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说课稿

时间:2024-06-19 01:22: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松鼠》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松鼠》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松鼠》说课稿

《松鼠》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环保、生态早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应从孩子教育起。《松鼠和松果》是新课标人教实验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一边吃松果,一边埋松果的故事,突出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单元教育专题。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能力目标:通过识字、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简要复述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个性特点,我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边读边悟”的教学方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互动性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本课教学始终与日常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生活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性。教学中充分发挥字词卡片和多媒体的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展开教学

  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则谜语:树上树下采果欢,大大尾巴真好看。高高跳下不受伤,只因带了降落伞。(打一小动物)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一齐兴趣盎然地大声喊:“松鼠!”我紧接着鼓励同学们:“真聪明!那你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学生马上又齐声回答:“松果!”老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这样,很快就引出了课题。

  这样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步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最有好奇心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打开课本了。于是,我迅速带领大家走入课文中。这一教学环节是分四个步骤进行的:

  首先,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的生字。

  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最后,老师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方法有指名认读带音节生字词,脱音节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认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纠正错误读音。老师重点强调了“泼”的读音,它在“活泼”一词中读轻声,单独时读一声。还比较了“摘”和“栽”这两个字,学生通过拼读音节,看图片和做动作演示,区分了它们的读音和字义。

  在组织交流记字方法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大家的方法有利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来记字,音近字、形近字比较记忆,还有的用换偏旁、换部件、编字谜的方法来记字。其间,我还引导学生将“聪”字进行分解编成了一首小儿歌:“小朋友,上课听讲要专心,耳朵认真听,眼睛仔细看,嘴巴大胆说,心儿细细想,人人都夸你聪明。”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个字。

  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并且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我又采用了分段读文,做识字游戏的方式使生字在不同的情境中复现,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三)感情朗读,边读边悟

  疏通了生字障碍,朗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这一环节是分这几步来进行的:

  首先,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松活泼的基调。要求学生认真听,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第二步,学生分组朗读,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读准字音,反复练习,读得流利。鼓励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必要时,可请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第三步,师生交换读。学生提出自己最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大屏幕显示,与老师交换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再仿读。老师听学生朗读,根据情况提示学生注意,然后再范读,学生再读。在交换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几个句子作了重点指导:

  1、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从“那么……那么……” 和“香、可口”谈理解和体会。)

  2、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读好感叹的语气)

  3、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读好疑惑忧虑的语气,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4、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用自信的语气去读)

  在交换读的'过程中,课件随机出示课文插图,生动活泼的动画情景,不仅使学生兴致倍增,还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看、想、议,学生了解到松鼠喜欢吃松果,但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松树总有一天会没有的。没有松树,将来的松鼠孩子们就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我还启发学生想象松树也像人一样,也有一定的寿命,也会老,会生病死亡。于是,学生对只摘松果,不栽松树的后果认识得更加深刻。

  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课件又出示画面,松果里有松子,埋在地下就长出了小松树,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松鼠想出的“每次吃松果,吃一个,埋一个”这个好主意的理解。然后学生讨论松鼠想出的主意好在哪里。通过观察、讨论,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既可以满足松鼠自己的需要,也为大森林的长盛不衰,为子孙后代的生活打下了基础。以后的松树林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经过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一幅幅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动物安居乐业的森林景象。多好的一个环保教育的素材呀!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中受到了启发,体会到了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强调了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以上环节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边读边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愿望,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

  第四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方式有自由读、接力朗读、全班齐读。然后练习简要复述这个童话,学生先在小组内练习,可边看课文插图边复述,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复述,初步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绘画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本节课,我设计的实践活动是“画未来”,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的小松鼠住的这片松树林的未来,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地方的未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设计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就是在黑板上松鼠和松果这两张图片之间写上“吃”和“埋”两个字,“埋”字下边打上箭头,贴上松树的图片,表示埋下一个松果,就可以长出一棵松树。整个板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简单明了。

  总之,在以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运用“自主识字、合作交流、理解探究、感受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识字与阅读课成为了学生最大的乐趣,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了无限的生活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大语文观。

《松鼠》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松鼠》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2、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能用“先……再……然后”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维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

  1、自主识字识词。

  2、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通过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对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问题二:(多媒体展示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通过对比学生对松鼠驯良的特点理解更深刻。

  问题三: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机灵”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迁移训练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通过口语训练,对课堂知识的加以巩固及运用。

