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据的统计》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的统计》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据的统计》说课稿1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的统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为此,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数据的查询》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因此,在本节中占据最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然后是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内化了这些功能特点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数据的统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数据统计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3、灵活应用数据统计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的统计。
2、灵活应用数据统计的能力,利用系统帮助辅助学习。
四、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从走过的弯路中体会到应该怎样正确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探究,自主学习,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达到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更多的解决办法。应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而不仅仅是懂得操作。
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渐进性、层次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引入实例,创设情境
大家旅游最关心的会是什么呢?如果你作为旅行社的老板,你们又最关心什么呢?以提供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例子,找出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
2、营造氛围
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统计计算。
1)统计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
2)统计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提醒同学注意冒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的,并提示学生如何识别自己输入的是何种状态下的冒号。
设计意图:观察学生对问题分析结果的导向性
3、 要点剖析提高认识
介绍“合计”功能中各个函数的使用及注意点,并且强调有效性规则。
设计意图:学习部分“合计”功能
4、 学习体验
任务一:
1)统计共有多少游客?(查询名称为:查询1)
2)统计旅游线路表中平均价格、最高价格、最低价格(查询名称为:查询2)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5、学以致用
合计功能不仅可以针对所有记录进行统计、还可以分组统计;
任务二:
统计各线路各旅游团中价格大于1000元的旅游线路中游客的人数,查询结果按照线路名称升序进行排序。(查询名称为:查询3)
2)统计各线路各旅游团的女游客的缴费总额情况(查询名称为:查询4)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6、任务分析
查看学生练习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用实践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7、探究提高
1)这节课所建的查询与前一节所介绍的查询有什么不同?
2)在建立统计各线路各旅游团的女游客的缴费总额情况查询时,将“团号”放在“线路名称”这个字段的左边或右边,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3)以参数查询的方式统计各线路旅游团中不同价格段的旅游线路中游客的人数,如统计20xx~3000元的人数。
设计意图:
在掌握了前面的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提高,加强对合计功能选项的了解。尽管顺序不会改变字段的总计值,但它却决定了结果在数据表中的显示。
8、归纳拓展 关注生活
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找出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总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发表在论坛上。 小结反思,提高认识
结束语: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同仁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数据的统计》说课稿2
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由马成荣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特色:本教材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3大理念,有6大学习领域,40个学习项目。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开展行动、完成任务中学习,并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多维关怀。
全书结构
异彩纷呈的T型台——演示文稿的创制
学习领域六
绘声绘影的魔术师——多媒体素材的加工
学习领域五
精打细算的巧助手——Excel软件的使用
学习领域四
笔随人意的好秘书——Word文档的操作
学习领域三
广袤无垠的E空间——Internet的利用
学习领域二
令人称奇的小机器——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
学习领域一
本课内容为教材中项目4-4《统计员工工资数据》
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该项目的第1课时,主要是SUM、IF函数和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安排,在此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对Excel公式的的学习,而此项目涉及函数和工作表数据的引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为后面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作好铺垫。本次课涉及的知识点是该项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为该项目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所教的是职业中专一年级的学生;
2.熟悉了Excel的基本操作和Excel公式的计算;
3.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适合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应发工资的计算”任务的探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任务驱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操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掌握SUM函数的应用;
3.掌握IF函数的应用;
4.掌握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1.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乐于与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学习、竞争参与意识;
1.2.通过研究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
1.SUM函数的使用
2.IF函数的应用
3.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学难点
1.函数参数的(区域如何选定)的运用
2.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法分析
“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乐地掌握知识,轻松突破难点。
1.讲练结合法
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2.问题设疑法
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
3.任务驱动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
4.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在分组操作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搭配基础相对好些的同学,实现以好帮差的学习方法。
以优帮带法
考虑到整个班级的水平差异,利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每组设立一位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学习。
小组协作法
教师“退居幕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积极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课前资源准备
教师:
1、检查机房机器、调试极域、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2、学习资源包(任务导案+教学课件+数据表资源)。
3、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合理的动态分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任务指导。
学生:
1、了解员工工资表的组成和计算。
2、了解“五险一金”。
3、预习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步骤
1.情境创建
2.引入课题
3.任务驱动
4.探究新知
5.小组合作
6.师生评价
7.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观察该表,明确项目
3.任务驱动,发现新知
项目分解: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
任务二:计算奖金和缺勤扣款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合计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和岗位工资的和
方法一:用公式的方法(学生快速完成)
方法二:求和函数— SUM
【格式】SUM( number1 , number2 , … )
【功能】返回参数表中所有参数之和。参数个数最多不超过30个,常使用区域形式。
连续地址---------区域运算符(:)
不连续地址------联合运算符(,)
例:sum(A1:C1)
sum(A1,C1)
设疑:当计算结果出现“#####”错误信息时应该如何解决?
