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说课稿

时间:2023-05-05 17:28: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温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温度说课稿

温度说课稿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温度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

  ②SI单位:开尔文(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

  教师讲述: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使人们看到环境的污染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升高;许多食品、药品的保鲜、保质都要在一定的冷藏、冷冻温度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的许多都要在一定温度环境下进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温度和温度测量的知识。

  教师讲述: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读出图各种物体温度值,要求大家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说明:引导学生参与探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讲述: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说明:一名同学上前面来操作,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两手指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讲述: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

  提问: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回答,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板书。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观察过温度计的实物和挂图,都知道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你们知道温度计是怎样刻度的.吗?

  (引导学生找到温度计刻度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多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讲述:摄氏温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1℃如何刻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汇报,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板书

  2.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温度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教师让学生再仔细看一看桌上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有何不同,想想温度计中的液体有何不同。

  (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表:-20℃~50℃;体温计:35℃~42℃;固态汞熔点:-39℃;液态汞沸点:357℃;固态煤油熔点:低于-30℃;液态煤油沸点:150℃;固态酒精熔点:-117℃;液态酒精沸点:78℃。)

  ※工作液体的选择原则:一是液体存在的温度范围要宽,即凝固点要低,沸点要高;二是液体的膨胀系数要大;三是液体要纯净,不沾污玻璃,不侵润玻璃。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1)实验室温度计

  (2)寒暑表

  (3)体温表

  ①特殊结构:缩口

  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

  ②液体—水银 量程:35℃~42℃ 分度值:0.1℃

  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①不能用常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火焰的温度,原因之一是火焰的温度超过了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另外火焰还可能使玻璃熔化或使温度计中的液体沸腾;

  ②寒暑表的测量范围的上限不会超过50℃,而沸腾的水面上,水蒸气的温度会达到近100℃,所以不能用寒暑表测量沸水及沸水面上的温度;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部分,而是靠在了容器的侧壁,而侧壁因液体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温度会低于或高于液体平均温度,使测量不准确。容器的底部也会因为加热,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液体温度。所以,应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液体的中间部位进行测量。

  请同学们在综合第十一章有关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常用温度计。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说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的予以肯定。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投影出示。(小黑板展示)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③确定零刻线。

  (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温度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温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设计感悟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环境分析

  依据教学预想,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现代技术媒体在描述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具有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改变时空、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功能。因此我通过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整合物理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操作方法如下:

  1.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放大“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演示效果。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高效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节通过“合作实验”、“共同探究”等方式,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考虑到知识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现状,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本节课中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设疑讨论法”、“分组合作法”;学生依托多媒体资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解决问题,体验学习过程。

  三、教学流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含以下环节:

  “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合”——总结反思,综合

  “延”——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循环播放“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图片,并且配有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物形成的原因,从而开门见山得出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小实验”:实践体验三杯水的温度高低。

  【利用图片、声音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感受温度变化带来的季节变化之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引入本课课题《温度》;顺势通过小实验让学生理解光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进而引入下一环节——温度计。】

  流程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温度计的原理

  1.初识温度计:播放视频“自制温度计”

  2.使用温度计:引导学生利用“自制温度计”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改进温度计:设疑——利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测出水的具体温度?如何改进呢?

  4.完美温度计:投影图片——实验室温度计,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及名称。

  5.对比温度计:引导学生对照自制温度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找不同之处。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课本中“想想做做”小实验中枯燥的文字用视频展示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探究的欲望。2.通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投影图片——实验室温度计,用多媒体技术的“放大”作用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和名称,提高物理教学的演示效果。】

  (二)摄氏温度的规定

  播放视频:摄氏温度的规定及读数方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有意注意。】

  (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世界真奇妙,温度我知道”,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设置小游戏“是真是假”,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并能根据不同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利用多媒体快速出示信息,学生快速做出判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温度计的使用

  1.自学课本49页第一段,总结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什么?出示视频:超出量程的后果。

  【通过视频:超出量程的后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出示三段视频,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第一段:温度计放置错误,读数时俯视。

  第二段:正确使用温度计

  第三段:直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并且仰视。

  【三段视频,来自于本校学生,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在此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强,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的观察事物,培养了能力。】

  3.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再次体会、总结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五)体温计的使用

  1.投影出示三种不同的温度计: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说出量程和分度值。

  2.设问:如果想测量体温选择哪个?引出——体温计。

  出示体温计图片,结合课本50页“体温计”内容,先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⑴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有什么区别?看谁找的不同更多。

  ⑵常见医生为病人测量体温时,总是把体温计离开病人身体后读数,这样不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⑶利用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展示交流。

  【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体温计。】

  流程三、总结反思,综合

  谈谈你的收获和困惑?