  (三)课文小结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由学生自己来板书明确。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会比由老师执笔的效果来得好。这更体现了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松鼠》说课稿3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科普童话。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我在教学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第三为部分回归拓展,第四部分为学写生字。其实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这里着重说说品读感知部分。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文中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品读课文时综合各种手段,逐层深入,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等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学习到积累,充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第一段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按图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练习说话,引学生充分进入情境,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而读好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睁大眼睛、自言自语”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意外、疑惑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第五段教学中先让学生自悟其中的秘密,读好蚯蚓的话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最后再让学生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小松鼠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进一步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从而学好课文,积累丰富的语言。

  总之本着“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理念,教学中着力以读为本,读中促思,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辅助,让学生比较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松鼠》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是精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可以讲述自己遇到的事情、见到的现象,对于问题的看法还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驯”等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我的教学重点,激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将会用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朋友想和我们见面,请看大屏幕。看过之后,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想知道松鼠更多的祕密吗?有一位法国博物学家写了一篇有关松鼠的说明性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松鼠,去了解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然后让同学们齐读课题。旨在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本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五)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小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六)拓展延伸

  小松鼠非常可爱,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小松鼠?也可以把你眼中的小松鼠话出来,给大家10分钟时间,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七)小结作业

  小结:小动物非常可爱,我们都非常喜欢,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能伤害它们。

  作业: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写法,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松鼠》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着眼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掌握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前者为教学重点,后者为教学难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简单说明文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树立科学求实的价值观。

  二、说学法与教法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作者思有路,缘路识斯真。”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说教法:读中思---学中引---堂上清

  先“整体感知读”--再“重点研读”--最后“堂上清”。 “整体感知读”环节,采用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等方法。通过“整体感知读”,使学生对整体文本知识有个原始理解,再通过“重点研读”(第二段至第五段),突出教学重点,即学习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经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原始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个后续理解,综合以上两步使学生最后达到对教材的基本理解。在教学中为了分散难点,每一段文字的阅读,都辅之相应内容的幻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细致观察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所在。最后通过“堂上清”对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说教法:

  在“读中思---学中引---堂上清”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增加学生的注意力。我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十多幅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幻灯片,放映松鼠的录像,迁移训练中放映长颈鹿的录像,这样更有助于生动,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这样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首儿歌从兔子的外形、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语言生动、形象。你想学习这种抓住特征描述事的方法吗?(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活泼、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采用儿歌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编写小松鼠的儿歌作铺垫。)

  (二)连线作者作品:

  作者介绍: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用40年时间著成36卷《自然史》。

  (三)整体感知读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

  驯良( )矫健( )帽缨( )榛子( )松鼠说课稿

  橡栗( )蛰伏( )苔藓( )榉实( )

  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驯良 矫健 蛰伏

  (有督促自学的效果)

  2、班里展示朗读(注意:符合朗读要求,学生听后评价)

  3、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这一特征的?

  4、除了以上内容,作者还补充说明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词语,理清文章脉络,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四)重点研读(课文2-5端)

  1、找出各段的说明对象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特征的?

  特征

  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说明顺序

  漂亮(2)

  面容和肢体、好看的尾巴、吃食的样子

  由外到内

  由主到次

  逻辑顺序

  驯良(3)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主要种类

  乖巧(4-5)

  动作、筑窝

  这一过程中先指导朗读,再观看四幅幻灯片,让学生在原文找到相对应的说明文字,然后选择其中一幅做简要描述。(于漪老师曾说“谁想成材,谁就要千方百计地学会用语言去分析课文这一基本方法。”)

  漂亮:在分析松鼠“漂亮”的特点时,抓住“清秀”“矫健”“翘起”等极富表现力的词语,学习抓住特征进行生动说明的方法。

  驯良:请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再观看幻灯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图片内容。然后听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让学生说说松鼠的“驯良”表现在那里,并改正故事中的错误,用幻灯片辅助教学,显示本段要点。(“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理解更深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

  乖巧:速读课文,观看幻灯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每一幅图片拟题。说说松鼠的“乖巧”表现在哪里。重点学习描述松鼠搭窝的一段文字,圈点描写松鼠搭窝的动词,让学生用简单的道具模拟松鼠搭窝的动作,以小组为单位用“先”“再”“然后”等表示动作先后的词语做简要复述。(观看松鼠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模拟松鼠搭窝,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更动脑,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领会松鼠“乖巧”的特点。)

  (这样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阅读与观察相结合,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理解形象化描述对于揭示事物特征的作用,为下文的学习提供范例。)

  2、文中“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这三者是从外貌方面、生活习性(由外到内)进行讲解的。同时这三个词的顺序还决定了2-5段的说明顺序。

  (五)强化记忆读

  1、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让学生对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进行总结。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致的观察是说明事物的基础,而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

  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比较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一些拟人句的理解及本文的文体:文艺性说明文)

  (本环节主要还是依据文本回答,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读完本文,你愿意成为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吗?当你左边是闪亮的屠刀、右边是漆黑的枪口、眼前蔓延着树桩,你还愿意吗?当“谁知盘中餐,最爱是松鼠”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你是否还愿意呢?

