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大家看,我们在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1、注意圆规这个针尖要固定在一个点上,我们画的图形才够圆。(板书:1、定点)

  2、圆规的两只脚之间的长度不能变,否则圆形不能闭合。(板书:2、定长)

  3、要用手握住圆规的这个小圆柄旋转一周。(板书:3、旋转)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再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看看是否画得更顺畅了。(生画圆)

  师:现在大家都已经学会画圆了,那么同学们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画的圆都一样大呢?

  师:对!我们可以让两只脚固定,这样就可以画出固定大小的圆了。现在我们先拿出直尺,让针尖和铅笔头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把圆规固定好,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这个针尖是什么?(圆心)用什么字母表示?(O)圆心,顾名思义就是圆的中心,刚才我们画的两个圆一样大,但位置不同,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圆心)圆心可以确定一个圆的位置,针尖固定在哪个位置,圆就在那个位置。(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大家看这个刚才画的两脚距离是3厘米的圆,要是有人问这个圆有多大,你们怎么回答呢?(半径3厘米的圆),对这个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用什么字母表示?(r)(指导书写r,说说什么是半径,作相应的练习)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圆,比原来的圆要小得多。请你在纸上再画一个圆,比原来的圆要大得多。(生画)

  师:刚才我们画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谁来说一说: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这样的半径可以画几条呢?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小的竞赛,怎么样?在一分钟内看看哪位同学在同一个圆里画的半径又多又好。(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请同学们用尺子来量一量这些半径,它们的长度到底是怎样的。(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师: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能决定圆的大小的线段吗?

  生:直径。

  师画一条直径,讲解: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什么字母表示(d)(做相应的练习)

  师:如果我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画直径,想一想:能够画出圆的所有直径吗?(板书:有无数条直径),同样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也相等吗?(板书: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师:请同学们量一量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发现?(r=d=2r)

  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比较快。(师报半径,生说直径;师报直径,生说半径。)

  师:大家还记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生拿圆片折,发现交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不错,大家有没有兴趣接受新的挑战呢?

  1、判断题。

  (1)在一个圆中,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5)圆内直径是最长的线段。( )

  (6)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欣赏图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

  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

  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

  (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

  1.圆规画圆

  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2.描轮廓画圆

  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渗透直径定义及特点

  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

  ①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

  ②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渗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渗透圆心作用;

  ③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渗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

  ④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

  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

  ①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

  ②汇报对半径的认识

  ③汇报对直径的认识

  3.小结:

  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介绍圆的数学符号:

  三.巩固应用、拓展孕伏

  .基本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机动处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具圆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圆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些图片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圆形物体。)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3.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

  让学生说一说。

  二、操作体验,感悟特征

  1、教学画圆

  师:说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会吗?在白纸上试着画一个。

  学生动手画圆。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能告诉老师用什么画的吗?有不是用圆规的画的吗?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用圆规画呢?

  小结:用圆规画得圆很标准而且方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巡视,找出失败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圆画得怎么样?

  师: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3是可能不会旋转;4拿圆规方法不对。)

  师:其实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刚才你们说得问题就是在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师示范画圆。边画边说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师:现在,掌握了这些要求,有没有信心比刚才画得更好?

  学生画圆。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画的时候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不一样。)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画同样大小的圆,你们有办法吗?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统一定为4厘米。

  师:大家动手画一个。圆我们画好了,但是如果有人要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2.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这类的词)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半径、直径,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板书)那么什么是半径、直径呢?下面我们把课本翻到94页,例2下面的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师:现在你会介绍了吗?什么叫半径呢?(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师: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

  师:圆心有什么作用?它可以确定圆的什么?

  师:刚刚同学介绍说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心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呢?你能找一找吗?你会画半径吗?

  指名学生上黑板上画半径。其余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好。

  师: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标出。

  师:什么是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师:老师这里在圆上画了一些线段,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忙判断是不是直径,可以吗?

  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上直径,直径我们可以用字母d表示,请同学们标出。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呢?单单圆心、半径、直径里面就蕴藏着很多知识,你想研究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圆片,同桌之间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相信同学们肯定有精彩的发现。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是通过画发现的,也可能是推想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说是在同一个圆里,那教师就及时追问:你的圆的半径跟你同桌圆里的半径一样长吗?跟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一样长吗?那怎么说更好呢?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明。有些学生是折的,有些学生是量的。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是观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

  师: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d=2r r=d÷2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圆的半径或者直径,你能说出它的直径或者半径吗?

  师: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师: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判断题

  (1)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4)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四、走进历史,探索信息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ldqu;圆,一中同长也。&rdqu;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师:其实在我们古代对圆的研究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去了解。现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古代的圆,你们认识吗?对了,这是我们古代的太极图,有句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我们图上的黑和白,表示阴和阳。谁来说说看这幅图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假如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还真不少,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善于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五、全课总结

  师:在古代我们很早有了圆的发现和研究,在现代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一度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关于圆的一些图片。感觉怎么样?美吗?想说点什么吗?

  师:的确圆是非常漂亮的图案,以前有位思想家说过,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形。可见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那么其中到底蕴涵了什么深沉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相信随着你们学识的增长,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习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习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5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尝试画圆。

  1 )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独立画圆。

  2 )刚才老师转了转,发现有些同学要么没画好,要么画出来的不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使用实物投影仪,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

  3 )说说,老师刚才是如何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4 )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练习画一个圆,同时思考:通过两次画圆,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 )练习画一个两脚之间距离是2 厘米的圆。

  四、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 )教学圆心: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 来表示。找出你刚才所画的圆的圆心,并标上字母O 。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对。

  2 )教学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 表示。指导学生画一条圆的半径,并标上字母。在我们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指什么?(两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圆的大小就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让学生联系画一个半径是4 厘米的圆,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圆心和半径的字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圆,看一看,自己画的、标的还有什么地方部不对。

  3 )教学直径。

  出示一个画有一条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总结: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

  同学们你们画的圆也有直径,请你画一条圆。

  4 )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

  2、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 题。

  说说哪些不是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圆的特点。

  1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通过对折,你还发现圆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2 )把你手中的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下面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 )学生汇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前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 )

  4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的第1 题。

  填写表格,并说一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的第2 题。

  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提问:使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先要确定什么?(求出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

  1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直径是半径的2 倍。

  3 )画一个直径为4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 厘米。

  4 )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 )两脚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

  六、欣赏生活中的圆

  谈话: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 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七、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4-27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8-2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2-16

《圆认识》教学设计07-06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2-26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02-19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01-15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12-3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