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习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习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习。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习本课学习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习。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学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关键: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我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橡皮和“幸运星”等教学学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为了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2个购物情景,并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币值的大小。这节课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老师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在学生踊跃发言、兴趣盎然的前提下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朋友有钱的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零花钱的用处。随机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的教育,揭示课题。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过程中,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接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这么多不同人民币的方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之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1以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为参照,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2把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分分类。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情景一:老师这里有1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它吗?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1元=10角。
2、创设情境二:桌上还有一颗标价1角的幸运星,请你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它。然后说一说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小结1角=10分
3、游戏活动:换钱(投影仪出示)
1个5分的可以换( )个1分;
1张1角的可以换( )个2分,还可以换( )个5分;
1张2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5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的可以换( )张5角,还可以换( )张2角
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1、每组选一名“超市经理”。
2、“经理”介绍商品。
3、学生自由购物。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使学生明白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努力。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6
今天我上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为达成这3个目标,本节课我主要使用了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进行教学。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我设计了3个环节来组织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
通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是怎么认识人民币的?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提问有没有直接简单的方法,一看就知道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从而明确主要是看数字和单位,同时有序地进行板书:元、角、分。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
这里出示一支笔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一支笔,售价是一元,如果让你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
B、模拟购物
创设六一节的情境,小明要买礼物,通过帮小明算钱、付钱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本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不足的地方:
1、对学生的预设及生成把握的不够充分及到位,甚至在出现意料之外的回答时变得慌张。
2、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自己说的太多,就怕学生不会说,不敢让他们发言。
3、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所以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此我就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8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9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教材把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个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中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习;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几何模型。在课堂导学中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如下:
1、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图形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两点,在每一个操作活动前,我都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在动手拼一拼,验证自己想的和拼的是否一样。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几何模型
创造操作的机会,给足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建立几何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深化导学课堂,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利用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的拼组(地板砖、墙面砖)应用引入新课,这样熟悉的图片,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是这样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认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自己想拼一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来平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很多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活动导学
(一)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4、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拼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先动脑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然后动口说一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师: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1、出示要求
(1)想一想: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自主探究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探究,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感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师:小精灵聪聪看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敢挑战吗?
1、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在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不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
设计意图:教材给定的图形非常特殊,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本节课图形的拼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必须是一样的图形才能拼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几何模型,平面图形的特征是否真正掌握。
四、拓展延伸
(一)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利用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1、学习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吗?
(3)说一说: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二)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你能说一说吗?
(三)欣赏拼组的图形。(课件出示)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币的认识》。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的安排等四个环节来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是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材是以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妈妈的帮助下数存钱罐的钱为情境图引入,主要内容是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元角分的关系;认识大数额的人民币。人民币的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并且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学习的,为接下来元角分的计算和以后生活中购物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材本身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数钱付钱,进行等值间的换钱,并体会换钱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建立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借鉴的习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和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数钱付钱
难点:人民币的等值兑换
教学突破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人民币、数钱换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数钱换钱的方法,体会换钱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币样等教学用具。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理解、掌握新知”。本节课我采用“课件演示,实际操作”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环境、搭设平台,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加上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2、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在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程序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第一环节: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猜出谜底?
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纸买玩具,都要用到它。“钱”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币,我们中国也有自己国家的钱币(人民币)板书课题
认一认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币样,自己认一认都认识哪些人民币?他们是多少钱告诉同桌。
学生回答后说:你们认识的人民币还真不少啊(那我们给自己鼓一下掌吧!)
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出示不同种类混放的人民币(让学生分类)认识一元、一角、一分的(纸币和硬币)
(电脑出示一元、一角、一分的正反两面的图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快速记忆方法)
(2)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说、拿;拿、说(师生练习、学生之间练习)
(3)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观察各种人民币的相同之处: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我们爱护人民币也像爱护国家尊严一样,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自己的名字;同时人民币是流通比较快的东西,经手的人特别多,也特别脏,提醒大家在拿过钱后要及时的洗手!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一元=()角(老师这里有一张一元的,想把它换成一角的能换几张一角的?)