  那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人类的朋友作点什么呢?

  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良知和责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欢的方式,为保护这些处境日益艰难的人类的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公益广告、漫画、表演……)(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七)堂上清

  1、根据下列词义找出在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机灵巧妙( )

  系在帽子上的穗状装饰品。( )和顺善良( )

  动作迅速而灵敏。( ) 对情况的变化察觉得快。( )

  2、填空

  《松鼠》一课的文体是 ,作者 是 国的学者、作家,著有 等。作者通过勾画这种小动物 的外貌, 的习性和 的性格,突出了它令人喜爱的特点。本文是以 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的。

  3、本文共6个自然段,下面()种分层方式是正确的。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词语中写松鼠生活习性的是( )

  1 玲珑的小面孔 2 不敢下水 3 四肢轻快 4 经常在高处活动 5 尾巴老是翘起来 6 在树上做窝 7 尾毛可以制成画笔 8 用爪子和牙齿梳里自己的毛 9 不冬眠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10 毛是灰褐色的 11 过了冬就换毛

  5、阅读理解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 又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弄、搬、找)些小木片,错杂着(堆、垒、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 (编扎、捆扎、缠绕)起来;然后把苔藓 (捏、挤、踩)紧, (压、踏、踩)平,使那建筑物既 又,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 又,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准确的说明来自细致的观察和词语的恰当运用, 、 、三个词,写出了搭窝的步骤。松鼠搭窝的复杂动作,是用一系列动词写出的,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2)在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入下列词语:

  舒适 暖和 干净 坚实 宽广 安全

  (3) 这一段是介绍松鼠 的生活习性的,表明了它的 a 驯良 b 乖巧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大多数学生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分析课文,生动地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对于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采用学生出自测题、和他测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强化能力点,完善思想教育点。

《松鼠》说课稿6

  《松鼠的尾巴》是一篇常识性的科学童话,通过3个故事把小松鼠在不同的情况下三次发挥尾巴不同的作用,解决了问题。其中二、三、四小节具体描写了小松鼠尾巴的作用。想象丰富,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性强,能够吸引孩子,同时语言浅显,又便于独立阅读。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一、关注字词、重在积累

  低年级的语文,字词教学仍是重点,在第一教时已经解决了生字的读音及字形,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词义的理解放入到具体的语境,结合故事的学习进行理解,如紧追不舍、无影无踪等词,将词语的理解和朗读结合起来,和读懂课文结合起来,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对词义有比较深的印象。这样的`学习必将牢牢地铭记在学生的心间,此外,本课出现了较多的多音字,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切实做到,将语文课上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

  二、朗读感悟、入情入境

  小松鼠从一开始找不到扫帚而困惑,到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很高兴;又在危险时刻,在妈妈的提醒下,及时发现自己的尾巴能做降落伞,因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到最后寒冷的冬天来临,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尾巴可以当作被子。从困惑到经过提醒明白到一下子知道自己的尾巴的作用,一步步感受到自己尾巴的顶用,这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的。

  学习这三个故事,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个故事情境中去,第一个是通过对话朗读感受当时小松鼠的困惑到最后发现扫帚的惊喜,第二个故事是通过抓住关键词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着急地向妈妈求救,读出小松鼠遇到困难的紧张和着急。第三个故事是通过教师的引读感受尾巴的神奇。整节课引导学生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主题,读中升华人物的情感,切实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自主学习、分层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倡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在本节课我进行了尝试,在本课的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划一划,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基本上掌握了圈画语句的要点,个别几个在同桌的帮助下也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体会得成功的乐趣,还有在第四小节的学习中,经过了二、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有能力自己从第四小节获取知识,于是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获取新知,异质分组,让学困生也能有所提高。真正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最后一个环节,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智优生只借助板书就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为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为其搭建了一个脚手架,通过完成填空来完成此学习任务。既是对课文的再次梳理,也是让学生有条理、连贯的表达。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老师们能批评指正。谢谢!

