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作文集锦八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作文 篇1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虽然内心没有紧张,但面对试卷,面对试题,内心还是有一丝不情愿。
到今天,真的发现人都是一样的,一个又一个翻版,鼻子、眼睛、嘴巴,不论是什么事,众口难调的结果只能是悻悻而终。
都说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想家,但我告诉自己,不要想更不能想。家人只会羁绊你前行的脚步,催促你的成长,又充满矛盾地想让你留下。现在了,对自己诚实一点,不论是做题,还是别的。
你的不计较并不一定是宽容,你的冷淡并非是厌恶。让心静下来,远离喧嚣,把心放大,装下万物,不美好是前进的动力。妒忌的结果只能是覆灭,你要的`是认清自己的目标。真正地无怨无悔想必是做不到的,但我也要尽吾所能,少有怨恨。
咒骂只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而赞美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属于你的,永远是你的,你的追求,并不一定都会有结果。评论并不是讲给自己听的,评论是要留给广大人群的。如果你只是一粒尘埃,又有何评论之需,如果你只是一只飞虫,扑火将是你的未来。
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不要只在心中想象。
高考作文 篇2
(一)路灯下的高考
“十年寒窗,挤过了独木桥。桥头,望尽天涯路,依旧风寒,迷茫的细雨……”
掀开卷曲箱底13年的日记本,高考战火的硝烟,仍然弥漫;路灯下,那个修长的身影,相伴星辰,依然诵读着七月的华章!
我是x届的高考生,也是国家实行大学扩招前的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那时的高考,千军横闯独木桥,残酷无情,波谲诡密。作为农村孩子,高考是一次鲤鱼跃龙门。我们都深知:十年学习尘与土,就等这次壮士行。
高三那年,我几乎是苦行僧一个。“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古语,镌刻在书桌的抽屉,时刻鞭策自己。课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生活,给我萌动浪漫情怀的花样年华,贴上了一纸封条。一日一测试、两日一小考、三日一模拟的枪林弹雨,演绎我生活的全部元素。
课间十分,见缝插针,匆匆背两个数学公式;午休弃憩,埋头墙角,开展考点大阅兵,地毡式查漏补缺。深夜,蟋蟀蝉鸣,梳理学子的读书声。宿舍的同学经常汗流浃背,蜷曲几乎窒息的被窝里,借手电筒微弱的灯光苦读,但还是逃不过老师的火眼,电筒充公了。为了逃避查夜,我们摆起了空城计,把蚊帐放好,被子叠成人形,制造假象,让老师从窗户借且电筒查看时,以我们都乖乖睡了。其实我们早已身在曹营了,在校园偏僻的路灯下,任凭蚊虫的蹂躏,在浩瀚书海中遨游了几个钟。那时,路灯把夜幕下的温柔与明亮给了我们,她妙曼的身姿和美丽的容颜,时常激起我们早已埋藏深夜的青春骚动。看着被树叶撕碎的月光,拍打浅草的晨露,不知溅漫了书的哪一页,只知是湿了黎明。
记得高考的前夕,周边的人和物,似乎云烟过眼,激起不一丝的围观欲望。烂漫鲜花没有恋蝶翩跹;草长莺飞,没有燕舞相伴,七月的季节褪却了色彩。只有课室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分分秒秒跳动的指针,才能触动心灵,顿感时光在流,时不我待。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身上的尘埃和躯体的疲惫,锈黄了路灯曾有过的美丽容颜,乳白的外衣锈迹斑斑。岁月的风雨也砺粗了我细腻的肌肤,可是我依然载满希望——挤过了高考的那根木桥。
几家欢喜几家愁。高考是一条汹涌波涛的大江,我虽然冲破浪尖,却跌落在波谷。那年的高考我失败了,失败得没有准备。在六年的中学生活里,一直名列年级前十名的我,高考却掉到了班级的三十名。还在埋怨老天的不公时,更沉重的打击又当头一捧,我从入围本科的分数,退档到了市大专学院录取。拿通知的那晚,我再次来到熟悉的校园,冷冷的雨夜,曾支撑我无数黑夜的路灯,投下修长忧伤的身影。倚望,远处路灯照亮的星星,等待天明后阳光的手来拭干那行泪,继续上路。
云卷云舒,时光如一川逝水,把高考的那杯浊酒冲洗得淡如水,暴风暴雨的黑色七月,已是西风调碧树的时节。记得高三的班主任曾为我们鼓劲加油时曾说,“没有经历高三生活、没有经历黑色七月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寒窗生活,是一次人生孤寂、更是一次人生励志。
(二)高考生跳的“龙门”在哪?
