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11 16:37:42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汇编六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汇编六篇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因为教师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记得读师范时,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但领导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一天天、一年年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同欢笑……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也是一段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一直以来,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坚实地在这条路上已走过了三十个年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当在一个课间,我从一个对我“防范甚严”的学生的脸上读到笑脸,当在一个清晨,我听到学生说“我错了”,当在一个黄昏,我听到学生说“我会努力”,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在教师的节日里,我收到学生们给我的一支花,一张贺卡;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当在静静的夜里,读着这样的话“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朋友。 每当这个时候,我希望我是心灵的雕刻家,永远也展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存起来,收获数也数不完的利息。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讲我们的祖国!

  因此,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静心阅读,同样,让我倍感幸福。

  薛老师很多明智的教法启发了我。从前,我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教学比较适宜,因为那时他们正式接触作文,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原来我的想法是如此传统而又肤浅,看书不仅为了作文写得好,成绩好,更多的是充实人生、活跃思维、累积智慧。美国教育家施道弗说过:“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也就是说开动脑筋是前提,而这个就要依靠阅读了。这是老师给予我的第一个启迪。

  第二个启迪是,要想指导学生阅读,作为老师,自己必须博览群书。现在的很多老师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知识上的更新,越教越窄,越教越旧,学生越学越死。而为师范生,除了学习教学理论外,更应注意自己的阅读层次,阅读范围和数量,为将来的`教学生涯扎好基础。特别如我,我觉得每天花时间看看书是一件相当有益的事,但因为很多因素自己没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候自己会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其实,真的很不应该。

  第三个启迪是,阅读教学不应只靠教师一人力量,更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薛老师在每次家长会上都给家长一封《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信》,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阅读;监督孩子阅读;倾听孩子的读书体会;家长本身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一点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尽管只是在家长会上提及,但尽管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这样做。薛老师不是为了形式来硬塞孩子读书,而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她的真心真意,她的身教言传,着实让我感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也将像薛瑞萍老师一样向着推行真正的阅读教学而努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以前我们会在期初举行一次上学期的质量分析会,会上大多是每个老师对试卷的看法,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经验,久而久之,谈话的内容都很狭隘,教师们说的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单纯的谈话,缺少经验交流。这学期,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摒弃以前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惯例,召开了期初的教育教学会,全体小学部成员以及中学部各个处室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我们还是以上学期的期末分析为开端,不一样的是少了一板一眼,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发言。大家侃侃而谈,有前六年级语文老师对试卷的未来方向预测,这就像给新六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很好的指明灯;有经验丰富的.低年级班主任手把手传授对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这给那些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新老师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不但老师们的发言很实用,领导们的谈话也是句句说到我们的心里去。教导主任肯定了我们的团结和成果,小学部负责人许校长不但肯定了我们,还体谅了我们的用心和辛苦,中学部的林校长更是教育年轻的老师们,做别人的事情,学自己的手艺。印象很深刻的是许校长用王书记的“同频共振、共创精彩”结束,以此鼓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打响慎中品牌。

  新的教育教学会,我喜欢。讲实在话,说实在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的延伸阅读——心得体会的写作注意事项说明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汇编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07-15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9-06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7-09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4-21

教育教学论著心得体会10-07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荐)04-25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7-28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0-20

小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0-14

小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5-30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汇编六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汇编六篇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因为教师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记得读师范时,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但领导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一天天、一年年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同欢笑……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也是一段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一直以来,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坚实地在这条路上已走过了三十个年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当在一个课间,我从一个对我“防范甚严”的学生的脸上读到笑脸,当在一个清晨,我听到学生说“我错了”,当在一个黄昏,我听到学生说“我会努力”,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在教师的节日里,我收到学生们给我的一支花,一张贺卡;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当在静静的夜里,读着这样的话“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朋友。 每当这个时候,我希望我是心灵的雕刻家,永远也展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存起来,收获数也数不完的利息。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讲我们的祖国!

  因此,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静心阅读,同样,让我倍感幸福。

  薛老师很多明智的教法启发了我。从前,我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教学比较适宜,因为那时他们正式接触作文,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原来我的想法是如此传统而又肤浅,看书不仅为了作文写得好,成绩好,更多的是充实人生、活跃思维、累积智慧。美国教育家施道弗说过:“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也就是说开动脑筋是前提,而这个就要依靠阅读了。这是老师给予我的第一个启迪。

  第二个启迪是,要想指导学生阅读,作为老师,自己必须博览群书。现在的很多老师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知识上的更新,越教越窄,越教越旧,学生越学越死。而为师范生,除了学习教学理论外,更应注意自己的阅读层次,阅读范围和数量,为将来的`教学生涯扎好基础。特别如我,我觉得每天花时间看看书是一件相当有益的事,但因为很多因素自己没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候自己会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其实,真的很不应该。

  第三个启迪是,阅读教学不应只靠教师一人力量,更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薛老师在每次家长会上都给家长一封《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信》,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阅读;监督孩子阅读;倾听孩子的读书体会;家长本身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一点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尽管只是在家长会上提及,但尽管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这样做。薛老师不是为了形式来硬塞孩子读书,而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她的真心真意,她的身教言传,着实让我感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也将像薛瑞萍老师一样向着推行真正的阅读教学而努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以前我们会在期初举行一次上学期的质量分析会,会上大多是每个老师对试卷的看法,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经验,久而久之,谈话的内容都很狭隘,教师们说的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单纯的谈话,缺少经验交流。这学期,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摒弃以前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惯例,召开了期初的教育教学会,全体小学部成员以及中学部各个处室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我们还是以上学期的期末分析为开端,不一样的是少了一板一眼,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发言。大家侃侃而谈,有前六年级语文老师对试卷的未来方向预测,这就像给新六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很好的指明灯;有经验丰富的.低年级班主任手把手传授对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这给那些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新老师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不但老师们的发言很实用,领导们的谈话也是句句说到我们的心里去。教导主任肯定了我们的团结和成果,小学部负责人许校长不但肯定了我们,还体谅了我们的用心和辛苦,中学部的林校长更是教育年轻的老师们,做别人的事情,学自己的手艺。印象很深刻的是许校长用王书记的“同频共振、共创精彩”结束,以此鼓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打响慎中品牌。

  新的教育教学会,我喜欢。讲实在话,说实在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的延伸阅读——心得体会的写作注意事项说明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