《松鼠》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语文组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松鼠》。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

  《松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的小动物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本文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点。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这种文艺性的说明文又称为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炼,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活泼生动,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引人入胜。

  说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是: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目标是: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学习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说明文鉴赏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分析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本文难点是提升学生的说明文鉴赏能力和写作手法的运用能力,感悟作者对松鼠的热爱与赞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3、比较法:通过《辞海》介绍松鼠的短文与课文语言的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出学习说明文,写好说明文的方法。

  5、拓展迁移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小动物。

  学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方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理由: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体验法(理由:让学生尽情地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谁都不能声称自己具有特别的见解或洞察力,在极端的意义上,所有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

《松鼠》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看松鼠做巢》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我”认真地观察,生动地再现了松鼠表演以及做巢的过程。本文语言通俗、描写生动,详略得当。对松鼠细致的观察,跃然纸上。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受到松鼠做巢的执着,还能引发他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说目标: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且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看松鼠做巢》这一课的特点,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松鼠精彩的表演。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和本文情趣性强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2、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4、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读课文时,能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3、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理解。

  体验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松鼠机灵可爱。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弄懂松鼠是怎样锲而不舍自己找落叶做巢,了解松鼠做巢的执着。

  教学难点:在理解中体会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关爱和赞美之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交流、体会、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注重讨论、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第二课时)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这样的: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把训练贯彻课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活化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复习导入-----通读,直奔重点-----品读,会情悟意-----总结提升

  一、复习导入:

  导入设计要以“一石击水”之势,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我采用了复习导入,用引读的方法,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的内容.。

  二、通读,直奔重点。明确文中主要围绕在小松鼠做巢时,“我”给了小松鼠的哪些帮助以及小松鼠时怎么做的。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小松鼠做巢时,“我”给了它哪些帮助?为什么这么做?小松鼠的执着,文中其实通过了“我”帮助小松鼠后的得意与小松鼠的行为形成对比,衬托出了小松鼠的执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想首先必须把握“我”对小松鼠的帮助有哪些,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帮。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我对小松鼠的那份关爱,为后文体会小松鼠的执着做铺垫。

  三、品读,会情悟意。领会“我”帮助小松鼠的得意之情、关心之情!悟小松鼠的执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感受我的得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设计了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9自然段,勾画出:每次帮助小松鼠时,我得意的想法的句子。交流后让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我很得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学生的读、议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此时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我的得意!有点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我的得意!

  2、学习课文3-9自然段,感受小松鼠的执着。我如此得得意,那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非常想知道每次帮助小松鼠,小松鼠是怎么做的!我设计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画出写小松鼠怎么做的句子!这样我的得意和小松鼠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学生很深切感受到小松鼠的执着!此时,教师简单介绍关于松鼠做巢的小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感情朗读做准备,多次点读体会小松鼠的执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还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去掉“竟然、竟、依旧、想不到”这几个词语,感受“我”的意外,衬托了小松鼠的执着,再进行第二次感情朗读,设计了练读、点读、师生对比读,多种形式的读,做到以读悟情,以声传情。

  3、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为什么不再尝试帮助小松鼠了?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孩子们不得不思考:人与动物的相处了!

《松鼠》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小松鼠看错了》是第二册二单元中的一篇叙事性课文,写的是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由于认真观察小鸟使小松树把他错看成树干的有趣故事。这篇课文安排在两课时内学完,第一课时安排学习“外、从、仔、细”四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发、现”两个生字。

  2、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能用“发现”说一句话。

  (二)教学重点:了解达尔文小时候是怎样喜欢小动物的。

  解决重点的教学策略:

  1、在学习“小松鼠看错了”这一具体事例中,抓住“忽然,他发现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这两个重点句子,通过理解“发现、仔细、一动不动、很久”这四个重点词语,通过有语气地朗读,体会达尔文观察小鸟的专注程度,感受他对小鸟的热爱。另外,小松鼠在他身上“左看看,右看看,跷起尾巴跟妈妈打招呼”,除了表明达尔文观察小鸟的专注,也可引导学生理解为达尔文不想打扰小松鼠,从侧面感受他对小松鼠的喜爱。

  2、在学习第二小节“达尔文小时候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这一概括性描写时,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感悟到达尔文对大自然一切生命的热爱,升华学生对达尔文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

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1、抓住重点句

  “有一次,他穿着一件粗糙的棕色外衣,在树林里玩耍。”

  “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通过理解“粗糙、棕色、一动不动、站了很久”这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归纳出小松鼠看错达尔文的两个原因。

  2、充分利用实物(粗糙的、棕色的布)图片(课文中插图)的直观效果,使学生从视觉感官上理解“达尔文确实像树干”。

  (四)新知识点:

  1、识字教学:学习王字旁。

  2、阅读教学:学习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五)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达尔文小时候观察小鸟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认真观察的重要性,体会到只有认真做事,才能获得成功。

  (六)地位:

  第二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前两篇为童话故事,后两篇为描写现实生活的课文。第三篇重在写景,第四篇即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叙事性课文。从教材的体例安排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课文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阅读的重心开始由充满幻想的“童话”转型为“描写现实生活”课文,由“朗朗上口的儿歌”转型为“以小节为明显标志”的真正意义上的“课文”了。更重要的是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将学习到的“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这一最具普遍意义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整体安排:打破按小节逐段学习的方法,直奔重点段,以“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这一中心问题贯穿始终,按照“观察小鸟——观察一切——成为科学家”这一层次进行教学。

