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荷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荷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荷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第一节电荷,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对本章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电荷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陌生而神秘的电学,如何使同学们对电荷一见钟情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本节课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学习的基础,本节中“摩擦起电”和元电荷中的“原子结构”主要为下节课引入“电流”做准备,演示实验“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是为下节“电流的形成”留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顺利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让学生在认识自然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5、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乐思、乐做,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了解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
这节课的难点呢,从我这几年的教学来看,应该是元电荷的认识与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因。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法学法:
(1)学生分析
我教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判断、动手操作的能力,本节课在继续抓好这些训练的同时,加强推理判断能力及微观物体的想象能力。
(2)教法、学法
为更好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模型法、实验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
采用的学法:类比法、阅读法、诱导法、提问法、讨论法、推理判断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1)动手操作,引入新课。
先放有关静电现象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电的新奇和神秘,激发兴趣,进而告诉大家,我们自己也可以发电,学生兴趣大增,引导学生做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吸引碎纸屑的实验,引出摩擦起电现象,提问: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最后总结被摩擦过的物体都带了电荷。
(2)实验探索,引导学生。
让同学们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都可以吸引碎纸屑,证明都可以带电,由此提问: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吗?如何进行推理判断呢?要求学生说出实验步骤和推导过程,实验过程中,学生好玩难以控制,采用比赛方式比哪组最先发现规律,当堂给予奖励,比如公开上课做实验的机会等,另外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意一条规律都要进行评价,学生根据实验插图,实验好做,但推理过程所有学生就未必想得清楚,学生代表发言后,在老师的诱导下,让同学们一起正确说出推理的过程,此时学生已必然发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另外告诉大家摩擦过的物体所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相同,得出结论: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接下来提问: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如何来检验呢?有的同学会说:看它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非常好,予以鼓励。那么有没有仪器来快速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呢?引出验电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验电器的结构,让学生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张开的现象,提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再问不同带电体接触金属球,使金属箔张七角度相同吗?张角大小不同,说明什么问题呢?引出电荷量的概念,介绍电荷量的单位:库仑。
承上启下,问题引路。
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摩擦起电现象,那么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物质的结构说起,物质的结构属于微观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陌生,形象比喻,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直径为100m的大球,原子核带正电、负电、以及元电荷的概念、符号、大小,提问:既然原子带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为何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呢?让同学们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讨论,说出结论。
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电荷的学习,思考: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这个问题同学们没有相关的的知识经验,因此讲解为主,诱导为辅。
关于“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同学们先猜想:相同的两个验电器A、B,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想,接下来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大家发言,总结出电荷在金属杆上有了定向移动,由此引出导体的概念。
提问:若在验电器A、B之间架上玻璃棒或像胶棒,B验电器金属箔会张开吗?让学生作出猜想,动手做,验证猜想,由此引出绝缘体概念。
最后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够导电呢?
由同学们阅读课文可以得出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的答案。
分层训练,提问能力。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巩固基础知识,获取反馈信息。
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目的在强化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互相吸引,则()
A、两个物体必定带同种电荷。
B、两个物体必定带异种电荷。
C、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至少有一个物体带电。
第三导:发展性练习。通过一个难度的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知识的整合再应用能力。
3、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
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
以上环节的教学,着重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变教师的“讲”为“导”,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电荷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金属球
结构2、金属杆
3、验电器3、金属箔
原理:同种电荷
互相排斥
4、电荷单位库仑C二、元电荷
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元电荷e
e=1.6×10-19C
三、电荷的定向移动
导体
绝缘体
电荷说课稿2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既是上一节课学习的安培力的延续,又是后面要学习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它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与力学进行综合的完美切入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推导两种途径让学生去学习、理解洛伦兹力,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深层次的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洛伦兹力,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2)知道洛伦兹力大小的推导过程;
3)会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简单解释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安培力微观本质的猜测,培养学生的联想和猜测能力;
2)通过推导洛伦兹力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伦兹力大小计算。
2.难点:洛伦兹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教法:主要以多媒体模拟实验法、演示实验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2. 观察实验法、理论推导法、对比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由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而电流又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引出这个力可能是磁场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那么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吗?用电子射线管实验来加以验证,结论:磁场对运动的电子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新课。
2.提出问题: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存在什么关系?