人们常说,读书人如果可以高中状元,就如同鲤鱼跳过了龙门,从此脱离凡胎肉身,飞黄腾达。这对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扭转命运的学子们来说,的确是形象的比喻。那么,北京城里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龙门”呢?
北京城外有城,城内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连接内外各城之间的城门成了极为重要的设施。在北京众多的城门当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龙门”,当然,这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分不开的。
由隋朝起创建的科举制度,取代了过去一直以来的世袭制度,由此,学子们得到了通过求学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相对公平的社会育才机会,使得封建王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稳定。科举考试分为很多个级别,在历经各地区主持的考试之后,通过层层选拔的胜出者会取得到京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机会。在京师的考试有两场,会试和殿试,而最终能够冲进殿试,并取得名次的,就拿到了进入仕途的入场券,成为国家的栋梁。也就是说,原本平凡无奇的鲤鱼越过了“龙门”,晋级龙族,真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完成这一象征性加冕仪式的就是长安门。长安门分为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长安左门位于大明门(清代改大清门,辛亥革命后改中华门,1959年拆除)内东北角(今劳动人民文化宫正门前稍东),长安右门位于大明门内西北角(今中山公园正门前稍西)。长安左门和右门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均竖立有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诫语,并有禁军站岗。平日,百官上朝都要从长安左、右门进入,并且无论官级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入长安门,经天街(今天安门前的长安街),经金水桥,入承天门(今天安门),继而进午门,上朝觐见皇帝。
并非两门都是“龙门”,只有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明初时,曾在承天门(今天安门)外金水桥畔设案举行殿试,后来移至太和殿。清沿用了这一形式,但后将殿试的场所改在了保和殿。殿试以后,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广布姓名,然后将名字写入“皇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的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广场,张挂在左面的“龙棚”内。参加殿试的贡生们在这里集结看榜,无论考中与否,都经由长安左门离开。所以,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或是“生门”,靠中进士的人成为“登龙门”。新科状元会披红插花,骑着御赐的高头大马,经此门出游“天街”(今长安街),以显示“皇恩浩荡”,当然,这也是唯一允许在“天街”上骑马的时候。此后,金榜提名的进士们会被接到顺天府衙(位于今安定门内大街西边的东公街)饮宴祝贺,即所谓的“金殿传胪”的仪式。越过“龙门”的学子们最终不负多年的寒窗苦读,一跃成为天下闻名的新权贵。
与长安左门相对的,长安右门则是刑部主持全国“秋审”、“朝审”的地方,被称为“虎门”。每年农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这里设案“秋审”,联合审理犯人。每逢此时,由东到西,横列几十张大八仙桌,上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审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红笔一勾,该犯的死刑就确定了。“朝审”则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内的死罪犯人全部提出来,押送到长安右门,排成整齐的队列,由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审”公案桌前,听候审问。期间,每个犯人不能倾诉冤情,等到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车把犯人押到刑场砍头。犯人由长安右门提解进广场,不免悲伤哭泣,犹如身进虎口。所以,长安右门会被称为“虎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长安街的交通问题,遂于1952年8月将长安左、右门拆除。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长安门了,但是,同为改变人命运的“龙门”和“虎门”却永远在历史上留下了传奇的故事。
(三)民国如何考“高考”
现如今,每年高考都牵动着天下所有父母和孩子的心,让人神经紧张,那么我们回过头看看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子的呢?