  【形成这一节课知识体系以便同学们快速的回忆】

  流程四、作业布置,拓展升华

  拓展引申可以通过布置作业:P5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各个温度计的读数;阅读P50科学世界“从体温计说起”。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节课的重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并且板书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也较长,对学生的视觉刺激比较明显。】

  五、设计感悟

  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利用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3.体现了物理的学科特点:生活——物理——生活。

  4.将学生评价融入学习过程中,使评价更全面。

  有待完善之处: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为个体差异而引起的不同表现关注不够。

温度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展露,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会大哭大闹,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更不懂得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因此,我抓住这个锲机开展本次活动,通过音乐、故事、等教学方法,让孩子感受情绪的变化并理解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活动的探索者,教师运用2中不同音乐和2中不同故事的明显对比,刺激孩子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受情绪的变化,进而了解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我将“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幼儿对温度计并不陌生,从幼儿原有的认识水平引申出情绪温度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既增强了幼儿保持良好情绪的`意识,又让孩子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因此,我将“了解人的情绪变化,并学习制作情绪温度计”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综上所述,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了解人的情绪变化,并理解保持良好情绪对身体的好处。

  2、学习制作情绪温度计,并会用情绪温度计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说准备

  1、磁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葬礼进行曲》音乐:为引题服务,通过音乐对比引出情绪变化。

  2、脸谱图:高兴、伤心,故事插图2幅。

  3、气温温度计一个,可调式情绪温度计一支,幼儿操作用具若干:为幼儿制作情绪温度计做准备。

  四、说环节

  第一环节:认识情绪,知道人的情绪也会变化。该环节通过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葬礼进行曲》两首明显对比的音乐,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引出主题“高兴与伤心”。

  第二环节:通过故事,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通过理解故事《小兔过生日》和《猪妈妈找宝宝》使幼儿了解“过分高兴和过分伤心的情绪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最让人舒服、最利于健康的情绪就是“高兴”。

  第三环节:学习制作情绪温度计。该环节先以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计引出情绪温度计,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然后让幼儿自己制作情绪温度计,增强保持良好情绪的意识,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该环节同时也体现出“做中有学,学中有乐”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温度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高二级新开课程,依据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生物学科的探索性、实验性的特点,使研究性学习课题渗透于课堂教学,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调整,第一课时学习酶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学会控制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第二课时学习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通过实验总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处理相关习题;第三课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课时要按新课程标准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对此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在处理这块知识时也感到困难,好在教材中有思路提示,这样就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给了教师根据学生和本地实际选择和创造的空间,便于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探究温度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

  (2)在探究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通过探究,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判断、汇总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能力。

  (4)在探究基础上,绘制实验图像,从中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图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中前进的;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端正科学探究不仅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加深对合作学习的体会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理解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增强STS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性实验进行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四、教学策略:

  1、引课时直接进入探究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2、展示背景资料,确定探究主题

  探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提出,我出示加酶洗衣粉洗衣小窍门,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温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立即把学生引入情景了,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考查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激励学生树立从生活中收集知识信息的学习素养。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情境二给出的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注解,学生通过观察后,根据前二节所学理论知识回答问题“唾液淀粉酶与食物入胃后,是否还有活性?”学生回答后,确定探究问题“酸碱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通过学生对示意图解的观察、分析和倾听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的学习激情,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分析实验材料,确立实验意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与学生一起分析材料、试剂和器具在本实验中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然后把材料、试剂和器具依据实验要求进行分类,哪些是用于探究T的,哪些是探究PH值的。为了使设计实验和做实验更有针对性,我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做了限定,每个探究主题准备了三组实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给的是淀粉酶,调解变量每组准备了五个贴了不同温度标签的烧杯,试管给了11个,也分别用标签贴了A1A2B1B2C1C2D1D2E1E2,有一个试管没有编号有两个作用,一是加淀粉和碘液与其它实验组进行颜色对比,另一个作用是个备用试管,为了使实验科学准确,每组还准备了二个贴了标签的.量筒。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给的是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给了蒸馏水,10%的盐酸,1%的盐酸,1%的氢氧化钠,10%的氢氧化钠,五个贴了标签的试管,七个贴了标签的量筒,通过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和用具,教师再提出为什么准备这么多试管和量筒?为什么要贴号?学生思考后,心中就会对实验设计有了大致的框架。这样就使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得到突破。

  4、设计实验

  不同小组学生选择材料不同,设计实验也不同,教师在提示清楚相关问题时,不能干涉太多,这一环节很费时间,我根据学生可能选择的探究问题,给了三个提示性问题(①、你将怎样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②、你将设定哪几个温度或PH值?怎样控制?怎样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③、根据实验设计的等量、对照、单因子变量、可行性原则,完成实验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合理设计。在实践中我认为应组织好学生讨论,让形成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不能给出现成的实验方案,如果给一个现成的实验方案,那将改变本节课的性质,不是探究实验,而是成了验证性

温度说课稿5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

  课的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纸条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记录完成后,我让学生找出最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从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有趣的记数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这一环节,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从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并通过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计的用途?2、它由几部分组成?3、温度计上的刻度怎样排列?通过实物与投影结合来加强直观性,通过汇报结果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2)、实践活动: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度数,同时让学生用双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3)、画图活动:让学生在温度计图片上画出北京和哈尔滨的刻度,并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深化了温度的读写,也充分体了温度的差异与读出度数的差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强化了教学的关键点。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负数

  “生活中除了气温,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会联系生活说出见到的负数。通过交流,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开阔了视野,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四、在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

  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综合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延伸练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提问:“同学们对负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负数的什么知识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说课完毕,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温度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温度计》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温度计是学生真正认识的第一个测量工具,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学好它并会用它对今后其它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助,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学学科中都有一定的益处。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摄氏温度的读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一引导。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学生可能不能一下子用正确的方法,要在学生错误的读法上引导学生正确读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能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

  (四)教法分析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课堂介绍加“问题导学式”以及实验操作相结合。整节课由3个具体问题串接组成,大问题套有子问题,环环相扣,在解决问题当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思考和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本节在内容上作了简化,去掉了温度计的分类和体温表的讲解,将它们作为开放性作业进行了分层次处理,以减轻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压力,也便于留出更多时间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五)学法分析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通过自主老师教学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等形式,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教具分析

  三个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秋去冬来,天气逐渐变冷。早上我们感觉很冷,而中午又觉得很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接着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温度高的物体和温度低的物体,让学生体会冷与热和我们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温度计。

  (二)探索新知

  1.温度计

  (1)实验体验:让学生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中。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靠不住的,从而引出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实物展示:初二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全面。因此,我会实物展示各种温度计,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认识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用温度计量一杯水的温度,让学生读数。此时,学生在读法或单位上可能会出现错误,教师及时更正错误并向学生介绍摄氏温度的定标及读法、写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常见温度,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难点通过读、讲、练,逐步突破。

  3.温度计的使用

  在此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在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体现主人公的地位,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温度说课稿7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五课《温度计的秘密》。在学生对温度计有了一定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课件出示)

  说教材,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首先谈谈我对本课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不用)

  《温度计的秘密》是《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中第五课中的内容,是一节实验课。本单元主要探究的是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关于热现象,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经验,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节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多次使用温度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教材设计了这一课,意在以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各种液体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培养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本课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水体积膨胀的原因。第二个实验探究水的冷缩,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应该注意的是:这节课做实验用的水都是4摄氏度以上的液态的水,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用小于4摄氏度的水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最后一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课堂学生的学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作为学生课后的自主拓展实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让学生比较生活中饮料、醋、酱油等液体和水受热、遇冷时有什么相同的性质,还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液体受热受冷有什么不同。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热胀冷缩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遇冷、遇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3秒不念)