  (二)具体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松鼠看错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松鼠看错什么了?(板书:达尔文树干)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请同学们打开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唤醒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深入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后半部分:

  重点句一:有一次,他穿着一件粗糙的棕色外衣,在树林里玩耍。

  什么叫粗糙?(学生说说)教师出示粗糙的、棕色的布,再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达尔文像树干”。

  指导朗读:突出“粗糙、棕色”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读中理解。

  重点句二: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什么叫“一动不动”?(板书:一动不动)你在什么时候一动不动?用“在()的时候,我一动不动”的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教师相应评价:说明你当时很专心、很认真、很入神等。

  达尔文在什么时候“一动不动”?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一动不动”进行拓展,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外在的“一动不动”显示出内心的专注,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重点句三:忽然,他发现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

  学习生字“发现”:先拼读,读准字音,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识字。

  发:“发”是什么结构的字?按笔顺跟随表书空。

  现:“现”是什么结构的字?王子旁与王字有什么区别?“现”字右边是

  什么字?指导书写。

  理解发现词义:让学生说说词义。问题预设:学生认为发现就是看见。

  解决策略:出示句子选择。

  达尔文发现()a树上有小鸟。b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选择中体会出“发现”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看到或

  找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

  引导学生用“发现”说一句话。

  用“达尔文法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还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指导朗读:突出:“从来没见过”,“仔细”。

  过渡语:达尔文不光一动不动,而且还“站了很久”,为什么站了很久?

  指导朗读:范读。

  小结:正是由于小达尔文穿着粗糙的棕色外衣,又一动不动地站了很久,所以小松鼠看错了,把他当成了树干。小松鼠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一只小松鼠……还挺得意呢!

  学生学法:学生朗读,读出小松鼠的得意。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不是课文重点,但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采用略处理方法。教师通过“为什么小松鼠能在达尔文身上那么淘气呀?”引导学生体会出达尔文观察小鸟入神,不想打扰小松鼠,避免学生思维重心的转移。

  同样,学习松鼠妈妈的语言也是以读代讲,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

  (3)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方法: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就能体会出“达尔文不会伤害小动物。”

  过渡语:达尔文仅仅喜欢观察树上的小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习第二小节前半部分:

  学习方法:朗读。

  小结: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喜欢观察鸟兽虫鱼,它对大自然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热爱。正是由于达尔文小时候就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长大才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龄原因,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一方面,他们可能只认识到达尔文观察小鸟认真。因此,教师要用明确的语言帮助学生提升认识,起到“导”的作用。

  (5)学习第一小节:

  学习方法:自由读、质疑。

  学习“世界闻名”一词。

  指导朗读:突出“世界闻名”一词。

  (6)语言拓展训练:

  你就是那个身穿粗糙的棕色上衣的达尔文,面对树上从没见过的小鸟,你心里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语言训练中,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反馈学习效果。

  3、总结全文:

  达尔文爱树上从没见过的小鸟,爱身上活泼的小松鼠,大自然中的一切生民在他眼里是那么神秘,他仔细观察,他动脑思考,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实一个人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热爱,离不开认真。画家达芬奇为了画得更准确,每天要观察几百个鸡蛋;雕塑家罗丹在进行雕刻是把自己的好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还有哪些科学家在认真工作时也发生了这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下在书中寻找吧!

  板书设计:

  棕色粗糙

  8.小松鼠看错了达尔文→树干

  一动不动很久

《松鼠》说课稿10

  今天,我执教的这节课,自我感觉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在阅读中识字的课例。整节课中我始终坚持以识字为主线,以阅读为途径,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重点突出,方法恰当,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打不牢,就无法支撑起丰美的知识大厦。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如此之大,而每一篇课文后都有十个左右的生字,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因此,要想尽办法让学生把生字记准记牢,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课文中生字的分析,课堂上我主要采取“集中认读,分散识记,逐步强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联系课文来帮助识记,做到“联系生活经验、随文识字、重点突破。”