1932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题,题目不难,但其中有一道怪题“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孙行者”大家都熟悉,不就是保护唐僧上西天取经的那个猴子孙悟空吗,可让大伙对对联,就有点难为这些莘莘学子了。据说后来只有三人答对了,他们对的是“胡适之”,“孙”对“胡”(猢狲),“行”对“适”,“者”对“之”,答案用的是时髦人物胡适的名字,十分有趣,大大出乎出题者的预料。但后来据一位考生透露,这样答其实也不是十分准确,“胡适之”的“胡”与“孙行者”的“孙”平仄不协(都是平声),最标准的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南北朝数学家)。
这道怪题的“始作俑者”就是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陈寅恪(1890—1969)是江西义宁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和语言学家,时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国学导师。当时人们都认为“孙行者”的标准答案就是“胡适之”,而且还都以为是陈寅恪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调侃一下胡适,其实陈寅恪拟定的标准答案是“王引之”(清代学者)和“祖冲之”,也确实没有调侃胡适的意思。
陈寅恪如此出题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但社会舆论对于这种考试形式却很不理解,当时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已推行白话文十余年之久,尽管社会上坚持使用文言者还依然不少,但作为整体的教育体制而言,白话文已占据了主流地位,“对对子”在当时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已销声匿迹多年。所以人们普遍认为陈寅恪此举是有意复古开倒车,后来甚至还有人将这次考试当作笑谈,所以以后“对对子”这种形式再没有应用,更没有推广。
还有一个是闻一多先生录取臧克家的故事。臧克家当年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时,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是《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杂感虽然短小却饱含哲理,后来臧克家在回忆文章中说:“它是我尝尽了人生的苦味,从中熔炼出来的哲理,也是我在政治大革命失败之后,极端苦痛而又不甘心落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痛消沉心情的结晶。”闻一多对此极为欣赏,从中看到了臧克家的内心世界,于是便给判了98分的高分,将数学考试吃了“鸭蛋”的臧克家破格录入了青岛大学。据说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时,也是其他学科成绩平平,唯独作文文才并茂而为主考老师所赏识,这次破格录取臧克家,可能是一多先生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多多少少有点惺惺惜惺惺之意吧。
臧克家开始读的是外文系,因记忆力差想转到闻一多先生的国文系。当他走进先生的办公室,看到不少想转到国文系的学生全被拒绝了,不禁有些胆怯,孰料闻一多一听到他的名字便高兴地说:“你来吧。”从此臧克家便成了闻一多的嫡传弟子,与著名诗人陈梦家并称为闻一多门下“二家”。
第三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1946年度的联合招生国文试题,这份试题可以说是简单至极,让人看了有不可思议之感。题目共两道,一是作文:学校与社会;二是解释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
看着这些当年的老试题,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感慨良久,与这些简洁、精炼的试题相比,我们今天的考试还能让孩子领略到学习的快乐吗?与如今那些动辄长达十余页、似是而非的高考题目比照,究竟哪一种更接近我们教育的初衷呢?
众所周知,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但同时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那个时期学者文人的许多文章至今仍令我们怀念不已。之所以如此,我想这与当时那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古代也有“高考”录取通知书
在现代,学生高考完毕后,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般会通过快递到学生的手中,而古代有专门的政府官员通知。古人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县州府都会派遣特定人员前去通知报喜,这样的报喜在古人眼里称为捷报。所以可以这样说,捷报就是古人现代版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古 人参加科考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牵扯到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庄。据说古代参加科举应试,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 报的到来。也有比较聪明的人专门等候在门口,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就前去向这家人报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到点碎银花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沾上点酒喝。这 样的等待在古代称之为候榜。这些场面在《儒林外史》里有过详细的描述。