  1.知识目标: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技能目标: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突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四、说教学方法(简单概括)

  1、讲授法

  合适的内容、适当的时机,选择直接向学生讲授知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发明史等,即可直接讲授。

  2、探究法。

  学生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科学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3、实验法

  这三课的实验比较密集,实验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解释的科学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讨论法

  适时的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可让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已的观点。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可根据需要做如下准备:实验用玻璃管,温度计,水槽,烧瓶,橡胶塞,橡皮筋等物品。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种不同的温度计: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它们吗?你知道温度计里有什么?学生可自由谈谈。巩固复习温度计的构成,意在引导学生专注于温度计内的液体,将学生的视线引到温度计内的液体上来,了解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让学生“玩”温度计,学生已经学过测量温度,所以我就给学生提供盛有不同温度的水的烧杯,一支温度计。让学生“测量”水的温度,看看那组完成得快。提问:把温度计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温度计的液柱可以随液体温度的高低上升或下降,从而将温度计内液柱的升降与温度的变化建立初步的联系,为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做好铺垫。

  这样的导入既实现了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同时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顺利的完成了导入部分的任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提出问题: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放如热水中会升高,放入冷水中会降低?由此引出课题:温度计的秘密

  (二)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可能有的`学生说是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发生了变化。这里不急于对孩子的回答做出评价。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有没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小组讨论交流。

  实验验证

  1、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器材:制作一个简单的温度计装置需要什么材料?能说说理由吗?预设学生可能想到要用烧瓶盛放液体,带细玻璃管的胶塞,水槽,带颜色的水,学生可能没有想到用橡皮筋,这里老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玻璃管中的液体是否升高或降低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橡皮筋(或者用其他方法)做标记。这里,我并没有把实验器材直接发给学生,让他们直接做,而是引导他们先讨论,了解每种实验器材的作用,这样做起实验来不会手忙脚乱。实验器材确定后,小组长到讲台前挑选领取实验器材,教师提醒学生: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学生核对实验器材,填写实验记录表中的实验器材一栏。2、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这里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让每个孩子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的能力。全班交流汇报实验方案,相互质疑确定实验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红水装入烧瓶,将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红水装多少?你觉得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红水在烧瓶中升高时可能不明显,要将红水装满瓶子,玻璃管中有一段液柱,否则液体如果升高很少可能观察不清楚,玻璃管内的水不能漏出来。

  步骤二:用橡皮筋在玻璃管上标出液面的位置,前面在探究实验器材时教师已经做了引导,所以学生能够想到。这里教师要注意的是要贴近液柱凹面的下缘做标记。

  步骤三:在水槽中倒入热水,把组装好的简易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我放进去就观察液面的变化,就可以做标记了吗?学生就会注意到一定要待液柱静止后,再做好标记就更准确了。把带胶塞的烧瓶放入热水中时,你想怎样放?这里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有用温度计测量的已有经验就能想到要轻拿轻放,烧瓶不能碰到水槽的边和底部,实验的结果才能准确。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去实验,才能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使实验后的交流更有效。

  3、实施探究

  活动一:水的热胀实验,我先提出实验要求: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水柱的变化?③填写实验记录单(一)④小心热水,注意安全。”

  实验记录单(一)

  液体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注意问题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时刻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小组内的配合,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活动二:水冷缩实验的探究。提问学生:看到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预设有学生想到如果水遇冷会怎样呢?预设一:学生猜想可能体积变小了。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遇冷会收缩。如何验证猜想呢?有的小组想到:将带玻璃管的烧瓶拿到空气中,能看到液柱下降。这里因为空气的温度比热水的温度低,它就是一个遇冷的过程,但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不做否定,可以继续提问,有的小组想到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组合作进行第二个实验,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里可以让学生与水热涨实验进行对比。

  实验记录单(二)

  液体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注意问题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实验二

  (四)总结结论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全班总结出水受热,体积膨胀,水遇冷,体积缩小,概括为热胀冷缩。

  三、知识拓展

  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这里我采用了“设置疑难,放手让学生小组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方式进行。

  学生提出问题: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接着我出示各种饮料,在这里我是完全放手让每个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三)

  实验记录单(三)

  选择的材料(在所选材料后面打“√”) 受热时看到的现象 遇冷时看到的现象 酒精 酱油 橘子汁 我们的发现

  记录单中有一行液体名称是空白的,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液体进行实验。表格呈现5个空栏,暗示在进行归纳的时候,单一的个体越多,归纳越科学。

  实验完毕,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我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再次提问学生: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巩固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学生提问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不用水呢?