  1、充分发挥语言环境对识字的作用。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对部分生字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就必须把所学的生字的音形义牢固地掌握,才能够灵活运用,而今天我采取“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将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的识字策略,使孩子们走出了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识字“沼泽区”,使得儿童的识字之旅变得轻松愉悦。尤其像“意”字的处理借助古体字记忆字形,通过教师的范写强化字形,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字义的同时,将“主意”一词回文,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可谓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还有“活泼、如、总”几个字的处理都是寓识字与阅读中,在反复的朗读中既强化了字音、字形,又将字义的教学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句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是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最大优点,教学时我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比较好的达成了识字教学的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我们要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目的,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在教生字的时候,要适当教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比如本课我们运用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联系生活”“猜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游戏巩固识字。生字学完,要及时复习巩固。这一课通过“栽松树”,用游戏的'方法巩固,既记住了本节课要认的生字,也再次体验了动手植树的乐趣。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进行写字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动脑、动口,还要动手写一写。写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部分,也应该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本节课,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主”和“意”两个字,写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在书写中体会,在评价中感悟提升。通过指导、练习和讲评,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阅读理解抓准训练点

  低年级的文章内容比较浅显,理解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怎样铺好台阶,架设梯子,让学生能一步一步慢慢向上走,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因此对于简单的课文,教师还是要精心设计好训练点和想象点。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如第一段的教学中抓住聪明活泼,指导朗读。尤其是“那么……那么……”这句的朗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点,用上“那么……那么……”,说一说西瓜、大树、小草、小花……让学生通过说话,一方面理解“那么……那么……”这种句式,进一步体会到松果的味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重视培养的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了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是足以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引导学生学习“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这句话时。先是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省略号表示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小松鼠。再通过教师步步深入的引读,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能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语言,感受松树对松鼠的重要。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情感得到提升,学生会感受到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知道本课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我也知道自己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这方面还显得比较稚嫩,但我相信上一次课就成长一次,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松鼠》说课稿11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下册教材主题四《快乐宝贝》次主题二《帮帮乐》中的教学活动一《小松鼠的伞》,下面,我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选择了教学故事教学《小松鼠的伞》。《小松鼠的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活动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并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我们幼儿实际,制定了以下两点目标:

  1、尝试讲述并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新词“责怪”。

  2、感受故事中小松鼠把尾巴当伞的有趣,懂得要帮助别人的道理。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助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启发幼儿想像。

  难点:引导幼儿试着把观察后想像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为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故事挂图、背景音乐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五、教学方法

  为完成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欣赏、、感知、再认识、再理解。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比较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像力,使幼儿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六、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本活动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听音乐《好朋友》做律动入活动室

  通过听音乐、做律动,使幼儿首先有了好朋友互相帮助的概念,为讲故事打下基础.

  2、导入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看看你们,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小松鼠生活视频)

  观察一下它长的什么样子?(眼睛圆圆的,尾巴粗大)小松鼠小小的个子,为什么要长这么大尾巴呢?通过观察小松鼠,让孩子们对小松鼠的尾巴有初步的印象。

  3、看挂图,先让幼儿猜测图片内容,教师再讲述故事,

  (1)出示图1:提问:图中是什么天气?小松鼠在用尾巴做什么?让幼儿体会到小松鼠尾巴的有趣,然后教师小结,并讲述图片内容。

  (2)出示图2:让幼儿观察图中都有谁小松鼠有什么变化?猜一猜小松鼠身上为什么湿透了?然后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3)出示图3:想一想,松鼠妈妈看到小松鼠淋湿了会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猜猜妈妈会对它说什么?

  教师讲述第三幅图。

  (4)出示图4:观察图片,猜想图片发生的故事。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5)说说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做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

  4、看《小松鼠的伞》动画视频,完整欣赏故事。

  结合故事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责怪,并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幼儿学会互帮互助,都像小松鼠一样,做一个爱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七、活动延伸

  播放音乐《小松鼠》,用律动的方式学小松鼠走路,到校园内找一找需要帮助的人。

  八、活动效果预测

  通过我的精心准备,以及各个环节的设计,我想,幼儿会了解故事内容,并受到教育,达到所设计的活动目标。

《松鼠》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松鼠和松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0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通过学文使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知识目标: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能力目标: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愿意参加植树,认养树木等活动。

  教学重点: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爱绿护绿的行为。

  二、说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应该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根据本课的重点以及新课标的精神,课中我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握“多识少写”的学理依据,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我采取先呈现带生字的词语,从词语中提出“生字”,运用多种形式熟读生字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如何识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呈现带有生字的句子,让这些字回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看看学生“换了环境还能认识它们吗?” 朗读感悟是课文的另一重点,我紧扣课文内容的情感线:高兴、担心、快乐,在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后,让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朗读,随机出示第二幅插图后,观察提问:“为什么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地里埋下一个”让学生自读自语。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两个重点句:“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和“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松鼠的心情,再读感悟时,特别是省略号,引领学生去发现森林其他动物的担忧。当学生明白出除了小松鼠之外,其他小动物出同样离不开森林,抓住契机,再次出现中心句: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地里埋下一个”,让学生再读感悟,学生在读中情感得到升华,深深体会文章内涵。