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每个级别的考试都有捷报,只要你合格了被录取了,就有人来专门为你报喜。捷报的格式大都比较简单,除了写有应试考取功名者的名字以及考试的名次,此外就是某某县府的名称了。
浙江仙居县皤滩镇有一个始建于南宋时期的何氏里大学士府在国内颇为著名,何氏家族在历代历史上出过许多达官贵人以及文人学士。康熙时期的帖学四大家之一何焯就隶属这个大家族。何焯25岁时以拔贡生的身份进京,后因直言耿直的性格而受到排挤,以致六次应考不第,直到四十一岁时,康熙南巡,后因朋友推荐为官,而后参加考试才成为举人,不然又要遭到他人的陷害。何焯次年参加考试,顺利考取为进士。何氏里大学士府有关于何焯的捷报。
官 报厅在学士府的正南面,两边的木板墙上就贴满了当时的捷报,有中举人的捷报,有中得头等状元的,也有中进士第四名的捷报。这些捷报上端印有一条欲飞的腾 龙,下面是云山雾海,捷报正中央写有某某年高中乡试或者殿试第几名。捷报的样式因朝代的不同而略有异同,但总体而言是差不多的。
古人收到捷报之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可以让来访的客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现在的奖状一般。从这个细小的细节同样可以看出古人如何重视科举考试,科举几乎成了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
唐代高考移民 白居易参加宣城州试
(四)“高考移民”白居易
古时士子参加考试,必归于本籍,也可在本籍与寄籍中做一选择,投考不得越籍赴试,但有的士子为了取巧投机,假冒他省之籍投考,称之“冒籍”。
隋文帝开创科举,唐代有发展,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唐朝科举,报名后,先要在县府进行考试,然后再到州府考试,合格者送至尚书省。因为长安、同州、华州录取比例最大,名单上列为前十名的,有时全部及第,一般也十得七八,而两广等地的录取率正好相反,十之能中一二就不错了。录取率如此的悬殊,出现“冒籍”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冒籍”现象,朝廷有对策。《新唐书·选举志》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下,士子一般应在家乡报名应试,以进入本地的县学或府学,而县学、府学的生员都有确定的名额限制。
有个叫白居易的考生写了一篇叫做《送侯权秀才序》的文章,以和侯权秀才同在一个叫“宣城”的地方考上进士为由头,套了一番近乎,惺惺相惜,以叙同窗之情:“贞元十五年初,予始举进士。与侯生俱为宣城守所贡,明年春,予中春官第。”
只是,这个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即今天的陕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河南新郑县令交好,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便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
白居易原籍是山西太原,曾寄居河南下邽、巩县、新郑、洛阳,但白居易没有选择在这几个地方参加“高考”,而是通过私人关系,在大哥幼文和叔父季康引介下来到宣城,拜见了宣城观察使崔衍,走了后门,当年秋天参加了宣城州试,被选为应贡进士。
到这里,不难看出,白居易“冒籍”了。最为有趣的是,这竟然是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一次“高考移民”事件。
古代科举并非高考
很多人将高考比为古代的“科举”,民间乃至媒体也将各地各中学高考的第一名誉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既不伦,也不类。科举不是考学,而是考官,是古代国家的文官考试,更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而不是高考。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等,历代有所不同,所同者,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此前朝廷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各地负责考察发现人才的“中正官”,将本地人才分为九个品级,向朝廷推荐,朝廷量才录用。这种选官制度,貌似很全面很客观,但在重门第讲关系的中国,只要是地方推荐,就会逐渐演变为家族势力的较量,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格局。科举这一制度创新,打破了这一格局,为平民子弟进入主流社会提供了机会,古谚有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然夸张,却非虚语。《儒林外史》中有个广东穷秀才范进,住茅草房,吃了上顿愁下顿,却通过科举考试,而举人而进士,最后做了朝廷高官。范进是被小说讽刺挖苦的人物,呆头呆脑,不学无术,完全是凭“狗屎运”考上的;但从另一角度说,范进没有富爸爸官爸爸,也没找关系通关节勾兑考官,而是自己考上的。现实生活中,更多如范进那样贫困低贱却有真才实学的平民子弟,正是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尽管科举制度弊端丛生,但从隋唐至明清,历经千余年而不能废。明太祖和清康熙,鉴于一考定终身选拔的人才有不少是“高分低能”者,曾一度中止科举考试,但旋即恢复。这不是古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变革,而是实在找不出比考试更公正的方法。