  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因为水的这种特性,所以我们见到的温度计里的液体没有用水,我们多采用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等,因为它们比较稳定,容易操作。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

  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时可出示课件,那老师生活中遇到了这样几种现象,想让你帮我解释一下,可以吗?

  现象一:灌满水的壶,放到炉子上烧,一会就发现:水还没开,壶嘴、壶盖不断地往外冒水。为什么会冒出来呀?

  现象二:课件出示购物场景:去超市买饮料,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

  现象三: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留下疑问,让孩子课后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启蒙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里生活中科学知识的妙用及拓展资料的出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学以致用,更加激起他们对生活科学的探究兴趣。

  五、全课总结、课后拓展。

  对全课进行了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师可布置延伸探究任务:1、哪些物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2、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制作运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此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有了深度的了解。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重点突出,设计合理,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温度计的秘密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水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热胀冷缩

温度说课稿8

  说教材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它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冷热程度不同的水、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

  说教学目标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改善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比较观察温度计的过程。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温度是难点(特别是零下的温度),要增加一些几组温度加以训练,运用模型等方式,尽量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

  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本课时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温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中的第一课。它是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分数以及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每天气温的变化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的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时,应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两个相反意义量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收集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思维能力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活动的过程中,从中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二、说教法

  温度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如何把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感性认识?我是这样设计的: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情景,如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猜一猜、测一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数学的志趣”。

  2联系生活,体验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联系生活体验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还要还原于生活。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敢于创新。让学生自己探索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意义。另外,教给学生养成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手段

  恰当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诗一般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使学生乐学,爱学。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交流信息素材,提供资源

  新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谁愿给大家说一说你调查的方法与调查结果。学生展示收集的信息,并交流调查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将相关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如:-2℃、0℃、5℃、15℃、12℃等。请同学观察这些数据,每个数据后面都由一个“℃”它读作摄氏度,用字母℃来表示,是计量温度的单位。如果让你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你认为分成几类,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加以整理并对温度的写法加以规范。

  关于温度,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温度有关的知识,

  【意图:课前让同学们调查各大城市的气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同时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看电视、上网查询、看报纸等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第二环节操作观察,主动构建

  1体会温度表示的意义。

  同学们,你们想当天天气预报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天气预报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待会请你当天气预报员给大家解说一下。

  【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拓展。通过当天气预报员,既新鲜又富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北京-2~5℃表示什么?

  (2)-2℃表示什么?

  让学生自主解决,体会温度表示的意义。

  2认识温度计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温度,那它是怎样得到的呢?是啊,它们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温度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和疑问说一说。学生在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上有刻度、水银指示柱,并会读写温度计。

  【意图:我给学生充分地思考、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用温度计

  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下面我们用自制的温度计把这几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表示出来。重点引导学生对比零上12℃和零下12℃不一样。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意图:让学生利用学具标出几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地域宽广,同一时间,各个城市的温度是不同的,南方城市的温度高于北方。】

  4感受温度的高低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用手分别摸一摸,感受一下水的温度,并猜一猜两杯水的温度各是多少?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一测两杯水的温度。

  【意图: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测一测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温度的高低,并学会测量温度。】

  5温度大小的比较

  机灵狗还给我们带来了拉萨的气温,你能读出来吗?拉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3℃,最低气温是零下20℃。让学生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是-20~-3℃。-20~-3℃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为什么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用课件进行演示。接着让学生比较另两个温度的大小。

  【意图:通过情景图和温度计,让学生初步学会温度大小的比较,并总结出比较的方法。】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针对性的练习:

  1出示第一题让学生结合温度计读出个城市的气温,并加以比较,通过想一想,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

  2连一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到同一样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温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读一读,通过读一读,使学生知道,温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4试一试,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要标出个城市的气温,应先确定0℃。

