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时间:2024-03-28 13:40: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熟悉的场景,创设并串联情境,从课的开始出示的“我是一个兵”的训练场面到新课的开始都是采用情境式串联起来,而且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在接下来新知的学习中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游戏,包括课的练习也采用“赛场练兵”这样具有情境的词串联,使得整节课自然的成为一个整体项目,每一个场面都不显得突兀。

  2、自主选择想了解的项目,给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和优先学习的权利,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权,愉快地接受新知。

  3、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更为庞大的认知结构,充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正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2、5倍数的特征的初步认识来概括出2.5的倍数的特征

  4、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判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免了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5、重细节的珠圆玉润,每个细节我们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希望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我们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改变集合圈的位置,让学生来想有哪些数字是要变化的,怎么变化,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这一特点。

  6、练习生活设计。利用“东方卫报”机动车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还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去年军训的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流程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共分四个环节。

  (一)由往届的“我是一个兵”春季趣味运动会做开始。这一环节照片的出示很有震撼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二)新课(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准备方案的调整)

  1、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这一环节学生易于掌握,关键在于让学生领会寻找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2、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倍数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先让学生用老方法去找,却不能达到目的,再换一种实际操作的方法去找,既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补充题;

  2、拓展练习,补充题。

  (四)全课小节,反思。

  六、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自然数偶数奇数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采取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构建知识结构,深化内容层次;突出练习,强化概念;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现自身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2、抓住了课堂生成点,如学生说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偶数的数。特别提出了个位数字和偶数是不同的概念,如100是偶数,但100不能作为个位的数字,即个位数字只能是一位数,而偶数可以是一位数,还可以是两位数、三位数等等。

  3、在验证的过程中本来准备了计算器,但学生所列举的数可以可算,让学生可算并提醒有时可算比计算器计算更加快捷。

  4、环节之间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

  5、对于练习的设计选择时注意了梯度的安排,同时注意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在每个数字的选择上也是精心安排的,有正例,有反例,没有一味的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删减。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表象,或激活一定的前期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这节课是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后再进行的,因为是刚开始实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所以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预习步骤.所以探究新知识的时候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说出预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反馈,让孩子们对自己昨天预习的.内容进行修正,再进行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三、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 布置预习,引导探究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加强练习、强化反馈

  学生汇报完所预习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反馈,让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因为预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课上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所以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就没有安排,练习题的难度稍微设计得高了,考虑到今后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能2、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在本课中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闯关我能行”等练习,来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1、走进课堂、汇报总结

  因为是预习后的课,所以我直接问“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你都学会了什么”从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切入,进行新授。让学生总结出2、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尝试练习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因为是预习之后的课,所以练习题的难度比较高,安排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

  3、设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设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是进行下节课内容的铺垫,让孩子们按着一定的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对下节课进行预习,以便下节课的教学活动。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相关文章: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07-13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7-17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5-15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1-24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06-2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说课稿06-16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04-06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11-26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04-22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