科举是国家大典,以明清两朝为例,三年一考,考试分三级:第一级,省级,分省考试,叫“乡试”,录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级,部级,全国统考,叫“会试”,录取的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第三级,国家级,皇帝亲自主考,叫“殿试”,录取的叫“进士”,第一名叫“状元”。麻将游戏中的“三元会”,牌中极品,可遇而不可求,就来自科举考试的名目:解元、会元、状元,“三连冠”。科举考试连中“三元”,更是珍稀动物,明朝仅两人,清朝仅三人。
举人和进士都不是官,古人叫“功名”,今人叫“文凭”,不仅是做官的资格,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晚清留洋的“海归派”,无论学什么专业,必须通过“学部”的分科考试,获得“工科进士”、“法学进士”、“医学举人”、“农学举人”等资格,才能在国家部门任职。今人也许觉得好笑,其实这只是名词翻译问题。假设最早就将洋学位doctor译为“进士”,master译为“举人”,现在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些读书人生性恬淡,家境富足,不想做官,但也非要考个举人文凭进士学位。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道光年间,有个103岁的广东老大爷,都快考成“烈士”了,还去参加乡试。皇帝听说,破格授予他“钦赐举人”。老大爷不服老,又去参加全国会试,把北京城轰动了,全城人扶老携幼,争相目睹这位科举史上“最牛考生”的风采。皇帝特地授予他“精神鼓励奖”,“钦赐国子司业”,也就是“太学荣誉副校长”,当时传为美谈。
为什么古代读书人这么迷恋科举,迷恋举人进士学位?看看今天公务员考试之火爆,公务员争戴硕士帽博士帽之蔚然成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尽在不言中。
高考作文 篇3
有人说,痛而不言是人性坚强的体现。痛了、受挫了、跌到了,不说出来,自己扛着,挺起胸膛,体现人性的毅力与坚强。因此,人要痛而不言。
痛而不言是指当你受困受挫时,不到处宣传“自己失败的理由”,以此获得人们的怜悯;是指当你跌倒在地时,不怨天尤人,立刻爬起,不畏困难继续进发;是指当你失足受伤时,不埋怨不言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默默承受痛苦煎熬的霍金仍能写出《时间简史》,开启浩瀚的宇宙大门,是痛而不言。从小聋哑的邰丽华练习舞蹈时无数次摔倒在地,但最终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也是痛而不言。
痛而不言是坚强是毅力,只有有痛而不言的精神与信念,才会成功。“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天生没有腓骨,十一个月大时膝盖以下被截去。他痛吗?他痛!但是他痛而不言。他需要的不是人们的同情与怜悯,他追求的是胜利的喜悦!他怀着痛而不言的信念进行康复训练,并以小组第二的成绩从男子 400米首轮预赛中晋级时,获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他痛而不言,迎来黑暗过后灿烂的阳光。
痛而不言,如积蓄力量的河水,从高处跃下,锐不可当。做到痛而不言就要像谢坤山一样,尽管被截去左腿、双臂,失去右眼仍然痛而不言,坚持作画,最后得到了世人的钦佩;就要像刘伟一样尽管失去双臂,但他依然痛而不言,克服大脚趾按双音的困难,坚持走到成功;就像霍英东小时后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仍能痛而不言,坚持到底不放弃,最终成为亿万富翁。要做到痛而不言,一定要有岩石般坚强的内心,要有松树般顽强的意志,要有能承受千斤重担的肩膀,坚持不懈,那么就能撑起一片蓝天。
当然,痛而不言不是情绪压抑在心,不是完全封闭自己。想不开又不想与别人说,最终选择轻生的人不是痛而不言,而是莽夫。困惑积在心上,不想向别人请教,最终不得进步的人不是痛而不言,而是顽固。烦闷困在心里,不适当抒发,最终得了抑郁症或精神分裂,不是痛而不言,而是愚昧。
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痛而不言是一种坚韧,痛而不言是一种能力,使你通往成功。人要痛而不言。
痛不需言
花开花落,一幕幕悲欢离合,一幕幕成败荣辱时时刻刻在人间上演。你说人如何能不痛?但痛,并不需言!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没错,鱼之乐仅有鱼自知,而你的痛也仅有你通晓。当你言痛于他人时,正如许嵩的一句歌词:“听的人不一定懂,听的人或许对你嘲弄。”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言痛于他人?