  第四环节:总结交流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温度中的学问,现在你对温度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总结汇报后,我揭示正数、负数的意义,并提出:关于负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意图:“学起于疑,又终于疑。”当学生总结汇报后,我提出关于负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伏笔。】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这样的板书条理清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温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它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冷热程度不同的水、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二、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本教学在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

  遵守这些规定。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比较观察温度计的过程。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温度是难点(特别是零下的温度),要增加一些几组温度加以训练,运用模型等方式,尽量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

  五、说教学程序

  (一)、比较水的温度

  1、比较冷、热不同的五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提示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由于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也是不能进行准确判断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引出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1、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提醒学生观察中的注意事项: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安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四部分组成

  3、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请学生读出讲台上某一杯水的温度,并结合学生生活: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21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四)、测量水的温度

  1、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用手预测(不要将手伸进杯里,也免烫伤),并将预测的结果填写在2号卡片上。

  2、用温度计实际测量这两杯水的温度,也将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情况

  4、认识温度计的作用——能给我们带来准确的信息,我们应尽量多使用工具。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快速配制半杯一定温度(如350C)的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快速配制半杯一定温度(如350C)的水。

  (1)小组讨论配制的方法,并记录在3号卡片上。

  (2)学生实际操作,并记录下每次配制的温度情况。

  3、汇报配制的情况,教师点评。

  4、学习快速配制的方法,并改进自己的配制过程(先测出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按照一定数值估计进行)。

温度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的参赛课题为《冷热与温度》,这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设计基于以下3点:

  1、课程标准分析:本课题所在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一课《冷热与温度》,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是这样分析的:本课将学生从感觉上的冷热感受引向测量上的温度,通过测量水温,学会温度计的使用,并能探究热水变凉的变化规律。懂得精确测量的重要并养成测量的探究习惯。

  2、教材实验分析:这是教材中的实验。意图通过认识和学习温度计,初步形成测量水温的技能,用温度计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传统的温度计在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时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起始水温的控制,数据的采集不及时,不精确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一杯热水温度变化规律的认识,故有必要重新设计实验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分析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

  3、学生困惑分析:学生在使用温度计读数时速度较缓;10分钟内每隔两分钟测量,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注意力会出现不集中的现象;学生对一杯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在数据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认识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上述分析,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真情境,产生实验需求。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这样实施的。播放动画第一段:两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也去泡温泉,分别在温度不同的1号池和3号池;播放动画第二段:从1号池和3号池出来再进入2号池,两人对2号池的冷热程度产生了异议,引起了争论。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以真实生活中的小事例为原型,通过动画的方式再现,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学生意识到“感觉并不一起可靠、准确”、“用工具‘温度计’测量更准确”,情境的趣味性、引导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新的学习需求。

  2、选择新工具,创新实验过程。

  温度计有很多种,三年级时使用过传统的玻璃管温度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数字温度计、平板传感器,让学生选择测量工具(温度计、数字温度计、平板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并且可以选择学习使用新工具的方法。就“学习新工具”这一点,我在本节课中作了新的尝试。首先让学生思考,想使用一个新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可以看说明书”、“可以百度上查数字温度计使用视频”、“可以向会用的人请教”……根据学生的需求,我提供了四种方式:

  ①投影展示文字和图片说明;

  ②纸质说明书;

  ③利用夹板电脑看微视频;

  ④向老师请教。

  课堂中,学生选择的方式不一样,使用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最后都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成功测量了水的温度。

  3、借助新方法,选择分析方式。

  本节课中我引入了“科学实验数据网络收集系统”,10分钟内每隔两分钟测量的温度变化数值一共6个,由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登陆系统,在线上传实验数据,软件系统后台自动汇总数据。并以三种方式呈现给学生:

  ①所有小组的纯数字实验数据表格;

  ②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统计折线图(每一个小组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

  ③各组的实验数据平均值以及每两分钟之间的温度差数值。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寻找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热水变凉降温速度规律。