3.演示动画
电荷的定向移动及其受力情况与电流受力情况
【设计意图】微观的电荷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学生缺乏感官认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手段给学生感官认知,可一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分析: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洛仑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本质
5.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由学生分析(必要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给出判断洛伦兹力方向的方法是------左手定则。
6.用实验验证电子束的偏转是否遵循左手定则
7.讨论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和磁场方向的关系
8.由例题求解引出B垂直于V时洛伦兹力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B与V不垂直时洛伦兹力的表达式,分析影响洛伦兹力的因素。
9.通过动画演示,介绍洛伦兹力的具体应有:电视机显像管中电子束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演示电子束在磁场的的偏来说明,进一步演示“行扫描”和“场扫描”,并由此说明荧光屏发光的原因。
10.课堂练习
11.小结
12.布置检测题,通过其来检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荷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所说的这一节课是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电学内容中最基础的内容。这一节是电学的入门,比较难教。针对以上事实,我确定的本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1、三维目标:xxx。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己做摩擦实验,使对电荷的产生感兴趣,能主动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2、教学重点:两种电荷的规定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单位。
3、教学难点:电荷的认识及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
这一节内容我们有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先让学生拿出一个塑料尺子或塑料笔帽等去靠近小纸屑(无任何现象),然后再让他们在自己的头皮上摩一摩,再靠近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摩擦的效果。老师再加以演示,加深影响。对于学生自己不能操作的实验,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其中适当穿插练习和提问、阅读等方法。
三、说学法:
由于物理学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所以本节课主要以实验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和观察,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从中总结,教师引导会得到正确的结论。过程中强调实验现象的识记,从现象中总结规律,以加深理解,便于记忆。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xxx。
五、板书设计:
5、1电荷
一、带电(带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二、两种电荷:
实验表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他们是这样规定的: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说课稿4
我说课的题目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我的说课分课标分析、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体会六部分:
第一部分:课标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洛伦兹力,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会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B、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C、知道电视显像管的基本构造以及它工作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形成洛伦兹力的概念
B、通过探究明确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微观与宏观),洛伦兹力的方向也可以用左手定则判断
C、通过思考与讨论,推导出洛伦兹力的大小公式F=qvBsinθ
D、最后了解洛伦兹力的应用——电视显像管中的磁偏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推理;
B、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确定本节的重点是:1、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
2、洛伦兹力大小的计算
难点是:洛伦兹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部分: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我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五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本节课既是安培力知识的延续,又是为下一节《电荷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在以后的力学综合问题中经常会涉及到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等其它力的综合。在近两年的高考中都是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可见其重要性。
2、生活资源:电视机显像管、阴极射线管、感应圈、学生电源、蹄形磁铁,使学生领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网络资源:通过网络上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理解新知识,使学生知道网络上不只是游戏、聊天……也有许多对我们自身发展有用的东西。
第三部分:学情分析:
(1)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对安培力有深刻的认识,知道其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计算,所以我采用比较的方式来突破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这一重点。在推导出洛伦兹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后再用比较的方式将公式推广。
(2)在能力上:学生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为攻克这一难点,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搭梯子,创设问题情境来解决。
为了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我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第四部分:教法和学法
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及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通过探究→来解疑,经历多次的比较,使知识得到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改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一)设置情境 引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三)联系实际 照应开课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五)课外探究 发散思维