再者,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炼,才能弹出惊世的绝唱。”想必成功者无时无刻经历着痛,平凡人亦如是。
看南非前总统“南非国父”曼德拉,他长达十多年为牢狱所苦。在狱中,看守们苛待犯人,让他们一直做苦力,给很少的食物。但曼德拉从不言苦,用他的乐观,用他的善意感化看守。在南非共和国立国之日,曼德拉还邀请了三位看守参加,他向世人亲身讲述了爱、宽容与和平。他不在南非这个被侵略、有着多民族的.国家里言痛,让南非成为少数复国而不爆发大规模复仇的国家。
再看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诺贝尔奖得主下村修,他在海岸收集水母,剪伞边20余年,被水母刺的痛,他一句未提,世人看见的是他的成果在各领域中闪光!
就连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他也有深深的痛,痛在官场,痛在离伤。杜甫言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但李白不言痛,把痛化作“且放白鹿青崖间”的豁达!
你我也有痛,痛在典当了青春,也买不了通往无忧岛的船票。但万不可抱着自己蜕下的蝉衣痛哭不已。正如老子所言:“自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痛与快乐总是辩证的共存,无痛何来乐。愿你感到痛,正如冰心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所以,痛不需言!让我们在痛中沉默,在沉默中爆发,为世人留下惊艳的一笔!
况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与其在一旁言痛不如奋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高考作文 篇4
古人每每登山临水,便常常涌起情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哗哗流淌的水是李后主的哀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是王勃的怀古与感今;“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西方圣哲对自然的哲思……孔夫子每临大水必驻足而观之,只因,水是自然中一本给人启迪的“无字书”。
水教会我们珍惜时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江河中日夜不息奔腾的水,几千年来就这么流淌,给人以时光流淌光阴逝去的'直观感受,让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古人以水为滴漏,那滴答的声音无疑更证明了时光的流逝。既然时光匆匆,何不收拾好行囊,赶快上路?休要负了那“造物者之无尽藏”的美好大千世界。
水是地球的血液,泽被万物,教会人奉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绵绵,甘露四下,以自我之躯体使万物复苏、百草抽芽,这何不是一种奉献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告诉我们,水不仅仅滋润万物、奉献自己,还具有一种无私的“不争”精神,惠泽万物却不矜不伐,使人敬仰。
水带给人小大之辨的哲学思考。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不辨牛马。
河伯沾沾自喜,直到行至东海方才“望洋兴叹”、幡然醒悟,小与大是相对的,心有敬畏,不至沦落为“蜩与学鸠”。
水教会了我们“志”与“远方”。王开岭在一文中写道:一个朋友画了一条绝美的江河,我问曰何以画成,答曰,想象这是一条有远方的水。流水方能不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生命力的水,是“有远方的”,是流动的。孔子评价水“万折也必东,故有志”。不朽之水,从不停下脚步,始终坚韧地向东流去,即使途中弯路重重,最终也不改其“志”。
知者乐水。水,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品。阅读“水”这本“无字书”后会发现,它更是古今中外人们的精神领航者。
高考作文 篇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如是说。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球则是圆,而我们在生活中就是处理圆与缺的哲学。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道尔顿,色觉的缺给了他医学理论上的圆;安藤百福破产的缺让他有了一个新产业的圆;家务杂工乔利的缺,让洗衣技术得到了一个圆。
而今的我们,对于祖先圆与缺的哲学,应当重新审视。老子的“福”与“祸”就是一种意义上的圆与缺,祸兮福之所倚告诉我们那缺憾的一面仍可以带来全的完美。
苏轼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同的经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缺和国的对比才让我们既发现缺的美也发现圆的美。
圆与缺的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用一种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尔曾对此这样评价:“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确是这样,人因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说,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类社会一个完美的圆。