  4、搭建新平台,分享实验成果。

  最后,玩个小实验,高于50摄氏度和低于50摄氏度,温度贴呈现不用的颜色。学生了解到根据检测物体温度的需要不同,使用的温度计也不一样,还有想继续研究有关冷热与温度的问题,可以浏览“专题网站”,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上传研究资料,共同分享研究收获。最后也有有两种方式可以自主选择。⑴浏览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⑵扫描“二维码”,鼓励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开展网络交流。

  特色及创新之处:

  1、 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温度计、数字温度计、平板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使用工具的方法。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4)学生可以选择课后交流实验成果的方式。

  2.课堂信息的实时采集

  在本节课中,运用网络化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手机拍照、视频技术,即时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捕捉学生实验操作的瞬间,或实验现象的画面、视频,并通过QQ的文件实时传输功能,立即呈现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屏幕)。为学生的汇报提供帮助,或作为动态生成性资源,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促成进一步探究活动的开展,让科学探究更具科学性。

  谢谢!

温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测量温度》是一节科学活动课,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温度计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工作中,幼儿虽然见过温度计,但缺乏具体的观察和较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经验。在这次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记录温度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性目标:初步认识常见的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2、能力和技能目标: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情感和社会性: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对测量温度感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认识温度计,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把学习使用温度计进行简单测量、记录温度的方法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

  教具:1、几种常见的温度计: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2、电脑课件:flash温度计。

  学具: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指导法、讲解演示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操作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做一做、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过程:

  环节一、导入活动:请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1、第一次比较: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从而发现热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冷热不同,且热水杯口冒有热气;

  2、第二次比较:两杯温水。

  教师在两个杯中分别交错加入冷、热水,使其水温接近,再请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两杯温水无法通过观察和触摸准确比较出它们温度的不同。

  自然引出温度计这一课题,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环节二、引导幼儿认识水温计,观察它的结构,并学习认读、记录温度。(重点)

  1、讨论: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出两杯水的确切温度?通过讨论,引出水温计,并知道它可以测量水的温度。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结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操作flash温度计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反复操作课件,使温度计的红柱子上下移动,指导幼儿练习认读、记录温度。可先由教师示范记录,再由幼儿练习认读和记录。

  环节三、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难点)

  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测量,掌握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1、教师用水温计示范测量,并记录水温,比较出两杯水的'温度。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水温表红色的一端放进水中,观察红色液柱的变化,当液柱不再上升时,才可以读出温度数。注意,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液柱持平,也不能把水温计拿出来读数,这样做都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指导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泠水温度并记录。

  (1)在测量前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到解决办法。

  (3)组织幼儿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3、指导幼儿第二次操作,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4、比较两次测量结果,体会水温计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分别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讨论: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老师小结: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发明的。

  环节四、游戏:热胀冷缩。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学习的快乐。

  师: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师幼一起设计“热胀”、“冷缩”的有趣动作,做一做、玩一玩。

  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并自己设计有趣的游戏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情感,使科学探索活动充满了轻松和趣味。

  环节五、知识拓展,认识其他几种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1、请幼儿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是测量什么温度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

  2、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玻璃管、液柱、数字刻度)

  以水温计为例,引导幼儿认识其它常见的温度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各自的用途,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到更丰富的层面。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练习测量天气温度,开展“小小天气预报员”等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温度说课稿13

  一、 说教材

  《温度的测量》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的内容,它是科学入门的一部分也是为以后学好科学而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指导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过动手与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探究的概念与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领会到科学的价值,感受实验的趣味,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总结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原理及构造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科采用图示法、分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

  说学法: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的知识。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通过三幅同一时间不同地区景色不同的图片来引出课题——温度的测量

  (二)要学生展示他们的预习效果——目的是检测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这里学生会说出一些简单的与温度有关的基础知识。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3、 温度的读法

  4、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5、 常用温度计

  (三)教师进行补充,拓展——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构造:玻璃泡、刻度、液柱、玻璃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总结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这样锻炼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这里用提出问题、做游戏等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温度说课稿14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温度与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属于"物质世界"中能量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的教学内容。教材按"比较水的冷热——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与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四个部分编写,教学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注重了各部分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前面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一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这样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对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物体温度的很少,学习本节课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这就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特别喜欢上落实亲历活动的科学课,本节课就需要落实许多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这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有利因素。