  三、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看,有两只可爱的小松鼠今天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呢? (CAI课件演示:两只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还和小朋友打招呼) 你们了解小松鼠吗?谁来说一说? 板书课题:松鼠与松果 齐读课题。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鲜明的画面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先听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音。

  3、指名读课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

  4、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如果学生不能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引导进行。 (《新课程理念》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接触文本,感悟文本,这是增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必要前提。读后交流的空间也是开放的,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差异。)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字

  1、出示词语

  cōng míng hu po hū rán zhǎ yǒn jing聪 明 活 泼忽 然 眨 眼 睛

  rú guǒ zǒng yǒu yǐ hu zhǔ yì如 果 总 有 以 后主 意

  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4、出示生字卡,谁想当小老师来试着教同学们读读。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想交流哪个字就交流哪个字?

  6、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学生试读。 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学了这一课,我们以会更爱护树木了。 我们有了一个美化校园的好主意。 (每个孩子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是不同的,改变反复齐读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方法再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记忆。)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课件演示:第一幅图小松鼠在摘松果吃)如果你是这只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里会怎么想?课文里哪一自然段写这幅图? 2、自由读,看谁能读出小松鼠的高兴劲儿? 3、指名朗读,评议。 4、指导朗读重点句: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好吃。

  (二)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课件演示第二幅图:小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1、观察图中的小松鼠在干什么?“为什么小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二、三自然段,自读自悟。

  3、交流感悟。体会松鼠的心情。

  4、引出中心句:“如果光摘松果,不摘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和“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里去住呢?”通过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导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松鼠的心情。

  5、再次出示中心句:“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齐读。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松鼠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多种方式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交流、汇报。 3、如果你是这棵挺拔的小松树,用你的姿势告诉我?那么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茂密的松树林呢?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那又会怎么样呢?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松鼠心情的变化,最后用肢体语言来理解“一棵棵、茂密、光秃秃”这三个词语,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引起情感共鸣,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五、拓展延伸,想象升华

  1、如果你生活在这里,想象这里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 3、讨论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文本的价值。)

  六、说板书:吃松果———埋松果—— 长松树 高 兴 担 心 快乐(板书采用文字式书,简洁明了)

《松鼠》说课稿13

  《松鼠的尾巴》是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第2册的一篇老教材了,老师们都很熟悉。这是一篇常识性的科学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叙述了小白兔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与小松鼠的对话,明白了松树的尾巴用处真大:像一顶降落伞,可以使松鼠从高处往低处跳时不受伤,睡觉的时候还可以当作被子。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有关动物的基本常识,又要注意不能上成常识课/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课文中“原来,就像,当作,轻轻,又轻又软,又软又暖”等几个重点理解的词语,在第1课时重点让学生会读会写,在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每个词语理解的途径也是不一样的,如“又轻又软”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尾巴和降落伞的共同点,自己把这些特点连成词语,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运用一种新的词语类型;“当作”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的,而“又软又暖”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的。在说话训练中我还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马上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说话,在实际中运用,实现真正的理解掌握运用。

  其次根据童话的特点,我在这节中抓住课文中小白兔和小松鼠的对话以及写松鼠尾巴两个作用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堂课的朗读指导中,我本着让学生在自我进行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的原则。如在朗读“原来松鼠睡觉的时候,把尾巴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在睡觉时盖着被子时的感受,再引到小松鼠睡觉身上盖着大尾巴的感受,最后在到课文的句子中去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学生就能更好的朗读这个句子,教师也不用进行过多的朗读技巧上的指导了。

  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说的训练有层次:松鼠的第1个作用老师带着学生用()的尾巴又()又(),能()。的句式说,第2个作用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自己用句式说,第3步让学生把两个作用连成一句话来说,最后,引申到课外让学生用上学过的句式介绍别的小动物的尾巴的作用。说的训练有指导:每一步的说话训练,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规范说话的句式作为指导,如何使学生说话规范,通顺是小学一年级说话训练的重点,今天的课上我也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正确,规范,清晰。

  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发展有机结合。现代教学的主流是要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富有个性的现代学生。但这要与“自由发展”区分开来,自主不是自由,所以,教师必须要作恰当的点拨引导。如在今天的课当中,学生在找到松鼠尾巴两个用处的过程中,都是由他们自己看图,比较,或读懂课文发现的,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老师在其中也对学生做了学习方向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达到了教好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多学,多听,多看,多探究,多专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使自己尽快成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

《松鼠》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课文采用科学言语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学生能认识要求认的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够对观察事物产生兴趣,学会观察事物。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小同学比较活泼,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法:

  一是在活动与生活中创设情景,情趣教学.