人生中的缺值得我们赞美,它带给我们的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也许林黛玉的缺是对爱情过分的执着以及悲观的人生态度,但成就爱情刻骨铭心的圆是她缺陷后的完美追求。三毛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她人生的缺憾给了她困惑,但同样由于对完美的追求,她奋斗,她努力,而最终的完美在于她千回百转后那一瞬间的彻悟。
同样震撼着我们的是梵高的人生,他的缺憾是用金黄色的刀,用阳光般锋利的光泽切割出的人生浓墨重彩的画卷。而我们所敬仰的贝多芬,则是用自身的缺陷在灵性至极的黑白键上敲击出壮丽的生命乐章。
这些伟大的'人用缺憾成就了灵魂以及人生的完美。他们的缺憾以及对完美的追求是人类天空中绽放的银白礼花。
对于我们,这圆与缺的哲学依然要研究下去。我们的人生本是一片荒漠,充满缺憾,而我们一生的工作就是要让这片荒漠开出完美的花朵。
庄子自比一尾陋鱼而依然追求梦蝶的境界,我们同样应当守望着心中的月亮树。用缺憾去成就圆的传奇。
不要哀叹缺憾的不美,就像叶子一样用一生绿着去成就一个金色的梦。
这就是圆与缺的哲学。
高考作文 篇6
思维辩证,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重要指标之一。辩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辩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善于写作的学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丰富或技巧娴熟,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一个材料,如果从一个角度去思考,往往会妨碍我们对事物全面的理解,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思考,便可获得丰富、深刻的认识,这就如古人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了。思维辩证在作文中的体现是,写作者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能够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 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发展变化、局部整体),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问题一分为二,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从而避免观点的偏激或偏颇。
可以说,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不是思维辩证的作文,而是写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睿智的思想。
教育不以分数论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生活教育”,提倡“平等教育”。正如木有高矮,玉有瑕疵,人亦有强弱之项、长短之处。而巨树可谓栋梁,矮木可成家具,人亦如此。教育使之成才,然才亦有不同,可为政以安一方,为商以济一地,为师以育一侪等。故教育不能唯以分论。
漫画中仅以分数高低而对孩子或奖或罚实为不智,学业成绩固然能反映孩子某一方面的强弱,但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只是学业,还有身体、素质、思想等。我们需要的不是埋头书海的书虫、呆子,而是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者、实践者。所以,成绩固然重要,可我们的眼光却不能着眼于此一隅。要能纵观孩子们各方面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
古有徐霞客屡试不第,仕途无望,转而游遍江山池沼,历览名川大河,写出《徐霞客游记》,成为不世出之地理大家。今有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高考多次失意,勉强入学,继而开拓电商,掌舵商业巨轮。我并不是提倡诸位学子放弃学业,只是告诉大家,学业成绩不是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谁言“学渣”就不能逆袭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所以成绩差没有什么,关键在于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成绩固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代表你我可以放弃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如今人们常陷于两种极端,要么信奉读书至上,要么鼓吹读书无用。我只想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多不是累赘,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学习,积累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寻找研究探索的途径,要捕得了“鱼”,学得会“渔”。
教育不当以分数论,不可带有如此重的功利色彩。仅因成绩高低而赏罚,此乃“教”先“育”后。必以思想为基,再辅以文化传承。我们不能只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应当帮助和引导孩子自我发现,进而自我实现。以基础的科学知识为砖,为孩子铺就通往不同方向的成才之路。