一元=()个五角
一元=()个二角
(2)一角=()分(同上)
一角=()个五分
一角=()个二分
第三环节:回归课本,解决问题
学生看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小明和妈妈已经把钱给整理好了,下面大家来帮他算算多少钱好吗?
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
6张、2张、5张、10张、2枚、3枚、2枚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出示二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人民币
第五环节: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54页。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并且已经能够进行一元以下人民币的简单兑换;而且对于人民币,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和生活经验,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来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解读,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大面值(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价值;掌握较大面值人民币间的互换关系,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人民币之间的兑换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价值。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节约用钱、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动手操作,才能区别大面值的人民币,理解和掌握人民币间的互换,所以我将重点确定为认识大面值(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并掌握较大面值人民币间的互换关系。
教学难点: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浅,对于大面值的人民币兑换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将难点确定为人民币单位间换算。
三、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采取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另外,我也将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写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3————5分钟)
首先玩换钱、摆钱的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小面值的人民币的简单互换,然后让学生摆出老师所说的钱的数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数值的增大,小面值的`人民币已不能摆出老师所说的钱,进而引出大面值人民币的学习和认识。然后让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人民币?引出新课。这样既复习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二)探究新知(25分钟)
1、教学例3认识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
①首先出示我国发行的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②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等)
③同桌游戏检测:二人为单位,一人随机拿出大面值的人民币,让另一个人说出面值。
2、教学例4
首先创设情境:妈妈让明明去超市买牛奶,牛奶的价钱是30元一箱,妈妈有一张面值是50元的钱,爸爸却又很多面值是10元和20元的零钱。妈妈为了考验明明,让明明去找爸爸换零钱,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样和爸爸换零钱?
①引导学生思考:面值50元的钱可以怎么样兑换成面值是10元或者是20元的钱?
②师生模拟做换钱游戏。明确面值50元的钱兑换成面值是10元或者是20元钱的兑换方法。(必须是相等的数值才可以兑换)
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小组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上,依靠集体的智慧,自主合作获取知识。我具体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教材配套的模拟人民币学具进行换钱游戏,完成例4。然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引导学生边兑换边汇报。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第二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兑换方法,师生玩换钱游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出示问题:一张20元的可以怎么换?你有多少种换法?一张50元的可以怎么换?你有多少种换法?一张100元的可以怎么换?你有多少种换法?通过师生间的换钱游戏,巩固人民币单位间换算。
3、巩固练习(8分钟)
练习的设计我将从基础训练和发展训练两个层面来进行设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剑和“减负”的目的。
基础练习:课本54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12的5、6、7。
发展练习:主要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来灵活处理较为复杂的问题。如设计购物的环节,让学生试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后面的人民币简单计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3、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回顾一遍学习的过程。此外我还搜集了其他国家的钱的名称和样子及与人民币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知识的延伸。
这样,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主动参与到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篇评议要点摘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首先,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时: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喜欢买东西,教师以谈话形式逛超市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开展“认一认”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但老师要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如2角的,完善学生的认识。同时加以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
根据生活经验,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教师应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并在头脑中形成1元与10角的相等关系的表象。知道了1元=10角,引入1角=10分,一起数一数,明确1角=10分。
然后,练习设计有层次,学生参与面广:
针对重点,设计练习:想想做做1“连一连”、想想做做2“填一填”和取币游戏,通过这些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会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必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一元的实际价值,而且根据学生购物经验,说说1元能买哪两样东西?学生出现了三种情况:不满1元,应找回多少钱?正好1元和超过1元,还要付多少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老师放手的还不够,没有形成思维碰撞的高潮。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篇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3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②创设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②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③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活动中获取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创设购物活动。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1、认识了人民币;2、学会了怎样买东西。3、回答创设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中知道1元=10角,并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是:
认识人民币,难点则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情: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㈡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㈣课外阅读,课后延伸。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习。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你想买什么文具?怎么付钱?
如: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习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能找回多少钱?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05-16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4-16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05-06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1-07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10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22
认识角说课稿07-04
认识word说课稿06-01
《认识钟表》说课稿04-16
吨的认识说课稿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