问题解决:调整单元格宽度
任务二:计算缺勤扣款
缺勤扣款的计算方法是:
请假5天及以内每天扣20元,超过5天扣300元。
缺勤扣款=if(请假天数>5,300,请假天数×20)
奖金总额=销售金额*奖金比例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提示)
设疑:如何将“考勤表”和“奖金表”中的数据复制到“工资总表”中?
设置陷阱:直接复制+粘贴?
问题解决:利用工作表引用
引用其他工作表的单元格
格式: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
方法:教师演示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应发工资=基本工资+奖金-缺勤扣款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调整)
小组合作,师生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讨论的题目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回答。前一组学生展示完成后,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更正。
课堂小结,知识拓展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引出下节课的任务,实发工资的计算和薪酬状况分析,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点。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3、知识的实用性较强。对教材进行有效调整,将知识点有效整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及时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谢谢!
《数据的统计》说课稿3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的统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为此,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数据的查询》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因此,在本节中占据最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然后是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内化了这些功能特点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数据的统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数据统计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3、灵活应用数据统计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的统计。
2、灵活应用数据统计的能力,利用系统帮助辅助学习。
四、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从走过的弯路中体会到应该怎样正确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探究,自主学习,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达到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更多的解决办法。应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而不仅仅是懂得操作。
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渐进性、层次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引入实例,创设情境
大家旅游最关心的会是什么呢?如果你作为旅行社的老板,你们又最关心什么呢?以提供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例子,找出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
2、营造氛围
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统计计算。
1)统计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
2)统计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提醒同学注意冒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的,并提示学生如何识别自己输入的是何种状态下的冒号。
设计意图:观察学生对问题分析结果的导向性
3、要点剖析提高认识
介绍“合计”功能中各个函数的使用及注意点,并且强调有效性规则。
设计意图:学习部分“合计”功能
4、学习体验
任务一:
1)统计共有多少游客?(查询名称为:查询1)
2)统计旅游线路表中平均价格、最高价格、最低价格(查询名称为:查询2)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5、学以致用
合计功能不仅可以针对所有记录进行统计、还可以分组统计;
任务二:
统计各线路各旅游团中价格大于1000元的旅游线路中游客的人数,查询结果按照线路名称升序进行排序。(查询名称为:查询3)
2)统计各线路各旅游团的女游客的缴费总额情况(查询名称为:查询4)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6、任务分析
查看学生练习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用实践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7、探究提高
1)这节课所建的查询与前一节所介绍的查询有什么不同?
2)在建立统计各线路各旅游团的女游客的缴费总额情况查询时,将“团号”放在“线路名称”这个字段的左边或右边,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3)以参数查询的方式统计各线路旅游团中不同价格段的旅游线路中游客的人数,如统计~3000元的人数。
设计意图:
在掌握了前面的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提高,加强对合计功能选项的了解。尽管顺序不会改变字段的总计值,但它却决定了结果在数据表中的显示。
8、归纳拓展 关注生活
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找出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总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发表在论坛上。 小结反思,提高认识。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同仁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数据的统计》说课稿】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08-26
《统计》的教案03-31
数据专员述职报告11-14
《统计》教学设计11-24
统计的实习报告01-21
统计教学反思11-09
《统计》教学设计04-20
说课稿06-25
统计学实习报告02-12
统计实习自我鉴定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