教育不应是鞭策,不该是樊笼,不应是枷锁,教育应该是指路明灯,是指南针,是北极星,让孩子找到前行的方向。教育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要关注孩子的志勇力、精气神,当以教育之甘露铺洒人间,助祖国未来之花朵茁壮成长。
阅卷组意见
面对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分关注,该考生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批评,被高考阅卷专家组推荐为最佳立意的高考满分作文之一,推荐理由具体有三:其一,哲理思辨,厚重典雅。文章的标题即彰显观点,论证部分谈了“仅以分数高低而对孩子或奖或罚实为不智”之后,也说及不能“放弃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辩证说理,给人以大气厚重之感。其二,内容丰实,条理清晰。文章以理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徐霞客、马云等典型人物,理论论证与事实材料融合在一起,内容丰实,说理充分。“漫画揭示弊端”“现今社会表现”“具体应对策略”,依次展开,条理清晰,语言鲜活,典雅灵韵。其三,语言诗化,灵韵毕具。“为政以安一方,为商以济一地,为师以育一侪”“教育不应是鞭策,不该是樊笼,不应是枷锁,教育应该是指路明灯,是指南针,是北极星”等语句,鲜活灵动。
高考作文 篇7
生命就像一株野花,娇小柔弱,危险就像一把无处不在的利刃,在我们不经意间,威胁着我们宝贵的生命。
夜幕降临,天空笼罩上了一层乌云,下起了倾盆大雨,隆隆的雷声滚滚而来。我因爸爸妈妈上班而独自在家,“噼噼啪啪”豆大的雨点落在了窗台上,吵醒了刚进入梦乡的我。这时,隔壁忽然传来一阵阵“呃呃哎呦!”我心里一惊,难道隔壁的张大伯感冒了吗?糟糕,我推门来到张大伯家,张大伯的老伴早已不在世,他女儿又到外地出差了,这几天没人照顾他呀!这可把我急坏了。突然,我瞥见了床头柜上的药罐没药。我看了看窗外,倾盆大雨仍不见小。大伯痛苦不堪的表情出现在我眼前。我便拿了一把大伞转身走进大雨中,在雨中奔跑着。
终于来到了药店,我在药店“售药处”,拿起手中的空瓶子让店员给我一罐相同的药,店员那奇怪的眼神和动作,总使我感到怪怪的`。拿到药后,我朝着大伯家奔去,刚打开盖子,就发现这瓶药不对劲,这时,大伯喘着粗气对我说:“我记得那些好像是膏状的,怎么这瓶是液体的呢?”。突然,楼下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好像是爸爸的声音,我打开门,向楼下跑去,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立马对我说:“这是过期的!一定是老板看见你小小年纪,所以就趁机……”回想起刚刚店员奇怪的举动,我想也是,该死的不良商贩!可是这瓶药水是喝还是不喝?蓦然,爸爸从老伯家又找出一模一样的药,喂大伯吃下。望着老伯逐渐好转的迹象,爸爸趁机教育我:“小涵,以后买药时,一定要看生产日期,买到过期的药,会使人产生副作用的,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反应,从而危害到人的生命。”我不禁感叹道:“一颗小小的药丸,竟有这么严重的危害。”大概就是民以食为本,食以安为先这句话的意思了。我打开窗户,天空中的雨停了,月亮照着大地。
远离危险,才能让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携手做食品、药品安全的小卫士,共同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让“生命之花”绽放,使人生更加辉煌。
高考作文 篇8
看了作文要求,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那好,来个不真实的吧。我叫孙悟空,来自江苏省101中学。
――题记
好奇心,拿到这个题目我就笑翻了(害得监考老师拿鞭子抽了我几下)干嘛要有好奇心,神在创世之初就为这个世界定下了它的归宿,万事万物都按其发展规律生长、变化着,有啥好奇的,所以我根本没有好奇心。命题人非要出这种题目让我凑800字,不是强人所难吗?干脆不写了。
算了,时间还早,还是再写点儿吧。对了,其实有一件事我对它还是有点好奇心的。就是我这篇文章能得多少分。我是很谦虚的,所以我觉得70分还是可能性不大的(阅卷老师,我知道你想打我,但是你打不着),但我绝非口出狂言,如果你有一颗好奇心的话,请往后看。
鲁迅说过: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我是人,
我没有好奇心,
因此,鲁迅的'话是错的。
司马迁说:我同意鲁迅先生的观点。
因此,司马迁在说谎。
但是,司马迁是不会说谎的(人们都称赞他不虚美,不隐恶)那么,矛盾的根源在哪儿?我说过我对这篇文章的分数感到好奇,因此我是有好奇心的,鲁迅的话也就对了,而司马迁也没有说谎。怎么样,被我严密的推理折服了吧。那么,请打70分,您还犹豫什么呢?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拨打抢购热1388888xxxx,500万大奖等着你!
哎呀,瞧我前面说的什么东西。对不起,老师。刚才我的大脑被外星人控制了。其实我是一个好学生,想上清华大学,但如果作文得分太低的话,考400分就危险了,求求你好歹给个切入分,好吗?
看到这儿,你一定对我这篇文章感到很好奇把!想继续看吧!对不起,我不写了,因为题目叫好奇心。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优秀高考作文12-21
星空高考作文05-22
浙江高考作文12-09
湖北高考作文02-21
他们高考作文11-06
亲情高考作文11-07
我的高考作文11-07
湖南高考作文11-08
高考作文范文06-30
明天,高考作文06-21