  二、落实教学目标的措施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标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五点,在此不赘述。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学习科学知识的简约性实施教学目标。如"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属于科学概念,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体验,但揭示温度的概念可由教师引导直接揭示,以减少不必要的探究时间。

  2.开展探究学习落实教学目标。如"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加以落实。

  3.注重过程,指导方法,达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中的两个分目标,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的学习方法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4.培养问题意识,落实教学目标。如"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冷或更热的温度联系起来"这一目标,学生在学习时不能自觉地进行联系,就要用相关问题进行提示。再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不能空洞说教,要设计"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分四个主要环节。

  ( 一)、动手实验,感知温度,揭示概念。

  这一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冷水和热水,冷水和热水给我们的感觉一样吗?"由问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热程度,进行表达交流。最后揭示"什么是温度"的科学概念。

  这样设计是利用学生使用冷水和热水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开门见山地揭示学习内容;示范引导,为自主实验创造条件;直接揭示"温度",讲求科学知识学习的简约性。

  (二)、引导观察,指导实验,认识温度计以及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的变化。

  首先是谈话启发,巧妙过度,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第二杯水比第一杯热多少摄氏度,第三杯又比第二杯热多少摄氏度?引出要准确测量物体温度需要用到测量工具——温度计,加深学生对"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的认识。

  其次,分组分层进行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再次观察温度计,解决问题。

  第三,开展科学探究,认识温度计是通过什么变化来显示温度的。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渗透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运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基本结构进行探究学习,得到结论。

  设计意图是: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利用工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科学知识;弄清温度计液柱上升的相关因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为运用已经学过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读写温度。

  首先利用课件出示天气预报资料,让学生听播报,感知温度的读和写。然后归纳读写方法。以武汉和长春的温度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温度的读写方法,重点强调零下温度的读与写。其次是利用游戏进行反馈,巩固温度的读写。第三是组织自学讨论,了解认读温度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是:运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合理运用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科学并不神秘;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体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利用学生测出的不同温度,引导学生找原因,突出重点知识,强调自主学习。

  (四)、拓展知识,自我评价。

  先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计有许多种。再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收获和学习表现,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温度计开展测量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总的来讲,本课的设计强调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体现学习方法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认识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注重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进行必要的科学知识积累。

温度说课稿15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展露,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会大哭大闹,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更不懂得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因此,我抓住这个锲机开展本次活动,通过音乐、故事、等教学方法,让孩子感受情绪的变化并理解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活动的探索者,教师运用2中不同音乐和2中不同故事的明显对比,刺激孩子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受情绪的变化,进而了解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我将“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幼儿对温度计并不陌生,从幼儿原有的认识水平引申出情绪温度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既增强了幼儿保持良好情绪的意识,又让孩子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因此,我将“了解人的情绪变化,并学习制作情绪温度计”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综上所述,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了解人的情绪变化,并理解保持良好情绪对身体的好处。

  2、学习制作情绪温度计,并会用情绪温度计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说准备

  1、磁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葬礼进行曲》音乐:为引题服务,通过音乐对比引出情绪变化。

  2、脸谱图:高兴、伤心,故事插图2幅。

  3、气温温度计一个,可调式情绪温度计一支,幼儿操作用具若干:为幼儿制作情绪温度计做准备。

  四:说环节

  第一环节:认识情绪,知道人的情绪也会变化。该环节通过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葬礼进行曲》两首明显对比的'音乐,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引出主题“高兴与伤心”。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感受讲述了自己的情绪,有喜有悲,让我很感触。我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温度计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冷的时候温度下降,热的时候,急剧上升。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开心的心态,调节自己的情绪。我给孩子看了一些情绪图片,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园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我和孩子一起看图片学习怎样适当宣泄自己的情绪,如:在愤怒的时候,不妨跑跑步、打球来释放;在悲伤时,不妨大哭一场等。只有驾驭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健康的孩子。

【温度说课稿】相关文章:

《温度》教学反思01-24

电荷说课稿11-04

跳水说课稿11-06

《微笑》说课稿11-19

数轴说课稿11-24

英语说课稿12-21

错过说课稿11-03

《假如》说课稿01-06

欢庆说课稿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