  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我在接下来两方面作了努力:

  (1)激发学习情趣。

  通过爱心唤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

  在理解“自言自语”词语时,学生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遇到困难,而旁无他人时会说什么,说说看,然后接着点拨,这就是“自言自语”。

  二是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读通课文。学生读通后进行激励,师生互动调动学生情趣。

  (2)表情朗读,体验真情。

  品读课文,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之后,进行朗读指导,并鼓励学生有个性朗读。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发现法、合作法、比较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孩子热与助人的爱心导课

  我会问学生:小松鼠遇到困难你愿意帮助他吗?接着由孩子们喜欢吃花生引到松鼠也喜欢,就把松鼠想吃花生的热情与自己的心里结合起来,拉近孩子与小松鼠的距离。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最初接触课文,学生只要能读正确,读通顺就可以,读之前交待一下学生读书的一点要求,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2)个人检查读时,抽几个小朋友分段读书,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相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什么。

3)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我让学生观察“花生开花”图,引出“格外”、“鲜艳”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引出松鼠高兴的心情,观察“小松鼠疑问”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四) 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我还设计了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4、指导读书

  通过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变成文中人物,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进行感情读书。

  五、说教学总结:

  通过小松鼠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花生是在土里结果,老师告诉你们,其实,不同的植物它们都有自己生长的特点,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了解更多书上没有学到的,好吗?

《松鼠》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松鼠》这篇课文选自北师大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第一课时,我安排的是从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丽,从活动、搭窝这两个方面感受松鼠的机灵和可爱。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三年级是学习表达的关键期,因此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2.借助教材内容,学习有情趣地表达。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我将品读课文、练习表达作为本课地教学重点,而学习松鼠搭窝活动特点,体会松鼠的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目标的实现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是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觉得它们首先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的角色做零距离的接触。这样才能情感涌动,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下面,就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分四点展开说明。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和形象,营造欢乐向上的氛围。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我是一个喜欢动感情的人,曾有人说我的每一个细胞都洋溢着激情。因为我认为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怎能调动孩子的情感,怎能让孩子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我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让情感流动的课堂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朗读教学法

  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抒发。本课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朗读、对比读、引读、表演读等方式,让松鼠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留存在孩子的记忆中。

  3.悬念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巧设悬念,能激发学生趣学、乐学。在《松鼠》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看谁的记忆力最强”、“谁找的最快”、“谁能用上书上没有的词”、“谁能让画面活起来”这些富有悬念性的鼓动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让教学过程“变苦为乐”。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获得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实践活动。《松鼠》一课是以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说课稿》,

  平铺式安排的。我在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中都设计了小练习,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培养。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感悟。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原本属于孩子的一切。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的内容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请记住,别告诉他,他会知道的更多。此外,还对学生进行朗读、想象、表演等的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程序

  1.动画,营造氛围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动画演示,带着孩子们进入森林乐园,让他们和松鼠打招呼。可爱的饿松鼠一下子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学生畅谈对松鼠的印象,表达对松鼠的喜爱。

  2.记读,感受形美

  在教学松鼠外形这个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读——记——说——读”的教学环节。初读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记住你认为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以竞赛的形式说出松鼠各部位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丽。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活”,更重要的是十分有趣,孩子们能在趣中学,同时还能起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3.探究,文中寻密

  教学松鼠搭窝这个片段时,我借“这样就﹍﹍”这个句式,让学生在熟读这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去发现松鼠搭窝背后的秘密。充分给学生读的时间,充分给学生发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充满童趣的回答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对松鼠机灵的感悟,也让我们看到儿童灵性的迸发。

  4.想象,化静为动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是出自陆游笔下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松鼠活动情况时,我不是大费周折地制作动画课件,而是就书取材,借助多媒体将课文插图呈现,抓住“追逐嬉戏”这个词,通过想象,让孩子们用上书中没有的动词来说一说,让图中地松鼠闹起来,动起来。将课文插图那静止地画面转化为富有动感的语言描述,融理解、想象、表达等能力训练于一身。

  五.说教学片段

  六.总结

  各位老师,让学生享受语文时我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在今天这堂课中,我着力体现一个“趣”字,洋溢一个“情”字,让学生在愉悦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让我地课堂成为学生享受语文的乐园。

【《松鼠》说课稿】相关文章:

松鼠说课稿10-08

松鼠和松果说课稿08-23

五年级上册《松鼠》说课稿08-14

松鼠的教学设计10-04

(精选)《松鼠》教学设计07-18

《松鼠》教学反思06-08

《松鼠》教学设计06-05

松鼠教学反思05-20

松鼠教学设计06-10

《松鼠》教学设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