(一)设置情境 引入新课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两部分引课,首先播放极光的影像资料,(提出为什么从宇宙深处射来的带电粒子会在地球两极上引起极光呢?)然后,我展示生活中电视机的显像管(提出显像管中电子只是细细的一束,为什么能使整个屏幕发光?)指出解开这两个问题的钥匙就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这个力我们把它称之为洛伦兹力,引入本课。这样设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宇宙的秘密比较向往,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比较关注,容易把注意力从课下转到课上来,原因之二隐藏了问题的答案,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打下伏笔。原因之三是新课标提倡物理要与生活生产相联系,这和新课标的精神相吻合。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新知识一:洛伦兹力的方向
为突出这一重点,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演示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v、B、偏转方向的关系,根据演示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探究用什么方法能直观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实际情况进行点拨:只要将运动的电荷等效成电流,利用安培力的方向判断方法是可以判断出运动电荷受力方向的,到此学生结合教材就可以得到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的左手定则。由于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也是用左手定则,学生很容易提出质疑:那二者有何区别呢?由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即四指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安培力中四指代表电流的方向,而洛伦兹力中四指代表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与等效电流的方向相同。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进行实战演练(一)(二),这样就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结果,会使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明确了二者的区别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联系,通过导线中微观电荷运动情况判断其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和整个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的`关系就不难得出: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二者是宏观与微观、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洛伦兹力大小的推导做好充分准备。这部分的设计也是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很好体现。
新知识二:洛伦兹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难点,我结合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设置四个小问题让学生依次去探究:
导线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垂直,即导线中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垂直。
设导线中每个带电粒子定向运动的速度都是v,单位体积的粒子数为n,
1、算出在时间t内的通过截面的粒子数?
2、如果粒子的电荷量记为q,由此可以算出q与电流I的关系?
3、写出这段长为vt的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
4、写出每个粒子所受的力即它的洛伦兹力?
这样就为生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通过探究推导得出:F=qvB(B⊥v),学生在每个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推理过程中,渗透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思想:即通过设置一些中间量,最后将其消掉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在得到结论F=qvB后,再由公式推出B=F/vq,通过与电场强度E=F/q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刻的认识磁:它只与运动的电荷有关,表现为公式中反映运动的物理量v,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因v与B不一定都垂直,让学生根据安培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去探究当B与v平行、一般情况下如何计算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学生经过探究不难得出:B∥v时:F=0 一般情况下:F=qvBsinθ,在这里可以进一步说明电荷受洛伦兹力的条件是什么?(运动电荷 速度与磁场不平行),由于电场对电荷也有作用力,为了加强学生对电场和磁场的区分和理解,可以让学生去总结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力有何不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为了更好的学习下一节课,引导学生探究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有什么影响?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吗?引导学生由左手定则得到洛伦兹力与速度的方向始终是垂直的,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特点是一样,只能改变速度的方向,不能改变大小,对带电粒子不做功,这样也会使学生知道不能孤立的学习,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联系实际,照应开课
理论来自于实践,更要服务于实践,从而解决开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关于极光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使带电粒子发生偏转,而电视机的显像管可以抛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思考与讨论了解其结构和原理,知道是显像管中偏转线圈产生的偏转磁场使电子束发生了偏转,使整个屏幕发光。在此还可以联想到前面电场中学习到的示波管的原理,让学生课后结合教材35页去比较二者的区别。这两部分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情况,区分电偏转和磁偏转的原理。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让学生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如下:
(五)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让学生根据所本节所学的知识去探究生活和科技中还有哪些应用洛伦兹力的例子?课后进行交流。
这样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第六部分:设计体会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处理教材、选择教法、指导学法。
2、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关键位置的引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现在的学生善于合作,善于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教学中多设置探究题目,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电荷说课稿5
5.1电荷
一、带电(带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二、两种电荷:
实验表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他们是这样规定的: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使用:可以凭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情况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3、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五、电荷量及其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作库,符号是C。
六、原子的`结构 :
元电荷: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 = 1.6 ╳ 10-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